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語文學科,其本身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雙重特點,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可以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此,下面就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策略進行全面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文精神;滲透
一、 引言
對當代高中生來說,其個性品質、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的形成都與人文精神培養有一定關聯。高中語文學科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底蘊,其在學生人文精神培養上具有天然的優勢,因此,在高中語文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并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人文氛圍,將人文精神合理的滲透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健全品格的培養。
二、 高中語文中加強人文精神滲透的重要性
對于教育,其最根本的目標是讓人可以得到全面發展,并且能引導人可以從道德、法律等層次上對自身進行約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高中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上具有極強的優勢,在實踐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科的人文精神進行深入感悟,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奮斗目標,并堅定學生的學習信仰,使得學生可以在人文精神中不斷提高、完善自我,促進學生綜合發展。高中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其雖然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靈活的思維,但是學生本身的自我約束性比較差,通過人文精神滲透,可以引導學生鍛煉內心,重塑性格,指引學生更加積極地面對挫折、困難,這對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有很大幫助。
三、 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剖析
從當前高中語文教學實際看,還存在一些不足,特別是在人文精神滲透方面,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發展,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缺失人文性,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在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上具有極強優勢,而人文性則在塑造學生人文品格上具有良好效果,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看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對人文精神挖掘不太看重,這就會對學生綜合能力發展造成影響。(2)人文教育存在偏差,新時期下,越來越多的高中語文教師意識到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也嘗試了探索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的方法,但是在實踐中,有很多高中語文教師由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偏差,造成了人文教育形式化的情況,難以發揮出人文教育的價值。
四、 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策略
(一)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高中語文教材中,涉及的內容大多是經過時間檢驗下的文學名篇,其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文學底蘊,是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實踐中,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對教材中的人文精神進行深入挖掘,以此教材內容為契機,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情懷,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離騷》的相關內容時,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對屈原優美、生動的文學語言進行鑒賞,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情懷,要為學生詳細講解當時的政治背景、屈原的處境,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讓學生可以深入感受屈原的心境,進而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通過這樣的引導,可以全面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 構建良好人文精神教學情境
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還應該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水平等,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開展相應的人文教育,發揮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詩詞歌賦演講活動,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針對某一個主題,讓各組學生自主選擇詩歌,進行朗誦,創設更加生動、趣味的課堂氛圍,提升語文課堂的人文性,促進人文精神在語文課堂的良好滲透。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歸園田居(其一)》的相關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田園情懷及歸隱心境,在課堂講解之前,教師先讓學生以“田園”為主題,查找相應的資料,尋找田園主題的詩歌。在進入課堂后,教師先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短暫的詩歌演講活動,讓學生將自己查找到的詩歌在課堂演講出來,創設一個濃郁的人文氛圍。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深入感受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講解陶淵明的相關事跡,讓學生深刻地感悟陶淵明的詩情及灑脫情懷,幫助學生感悟課文的意境。
(三) 借助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人文素材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幾千年發展而來的文化精髓,在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情感上具有極強的優勢。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開展人文精神教育,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同時還可以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傳承。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蘇武傳》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活動,調查故事的發生背景,并對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概括,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播放視頻歌曲《蘇武牧羊》,讓學生可以在歌曲中更好地感受蘇武的民族氣節、愛國情懷。與此同時,教師要進一步為學生講解作者班固的相關故事,讓學生可以感受到班固身上的堅韌意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通過這樣的課堂活動設置,學生不僅可以對課文內容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同時還可以感受到作者班固及文章主人公蘇武的優秀品質,這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有極大幫助。
五、 總結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注重人文精神滲透,對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極大幫助,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將人文精神合理的滲透到語文課堂上,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影.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思考[J].時代教育,2016(12):155.
[2]宋莉敏.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7(1):149.
[3]趙普枝.淺談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文理導航,2016(5):17.
[4]鄭輝.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112.
[5]余雄林.淺談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中學,2016(3):494.
作者簡介:
孟國君,中學一級教師,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淮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