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叢飛
小學未畢業的姐姐,吃力地
寫著借條
白發遮擋了半邊臉
這些年,她一點點擠出頭發里的黑
為生活立據畫押,像
一株冬種作物,開始
就歷經滄桑
姐姐把借條塞給我,這樣
“嫂子放心,我也安心”
在比白發更白的暮色里
姐姐停下來,阻止我送她
我們像借條里的兩個錯別字
不知該說些什么
只好扭過頭去
樓河品讀:
《借條》這首詩具有非常強烈的畫面感,詩人對姐姐給“我”寫借條這件事的敘述是片段性的,它的展現方式合于本雅明對攝影藝術的論述:“賦予瞬間一種追憶的震驚”。震驚的原因來自于詩人對這件事、對“姐姐”此刻形象的心理感受,它內含著親情分離的痛苦事實,同時在更深刻的心理層面,又向我們展現了普遍化的同情,從而具有了道德意味。在寫借條的此刻,詩人對姐姐的態度是復雜的,在情感上,他感到分離的痛苦,也為姐姐遭遇的困境感到同情,但在理性上,他又為姐姐的誠實品質感到驕傲,正是這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姐姐這個形象在我們面前更深刻地浮現了出來。這首詩是微妙的,詩人盡量以無言的方式呈現它,這與詩本身的豐富情感形成了高反差效果,強化了詩的表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