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育萍 周琦 陳茹 黃萍 吉思 羅統勇 覃楚婷 周海洋



【摘 要】本文以 2015 級和 2016 級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分析采用多模式教學與微信平臺融合開展營養學教學活動的效果,結果表明兩個年級營養學成績具有顯著差異,說明微信平臺與多種教學模式相融合的教學方法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
【關鍵詞】營養學 微信平臺 多模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3B-0109-02
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2017 年 7 月 13 日國務院辦公廳以[2017]60 號文頒布實施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 年)》,既有助于促進國民健康長壽的實現,又有助于開創大營養、大健康、大融合、大發展的國民營養健康工作。因此,國民健康長壽與合理膳食、科學營養是密不可分的。
營養貫穿于人們未病預防、已病防治及康復預后當中,于日常生活中對健康起重要的作用。膳食是否合理、營養是否平衡,可直接或間接、可近期或遠期地影響機體健康,甚至可導致一些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癥等發病率的上升。因此,護理營養學如何在課時少(24 個學時)、內容多(包括營養學基礎知識、公共營養知識、食品衛生知識和臨床營養學知識)的情況下,把營養學的重點講明白、難點講透徹、知識點講清楚,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探索的問題。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于 2011 年 1 月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信息,如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微信還能實現多人語音對話,具有普及程度高,溝通快捷,靈活智能,信息量大等特點。
筆者在日常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學生基本上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且都有微信賬號,“刷微信”已成為他們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內容。可見將微信作為教育方式的基礎手段是成立的、可行的。
在醫學教育領域中,目前已有其他學科將微信平臺用于教學,且成效斐然,但用于營養學的教學研究甚少,為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將微信平臺與多種教學模式融合,以解決營養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本校 2016 級(二年級)護理專業學生,共計 185 人,年齡在 16~18 歲之間。
(二)方法。首先采用 LBL(講授法)介紹營養學的基本概念、營養學的發展、營養學的主要內容以及營養學在醫療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同時介紹營養學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建立班級營養學微信群。
教師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通過班級營養學微信群平臺,以文字、語音、視頻、圖片等形式,于每次課前 2~3 天推送相關臨床案例(CBL)或營養問題(PBL),逆向提問知識點。學生以小組(TBL)為單位進行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預習、討論或復習、查閱資料、解決問題或分析案例。微信平臺聯合多種教學模式,是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具體流程圖如下。
微信平臺聯合多種教學模式實施流程圖
期末與 2015 級護理專業營養學的期考成績進行比較。
統計分析 成績采用 Epidata 錄入數據,采用 SPSS17.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三、討論
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課時、相同的教學計劃,但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從表 1 看,2015 級與 2016 級營養學期末成績的平均分數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從表 2 看,2015 級與 2016 級營養學期末成績及格率同樣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0.000)。
2015 級采用了 LBL、PBL、CBL 等綜合性的傳統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方法以知識傳遞為主,以教材為中心,教師主導講授,重規范,輕創新,教學針對性不夠。護理營養學由于內容多、課時少,在授課過程中出現了或走馬觀花,或蜻蜓點水,或囫圇吞棗的現象。學生一知半解,難以消化吸收所學知識。這不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相對較差。
在 2016 級的營養學教學過程中,筆者試著把微信平臺引入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學不受時空的限制。教學不僅能夠線上線下相結合,而且延伸了教學空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靈活的學習方式,利于學生彈性學習,促進學生內化吸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經過微信平臺聯合多種教學模式在營養學教學中的應用,在期末考試中,2016 級的營養學平均成績為 84.22 分,高于 2015 級的 70.32 分;2016 級的及格率為 96.76%,高于 2015 級的 82.51%,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2016 級的營養學教學引入微信平臺,解決了因課時少、內容多而使重點講不明白、難點講不透徹、知識點講不清楚的問題,真正做到授業解惑。
四、結論
綜上得知,微信平臺聯合多種教學模式在營養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微信平臺聯合多種教學模式的教學,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自學—導學—應用”的良好的循環模式,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學習、思考的習慣,養成查閱、反思的習慣,養成復習、總結的習慣。有助于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不斷的提升和拓寬,且基礎扎實;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臨床思維的構建有極大的意義。
護理營養學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求護生不僅理解和掌握營養學的知識點,而且能夠在護理病人的過程中輔以科學且合理的營養護理,以利于提高護理質量,促進病情康復。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對健康保健的日趨重視,促使護士的角色和功能范圍不斷地擴大和延伸。護士既是護理者,又是健康教育者,這就要求護士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生具有扎實的營養學知識,有助于其在將來臨床工作中對營養知識和健康生活方式進行宣傳教育,從而有助于提升營養質量和食品安全,實現安全、營養、健康、科學的大營養,促進國民健康長壽。
《2017 年職業教育行業分析報告》中提出的“職之所需,教之所行”,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目的—— 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
隨著現代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護理營養學的教學應結合專業特點,融入臨床病例和問題,引導護生結合營養學基礎知識、公共營養知識、食品衛生知識和臨床營養學知識,提出營養護理的綜合方案,以提升護生的護理技能,有助于護生形成良好的職業思維和職業素養。因此,微信平臺聯合多種教學模式在營養學的教學中,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彈性學習制度,采取了模塊化的組合形式、階段化的進程;實施了課程內容綜合化,以適應職業教育特點的“基礎、定向、專長”的三段式課程。雖然,目前微信教學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對網絡及媒體工作的依賴性,缺乏面對面的教學真實感。但是隨著網絡及多媒體技術的進一步完善,相信將微信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將被廣泛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 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2]中國營養學會.《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行動宣言[R].北京:中國營養學會,2017
[3]王 瑾.基于HOPE教學理念的臨床營養學教學改革——以南京醫科大學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0)
[4]管仁政,林榮軍,胡素娟,等.微信在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中應用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22)
[5]段夢夕,馬曉露.微信平臺輔助問題導向式教學在醫學檢驗實習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10)
[6]季 杰.混合式教學在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3)
[7]李曉松.護理學導論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8]郝淑煜,馮 潔,謝 堅.微信輔助教學在神經外科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醫學教育管理,2016(2)
【基金項目】2017 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GXZZJG2017A025)。
【作者簡介】江育萍(1964— ),女,廣西玉林人,高級講師,預防醫學,現就職于廣西中醫藥大學附設中醫學校,從事預防醫學和營養學教學;通訊作者羅統勇。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