
摘?要:英語教學離不開活動。學科核心素養指向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本文旨在探究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原則并實踐,從而培養學生英語學習活動觀。
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主題語境;文化品格;遷移創新
一、 問題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以下統稱《課標》)中提出要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提高學生學用能力。要求教師應設計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融語言、文化、思維為一體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
隨堂聽課,發現部分老師實施的學習活動“碎片化”“單一化”現象明顯,缺乏學生主體性、趣味性設計,側重于詞匯與語義知識的強化,缺乏主題語境的考慮。這樣的活動,是很難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的。
二、 英語學習活動設計原則
英語學習活動的設計應遵循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緊扣《課標》中“主題”“語篇”“英語學習活動觀”等關鍵詞,突出核心素養以主題意義為引領,語篇為依托的課程教學。
(一) 主題語境原則
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通過語篇,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語言運用、知識、理解等各方面的語言能力。“主題”和“語篇”是英語學習的“枝”“葉”“枝葉相持”得以“根深葉茂”。高中英語課程以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為三大主題語境。《牛津英語初中教材》也根據教材內容,分為Getting to know each other,Colourful life,Home and neighbourhood,Wonderful things,teenage life,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Travel in time and space,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Entertainment,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The
future共12個模塊,教師應嚴格按照主題群的設置進行活動設計,通過主題引領,語篇理解讓學生在主題和語篇中獲取、梳理、整合語言,從而提升語言能力。
(二) 情景環境原則
語言本質于交流,學習中需創設情景和環境。教師通過情景活動設計,讓語言學習在交際中體現,讓抽象的語言形式轉變為生動具體的可視語言。常態的教學過程中,情景設計雖已被課堂重視,但為了情景一味追求游戲性、趣味性,反而會導致語言學習的“碎片化”,活動的“孤立化”。
語言學習應從基本信息輸入然后通過記憶、存貯和鞏固,最后表述輸出,一環扣一環,承前啟后,節點圓潤,知識體系間相印。碎片化的傳授只會加重學習難度,從而導致學生語言學習興趣的降低。
(三) 文化品格原則
學科核心素養中,育人是根本任務。通過語篇理解,促進學生心智能力、思想品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全面提升。活動設計中,要注重向學生傳遞跨文化意識,拓展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文化儲備。通過主題語篇引導,促進學生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形成自己的態度和立場,提升跨文化意識,培養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不局限于了解一些文化現象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還應包括語篇反應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現象。文化是可教授的,重心在于通過學習者對獲取的信息加以思考,為不同的文化信念尋找合理性解釋,從而增補、豐富自己的知識信念系統。
(四) 遷移創新原則
遷移創新是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創新。”學生要從知識問題的表層走向遷移運用、再構、創新需要一段過程,培養學生深度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并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三、 英語學習活動實踐運用
(一) 主題語境,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圍繞主題的情景創設是營造語言學習環境的鋪墊,創設方式很多,一般為肢體動作、圖片、情景短片、故事情節等。教學中,老師往往會使用問答式、故事再現式、復習式、圖片式等方式創設情境,以此來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例一】《牛津初中英語》(以下簡稱《牛津》)7上Unit 2 Lets play sports是關于運動主題的單元,設計一個“What do our classmates like doing?”的活動,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運動名稱進行肢體語言表演,讓其他學生表述She/He
likes...
【設計意圖】活動趣味性強,表演的學生從認知到表演經過了思維拓展,語言的理解,其他學生通過表述與交流,讓抽象語言變成可視語言。這樣的情景設計,增強了課堂趣味性和可視性。
【例二】《牛津》7上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是以食物和健康生活方式為主題的單元。本單元的食物名稱較多,為幫助學生獲得語言基本認知,設計一個“看圖快速回答食品名稱”的活動,教師利用PPT展示各種食物的圖片,并設定播放速度,以快速搶答的方式讓學生用英語說出這些食物名詞。
【設計意圖】圍繞主題的圖片情景創設,讓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單個單詞到多個單詞,培養學生的思維運作能力,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二)
德育滲透,培養學生文化品格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情感的滲透有助于學生健康發展。活動設計中有意識的深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從而產生積極向上,知識傳授遞進至品格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重視德育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以及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具有深刻意義。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主題語篇有選擇的進行德育滲透。下面介紹幾個德育滲透主題的活動。
【例一】《牛津》7上Unit 7 Shopping 是以購物為主題的單元,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一次“thanks” to the one we love and we can buy a little present for the one we love的主題對話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購物應該買一些有用的,有意義的并且對方喜歡的東西。并倡導學生需要有Green life,green
shopping的生活理念。
【例二】《牛津》7上 Unit 8 Fashion 是以時尚為主題的單元,教師以“什么是真正的時尚”為主題設計一場辯論活動或者探討活動。活動的最后,教師引導得出Fashion is not about
having everything popular but something special in our mind.的生活理念。
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受益終身。德育滲透不能是課堂的隨意“點睛”,須在每個教學活動環節中刻意滲入,這才是“隨風潛入夜”的最佳德育滲透方式。
(三) 遷移創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學科核心價值觀指向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最終實現自我發展。學生通過知識輸入、內化、遷移、解決問題,轉換為自我知識體系并最終創新。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學習活動上下功夫,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走向深度學習。下面以《牛津》7上Unit
7 Shopping單元舉例。
【例一】本單元教學重點之一是了解部分物品及商店名稱。為了更好的結合這知識點,教師可以設計一個“Design
your own shopping mall”的活動,學生通過主題語篇的理解,設計一家屬于自己的購物中心,并用英語簡單描述出自己的設計意圖。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行設計商場來復習并加深對不同商店名稱的認知程度,讓知識與生活接軌,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與創新意識,與此同時英語表述自己的設計意圖也是幫助學生從淺層學習走向深度學習的一個過程。
【例二】Hobo
和Eddie是貫穿《牛津》教材的兩個卡通人物,設計從這兩個卡通人物的愛好出發,讓學生發散性思維猜測這兩個卡通人物更適合購買什么物品,并給出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原有知識體系進行發散性思維,正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一種很好的體現。學生從淺層知識理解走向深度思考,創新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優化、實效的英語學習活動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踐載體。本文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前提,提出自己對活動設計的理解和實踐運用,希望能助推英語教學的優化,到達全面發展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陳相.情景教學實現初中英語高效課堂[J].考試與評價,2012(9):33.
[3]程曉堂.英語學習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J].課程·教材·教法,2015(6):73-79.
[4]郭華.深度學習及其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25-32.
作者簡介:
張炎石,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莫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