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 要】 本文介紹了英國養老金制度的發展,分析了英國養老金制度現狀,提出了英國養老金制度對中國的啟示:完善我國養老金體系的結構,構建多支柱的養老金體系;分級規劃養老金繳費費率;完善養老金監管與投資體制,保障養老金保值增值;積極推動養老金第三支柱的發展。
【關鍵詞】 英國;養老金制度;雇主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
一、英國養老金制度的發展
英國養老金制度經過百年的發展,養老金體系逐步從政府為主,過度到“政府、企業與個人”三方共同承擔。大致而言,英國養老金制度的發展經歷了以下4個階段。
第一階段,免費養老金制度(1908-1925)。英國政府對70歲以上,年收入低于21英鎊的老人每周免費發放25便士的補貼,帶有社會救濟性質。
第二階段,繳費型養老金制度建立(1925-1959),《寡婦、孤兒和老年人納款性養老金法案》在1925年頒布,確立了養老金繳費領取的性質。此后,養老金的覆蓋范圍逐漸擴大,保障水平逐漸提高,基本形成了覆蓋范圍較廣的養老金體系。
第三階段,養老金私有化改革開啟,多層次養老金體系逐漸形成(1959-2016)。1959 年英國政府引入國家分級養老金計劃,普通居民可以選擇在年輕時繳納國家規定的國民保險稅,退休之后領取國家定額的養老金用以保障基本生活。一些收入較高的人群可以選擇“多繳多得”,在此制度建立之初,參與者便可選擇“協議退出”(Contract out),即少繳一部分國民保險稅,少繳的比例參與到雇主養老金計劃或者個人養老金計劃中。20世紀70年代,英國經濟蕭條,政府希望降低養老金支出,減輕財政負擔。保守黨上臺后,開展養老金私有化,通過稅收優惠,鼓勵雇主建立職業年金,個人參與養老金計劃。經過了市場化改革,英國養老金制度形成了國家養老金、雇主職業年金及個人養老金三大支柱。
第四階段,明確國家基本養老保障職能,進一步推進多層次養老金體系發展(2016-)。2016年,英國國家養老金體系經歷了一次重大變革,由原來的國家分級養老金計劃逐步轉變為只負責基本保障水平的新國家養老金計劃,即不再提供“多繳多得”的國家養老金計劃,所有居民的國家養老金金額只與繳納國民保險的年限有關,并且大幅提高了國家基本養老金的水平。這一轉變使得英國國家養老金體系簡單明了,目的明確,只負責保障居民的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將更多的責任賦予了雇主職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計劃。
二、英國養老金制度現狀
英國養老金制度由國家養老金計劃(State pension scheme)、雇主職業年金計劃 (Workplace pension scheme) 和個人養老金計劃 (Personal pension scheme) 構成。國家養老金由居民按照規定的比例向國民保險賬戶繳納國民保險稅(National insurance contribution ),在退休之后居民可以按照繳納國民保險稅的年限長短領取相應的養老金。雇主職業年金計劃是由雇主為員工提供,由第三方信托機構管理,員工和雇主繳納一定費用,經過信托機構的投資積累,員工退休后從養老金計劃中領取一定金額的養老金。個人養老金計劃通常由保險公司等專業金融機構提供,個人自愿購買,繳納費用享受稅收返還。
英國國家養老金計劃自2016年改革之后主要承擔基本生活保障的責任。英國居民按照收入比例向國民保險賬戶繳納國民保險稅,至少繳納10年便可在達到退休年齡之后領取一定比例的國家養老金, 繳納35年以上便可領取足額國家養老金,即每周164.35英鎊(2018-2019年度)。并且,英國國家養老金會按照一定的比例每年增長,增長幅度為平均工資增長率、CPI、以及2.5%中的最高者。英國居民繳納國民保險稅根據其自身的職業及收入按照累進法進行繳納,例如,公司雇員每周收入低于?162的部分不繳納國民保險稅,?162 — ?892之間的部分按12%的比例繳納國民保險稅,超過?892的部分按2%的比例繳納國民保險稅,這種對于較高收入的部分繳費采取低繳費比例對于高收入人群來說則有更大的靈活性。
英國的雇主職業年金起初由雇主自愿選擇提供,但由于英國財政負擔的增加,近幾年,政府強制性地要求雇主為滿足條件的員工提供職業年金。有實力的大公司雇主可以自己建立養老金計劃,由第三方信托機構經營,雇主和員工監督。另外一些中小企業雇主可以選擇參與2012 年英國政府通過推 出 NEST( National Employment Savings Trust)國家職業儲蓄信托計劃,為其員工提供職業年金。雇主自行建立的養老金計劃通常分為兩種,收益確定型計劃(Defined benefit ?pension scheme)和 繳費確定型計劃(Defined contribution scheme)。收益確定型計劃中,員工退休之后按照其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領取養老金,由于員工退休后的收益是確定的,并且不與養老金計劃的投資收益掛鉤,一旦養老金計劃的資產無法覆蓋負債,雇主需要用自己的資產補全應發的養老金, 在經濟不景氣,投資環境差的時候,這種養老金計劃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負擔。因此,英國目前除了政府部門采取收益確定型職業年金之外,大部分企業已經不再提供這類職業年金。第二種養老金計劃為繳費確定型計劃,即員工的養老金發放金額在退休之前是不確定的,員工退休之后,根據員工的繳納年限,繳納金額及養老金計劃的投資收益確定最終的發放金額,員工的養老金與養老金計劃的投資收益相掛鉤。較收益確定型計劃,此類計劃運營成本較低,企業的負擔相對較輕,大部分企業提供的是此類養老金計劃。
個人養老金計劃由保險公司等專業的金融機構提供,居民根據自己的需求自行購買,個人養老金計劃多為繳費確定型計劃,政府對于繳納費用進行稅務返還。如某居民計劃購買某保險公司個人養老金計劃,每月繳費100英鎊,其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此居民每月只需向保險公司繳納80英鎊,剩余20英鎊會由英國稅務局返還于保險公司。
三、英國養老金制度對中國的啟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養老金體系有了快速的發展,覆蓋面和保障水平都有顯著提高,同時國家開始鼓勵發展第二、第三養老金支柱。但是依然存在結構不合理、替代率水平低等問題。通過對英國養老金體系的探索,總結英國養老金制度經驗,對于我國養老金改革有以下啟示:
第一,完善我國養老金體系的結構,構建多支柱的養老金體系。根據英國的經驗,適當開展養老金的私有化,降低居民養老對政府的依賴性,國家基本養老金只承擔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責任,能夠在不降低居民養老金替代率的基礎上減輕政府的養老負擔。政府可以通過稅收減免鼓勵雇主職業養老金和商業個人養老金的發展,并且為中小企業建立國家統一運營管理的養老金投資計劃,降低企業的養老金運營成本。
第二,分級規劃養老金繳費費率。我國目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納費率為個人承擔8%,企業承擔20%,繳納基數可以調整,大部分企業為了減輕負擔選擇較小的基數。對比英國的養老金制度,中國企業繳納養老金費率較高,負擔較重。在進一步推進多層次養老金體系建立的過程中,政府應該合理規劃養老金繳費費率,減輕企業負擔,才能促進企業積極為員工提供職業年金。
第三,完善養老金監管與投資體制,保障養老金保值增值。要推動多層次養老金體系的發展,必須完善我國養老金監管與投資體制。按照英國經驗,第二支柱與第三支柱養老金多采取繳費確定型計劃,養老金發放金額與投資收益密切相關。因此,要有嚴格的監管體系保證養老金的安全,并且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創造出良好的環境,才能真正意義吸引更多的企業,個人才參與到第二、第三支柱的發展中。
第四,積極推動養老金第三支柱的發展。我國目前已經開始試點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參保者每個月可以用工資薪金在個人所得稅前參加第三支柱稅延養老保險。但是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政府應該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措施,通過稅收優惠或財政補貼,推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全面實施,鼓勵個人參與到養老保險計劃中,推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金體系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星.英國養老金制度發展演變及其啟示[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
[2] 李珍、王海東.英國養老金私有化改革的歷程與評價[J].保險研究,2011(2).
[3] 董克用、張棟.公共養老金和私人養老金:制度分野、國際經驗與啟示[J].清華金融評論,2017(1).
[4] 董克用、張棟.中國養老金體系改革變遷:成就與挑戰[J].清華金融評論.2017(1).
【作者簡介】
王 婷(1991—)甘肅平涼人,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與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