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燕群
【摘 要】本文以特殊教育高中學校茶藝課程教學為例,分析當前特殊教育高中學校教學現狀,從職業生涯、實踐鍛煉、社會活動以及茶藝師資格認證四個方面論述特殊教育高中學校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關鍵詞】特殊教育 職業技能 茶藝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3B-0032-02
伴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就業新格局已經初步形成,而在異常激烈的人才競爭大背景下,對于特殊教育高中學校而言,面對輕度智力落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如何培養出大量實用型、創新性、高素質的社會需要的人才成為當前教學的重點。茶自古與中國人息息相關,茶飲行業已經成為一個高附加值、適合現代人生活品質的現代服務業行業,在特殊教育高中學校開設茶藝課程,結合當前就業現狀,積極探究具備文化知識、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培養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特殊教育高中學校茶藝課程教學現狀反思
掌握茶禮服務和沖泡技術、培養茶葉鑒別、推銷茶葉和茶具的技能、初步具備處理和滿足顧客各種人性化要求的能力是特殊教育高中學校開設茶藝課程的主要目的。在當前實踐教學中,特殊教育高中學校茶藝課程教學主要表現出以下特點。
(一)職業素質內容以基本職業素質為主
職業素質是茶藝服務行業最為重要的條件之一,而當前特殊教育高中學校茶藝課程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主要以政治思想、職業道德、安全意識等基本素質和能力為主,對一些專業職業素質的內容主要以言語叮囑的方式教學,很少涉及創新素質的教學內容。
(二)茶藝專業技能通過模仿練習,以學會為主
隨著教學理念的轉變,特殊教育高中學校茶藝課程教學理念也由傳統的講授式向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轉變,不斷加大實訓實踐、模擬操作、見習等內容,但在實訓實踐方面主要以單純的技能學習與訓練為主,很少采用小組競賽、任務驅動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見習環節主要讓學生提前了解和熟悉工作環境為主,滿足于“學會”為目標。
(三)職業能力培養以學科式學習為主
茶藝課程教學中,相當數量的教師更加注重學生通用職業能力的培養,比如口才訓練、茶產品推銷策略與技巧等,或者舉辦各類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溝通與表達、處理實際問題等能力,但其教學內容多以理論性、學科式的概念為主。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溝通知識時,教學內容主要以講述、演講、辯論等模塊組成,以此培養學生的溝通與表達能力。
(四)專業知識以概念性知識學習為主
專業知識是形成各方面能力的前提和基礎,但在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多以系統性的理論概念為主,很少涉及生活案例的講解;在課程教學方式上多以講授為主,很少涉及案例分析;在評價和考核課程內容時,多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考查。
二、特殊教育高中學校茶藝課程教學的重構與超越
盡管特殊教育高中學校茶藝課程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無論是教學活動的科學性,還是教學元素的完善性,均與實際應用存在著較大差距,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茶藝課程實踐教學效果。因此,特殊教育高中學校茶藝課程教學應以問題為導向,汲取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實現特殊教育高中學校教學的重構與超越。
(一)突出職業生涯,培養學生職業意識
首先,思想是行動的靈魂,為了確保人才培養過程中對技能型人才培育的要求,教師應改進自身教學理念,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充分激發、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職業能力。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激活學生的思維作為教學的基礎性目標,確保學生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中國茶藝的內涵,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流程。例如,在展示龍井茶藝表演時,結合龍井茶沖泡的流程,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堂上現有的教學資源設計茶席和匯報表演,同時還可以要求學生將繪畫、歌舞、演講等形式融入匯報表演中,有效改變傳統的“教師演示、學生模仿學習”的教學模式,真正讓學生將課堂學習看作是職業生涯的舞臺。
其次,為了實現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目標,教師應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創新和運用項目教學、生活教學、角色扮演、情境教學、延伸拓展以及信息化教學等教學方法。例如,在“烏龍茶服務”教學中,筆者將教室定位為茶館,要求學生選擇合適的服飾以及音樂等,然后隨機邀請四位學生分別擔任奉茶工作人員、茶文化解說員、烏龍茶茶藝表演者以及茶館茶藝師,其他學生扮演顧客,要求學生充分借鑒茶館組織機構的各項功能深刻體驗這種職業服務。在完成相關情境體驗和角色扮演后組織學生更換角色,再次體驗。又如,在組織學生學習“紫砂壺沖泡烏龍茶水”時,其教學難點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動作的內涵與科學性,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烏龍茶紫砂壺沖泡法所包含的 14 個步驟,筆者引入微課教學法,在教學之前播放《茶·一片樹葉的故事》等與烏龍茶沖泡相關的紀錄片,促使學生了解烏龍茶沖泡的動作技巧和過程,主動引導學生課前思考;在課中,隨機邀請學生現場示范烏龍茶紫砂壺沖泡技術,并解惑釋疑,幫助學生不斷總結烏龍茶紫砂壺沖泡技巧,有效實現知識的正向遷移;在課后,及時提供烏龍茶等相關拓展信息和相關網絡資料,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并撰寫學習心得。
最后,教師應改善教學環境,創設實景來深化學生的體驗。在此過程中,除了引入上述過程中所提及的情境教學法外,還應注重學生學習的場所和時間。例如,普洱茶是云南的特產,為了確保普洱茶獨特的口感和保健功能,常常需要不斷改進其加工工藝。對此,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從種植、采摘到烘焙等各個環節,幫助學生掌握蒸茶、煮茶以及烘焙等技巧,以確保普洱茶保留其原有的味道。又如,在組織學生學習綠茶知識時,筆者及時組織一部分學生深入到學校附近的茶園去體驗采摘綠茶和制作茶葉的過程,另一部分學生走訪市場,了解成品茶葉的分類、特點及如何銷售,并聆聽茶葉銷售人員的解說,促使學生通過“看、學、做”熟練掌握職業技能。隨后,要求兩組學生制作幻燈片,互相交流心得。
(二)注重實踐鍛煉,強化學生職業技能
茶藝課程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必須掌握茶禮服務、鑒定茶葉、沖泡茶葉以及茶葉推銷等技能。因此,教師應注重在實踐中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訓練學生的職業能力,即以小組競爭的形式讓學生體驗協作、競爭與成功的樂趣,有效促使學生不斷掌握職業技能。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不同茶品的推銷技能時,筆者要求學生全面地分析顧客的年齡、體質、職業以及性別等特點,面對真實的顧客不斷鍛煉自己的交往能力、應變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若是腦力勞動者,則優先推薦茉莉花茶和綠茶;若是老年顧客,則優先推薦綠茶和普洱茶;若是女性顧客,則優先推薦紅茶。同時,在茶藝表演技能教學環節,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舞臺和表現機會,不斷提高學生實際操練、創新操練和表演操練等能力。
此外,為了促使學生的學習更貼近生活,教師還應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校內的茶藝活動和職業技能競賽。例如,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每年由開設茶藝課程班級的學生舉辦“校園奉茶會”,在此期間,為了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具體活動事宜由學生策劃實施,并結合表演、茶葉展示等環節,融入更多茶與健康的知識,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組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
(三)開展社會活動,提升學生職業技能
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各類招聘單位對中職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有效迎合各類企業的需要,學校應加強校企合作力度,盡可能地邀請茶館管理人員、茶葉經銷商定期到學校開展知識講座,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深入茶藝行業進一步學習。
例如,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技能,筆者在暑期常常組織學生深入周邊茶藝市場調查當地茶葉的消費情況;指導學生開設了“中高檔茶葉服務中心”“茶品鑒定指導服務站”,讓學生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并聯合學校合作企業給學生提供參與茶品促銷活動的機會。又如,在日常教學中及時提供當地舉辦的“以茶會友”“與茶共飲”等相關信息,組織喜歡茶藝的學生積極報名,并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精彩的茶藝表演,促使學生不斷學習茶藝行業的服務理念和職業技能。
(四)加強資格認證,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特殊教育高中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在就業前獲得系統的知識,培養具有一定職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而茶藝師資格證考試是國家對從事茶藝服務工作人員的職業技能鑒定,其考核內容主要為茶專業的知識理論、茶藝表演的熟練程度和創新能力,共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技師以及高級技師五個等級,每個等級對專業知識和技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師應以茶藝師資格認證為目標,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重點突破學生在實踐環節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積極強化學生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全面培養學生扎實的茶藝知識和操作技能,幫助學生考取茶藝師資格證書,充分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茶藝課程第一節課教學時,筆者常常邀請本專業優秀畢業生、國家職業資格一級的高級技師做入學培訓,講述茶藝資格證書在求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以及茶藝行業對資格證書的看法,在日常教學中及時提供職業資格證書的考取方案和相關信息,并將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內容納入教學計劃,使專業教育與行業標準接軌。
總之,特殊教育高中學校學生茶藝職業技能培養,不僅要注重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以職業規劃為基礎,充分結合學生的職業需求和職業發展,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實踐鍛煉、社會活動以及茶藝師資格認證,全面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和職業技能,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 園,莉 呂,梅劉敏,朱 錦.“茶藝表演與編創”課程實踐教學形式改革與做法的探討—— 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茶藝實踐教學為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3)
[2]管俊嶺,周才碧.茶學專業“匠人”技能型人才實踐技能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創新[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0)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