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帥朋 石衛東 林開創
為篩選出理想防治花生地下害蟲的拌種藥劑以及確定其對花生安全性、產量的影響,為花生地下害蟲防治提供科學依據,筆者開展了田間示范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供試品種:供試花生品種為豫花9326,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選育。
供試藥劑:30%吡·毒·多菌靈、30%毒死蜱、60%吡蟲啉
試驗地概況:試驗地點設在河南省溫縣祥云鎮太康村,選擇的試驗田地勢平坦,土壤性質、肥力均勻一致,排灌方便,各處理試驗條件有較高代表性。
試驗設計:本試驗設置3個處理,T1:30%吡·毒·多菌靈,T2:30%毒死蜱,T3:60%吡蟲啉,拌種用量分別為20g/667m2、20g/667m2和20mL/667m2,1個空白對照(不拌種),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共12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333.5m2。各處理種子均于播種前1d進行一次性拌種處理。整個試驗期間地下害蟲僅防治1次,地上病蟲害防治按當地習慣進行統一防治。
2.調查、記錄及測量方法
2.1出苗率調查
齊苗后,觀察記錄各處理的出苗情況,統計花生出苗率,評價藥劑對出苗率的影響。
2.2花生生長情況調查
收獲前,每小區挖查5m壟長花生,調查樣點內株數、總莢果數、每株單果數、飽果數、爛果數、總分枝數。
2.3防治效果
花生果實膨大期、花生收獲時,每小區分別取5m壟長的花生,調查花生莢果被害情況,并挖土調查地下害蟲的種類和數量。收集花生莢果并對花生莢果進行分級。
2.3.1花生莢果膨大期
以花生莢果被害率計算:被害果率=花生被害果數/調查花生總果數×100% 防治效果=(對照區被害果率-處理區被害果率)/對照區被害果率×100%
2.3.2花生收獲期
以蟲情指數計算防治效果:蟲情指數=Σ(受害果數×該受害果級數)/(調查總果數×最高受害級)×100% 防治效果=(對照區蟲情指數-處理區蟲情指數)/對照區蟲情指數×100% 損失果率=(3級+4級被害果數)/調查總果數×100%
2.4產量測定
每小區隨機取3個樣點,每個樣點取5m壟長的花生,單收、單曬、曬干后稱重,折算出畝產。
3.結果與分析
不同處理對花生農藝性狀的影響
出苗率方面,各處理與空白對照相比差異不大,T1、T2、T3、CK出苗率分別為94.8%、93.5%、93.3%、93.4%,各處理出苗率在93%以上,說明各處理藥劑在試驗劑量范圍內對花生出苗無不良影響。平均分枝數、平均單株結果數方面,T1、T2、T3、CK平均分枝數分別為7.6、6.8、7.0、6.5,平均單株結果數分別為19.2、16.8、15.5、14.6,兩項指標T1、T2、T3均高于空白對照,其中T1處理均最高,說明護花先鋒對花生的分枝及下針結果有明顯促進作用。
果實膨大期各處理對地下害蟲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T1的防治效果最好,達77.25%,遠高于其他處理。
在花生收獲期各處理的損失果率及防治效果兩指標中均以T1處理最好,分別為3.73%和68.72%。其中在損失果率指標表現尤為明顯,低于空白對照15.29%,在防治效果方面也明顯優于其他處理。
不同處理區花生產量分析
T1、T2、T3、CK百果重分別為215.3g、197.5g、191.7g、176.1g,畝產量分別為309.9kg、293.7kg、286.2kg、260.6kg。與空白對照相比,T1、T2、T3增產分別為18.9%、12.7%、9.8%,其中以T1表現最好。
4.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1.三種藥劑施用后未對花生生長產生藥害,說明其對花生施用安全,并對其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三種藥劑對花生地下害蟲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T1處理防治效果最好,在果膨大期平均防治效果達77.25%,在果實收獲期達68.72%。3.產量方面,三種藥劑對比空白也表現出較好的增產效果,其中T1處理增產率達18.9%,在生產上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作者單位:1河南省溫縣農業農村局;2河南省孟州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