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艷 段俊英
禽流感、結核病、布氏桿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疫情給畜牧經濟造成重大損失,也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加強動物疫病防控
做好動物傳染病的防治和免疫工作,特別是人畜共患病的免疫接種工作,建立科學的動物免疫程序,推行制度化免疫,確保動物安全。例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烈性傳染病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按照農業部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定期開展免疫抗體監測和免疫效果評估,對抗體水平下降的畜禽要及時補免,確保免疫效果真實有效;每月堅持開展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要定點、專項進行布氏桿菌病、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檢測,對檢出的陽性畜禽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果斷處置,杜絕動物疫病的傳播以及人被感染事件的發生。
二、強化畜禽流通屠宰環節的監督管理
我國地域面積大,畜禽及其產品流通范圍廣,要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必須把握好畜禽流通屠宰環節的檢疫監管工作。通過檢疫,將有病的畜禽剔離出來,保證運輸及屠宰的動物健康無病,將疫病畜禽消滅在源頭上;堅持實行畜禽定點屠宰,屠宰場的設施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檢疫工作要做到認真細致,工作流程要符合規定,確保上市產品質量安全可靠,對檢出的不合格產品實行無害化處理;屠宰場產生的污水及污染物必須做到無害化處理;從外地引進奶畜時一定要做疫病調查,堅持從無疫病區域引進,而且在引進時做個體疫病監測,保證所引進的奶畜健康無病;奶畜場生產的生鮮乳在銷售前應殺毒滅菌,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可靠。
三、切實提高民眾防護意識
由于過去畜禽養殖投入不足,缺乏科學規劃,養殖場建筑簡易、設施落后、飼養密度過大,人畜混住,大多數從業者對人畜共患病的危害認識不足,防護意識淡薄,一些人畜共患病在個別地方發生和流行。
大力宣傳人畜共患病的危害,提高民眾防護意識,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在廣泛開展全社會衛生防病宣傳教育的同時,特別注意加強對人畜共患疾病高危人群的防病知識教育,增加防范能力,要使高危人群都能掌握禽流感、布氏桿菌病、結核病等疫病的預防知識。二是搞好環境衛生,加強環境管理,提高公共衛生水平。三是開展相關知識培訓工作,使廣大民眾了解掌握人畜共患病防治的基本知識、相關法律、法規,人畜共患病應急處理相關方案,人畜共患病應急處理技術規范,應急處理相關技術要求,人畜共患病現場處理的防護措施和有關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現狀及研究進展等。四是普通民眾要經常注意個人衛生防護,當身上皮膚有破損時,要小心防止從畜禽上感染病毒或病菌;飼養寵物的人,應對寵物定期進行某些疾病的預防接種,盡量避免與寵物擁抱、親吻、同床就寢等過分親熱行為;如果人被犬貓咬傷、抓傷,一定要及時到衛生醫療單位注射血清或疫苗;用餐要講究衛生,選用經過檢疫檢驗合格的肉、蛋、乳畜產品,提倡熟食;盡量不接觸、不剖檢病死畜禽,避免感染人畜共患病。
四、完善防控應急體系建設
預防控制人畜共患病的發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各級政府應積極組建有畜牧、衛生等部門參加的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聯合機構,形成聯防聯控機制,加強疫情通報,共同完成疫情預測、預警、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制定人或動物發生疫情時的應急處置方案等工作。畜牧、衛生部門應組織專家工作小組,對人畜共患病的監測與診斷積極開展技術交流,探討、研究人畜共患病防控新措施;堅持對人畜共患傳染病的重點人群、高危人群、畜禽養殖場有計劃地進行抽樣監測,特別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類的烈性人畜共患病,要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控制;布氏桿菌病、結核病由于流行時間長,發病慢,臨床癥狀不明顯,要堅持做好監測工作。發現監測陽性的家畜堅決淘汰,并做無害化處理,降低對人類健康和畜牧業生產的危害。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野縣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