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視劇備案公示,改編自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的《三體》已通過備案,將于今年9月份開拍,共24集。《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共三部,講述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最早,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小說只是科幻圈內部津津樂道的話題,甚至文學評論界都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但隨著學術圈與媒體圈一些有識之士的發掘,《三體》的名氣越來越大,科幻文學也從一個相對邊緣的“類型文學”逐漸走向了中國當代文學的前沿,不少主流純文學期刊都開始重點挖掘科幻新作。在影視圈里,一直有“原著黨”與“改編黨”的爭議,如果尊重原著、合理改編還好,若破壞了原著的內涵,還改編得四不像,就讓人無法接受了。應當說,中國科幻距離廣大粉絲的期待,還有不小的距離。同此道理,《三體》在電視劇改編中,也應當是這樣審慎的,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盡量呈現更好地視覺效果,拿出真誠的態度來盡力完成這項重要的工作后,贏得粉絲的認同恐怕也并非沒有可能。
浙江文藝出版社日前推出了“莫言短篇小說精品”系列。這套短篇小說集收入了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自創作起步至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期間的全部短篇小說近80篇,包括《三匹馬》《秋水》《兒子的敵人》《神嫖》《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小說九段》共六冊。這套書以小開本、精裝的形式呈現,也是莫言短篇小說迄今以來最完整的匯編。在這些短篇小說里,莫言不僅吸納了現代世界文學的創新精神,更是繼承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傳統,特別是《聊齋》中“講故事的人”的傳統。在他的短篇小說中,種種奇聞怪談、寓言故事、對現實的擴張與想象讓莫言一次次回到民間,復活并升華著“講故事的人”的靈魂。作為在長篇小說的創作上成就卓著的作家,莫言在短篇小說上的成就和光芒相對而言被遮蔽了。然而在專業讀者和評論家中,他的短篇小說一直獲得著很高的評價。諾獎得主、著名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說:“如果在世界上給短篇小說排出前五名的話,莫言的(作品)應該進去。”德國國寶級作家馬丁·瓦爾澤也說:“任何人要是想談論中國,都應該先去讀莫言的書,我認為他可以和福克納平起平坐。”浙江文藝出版社上海分社社長曹元勇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莫言長篇小說的成就舉世矚目,相較而言他的短篇、中篇還有劇作就容易被忽視,或者說低估。中國從現代到當代,某種意義上短篇小說的精品比長篇更多。比如魯迅有三部短篇小說集,但很多人說魯迅是思想家、文學家,少有人說魯迅是小說家。”
羅馬尼亞第七屆“米哈伊·愛明內斯庫國際詩歌節“日前在金碧輝煌的克拉瓦約藝術宮開幕。開幕式以頒發一年一度的”愛明內斯庫國際詩歌大獎“拉開序幕,今年榮獲此項大獎的,是中國詩人趙麗宏。愛明內斯庫國際詩歌節主席迪古奈斯庫和克拉瓦約市長為趙麗宏頒發了獎狀和獎杯。頒獎詞中對趙麗宏有這樣的評價:“愛明內斯庫國際詩歌學會很榮幸地為趙麗宏頒發此項詩歌大獎,以此褒獎他不同凡響的詩歌創作。他的詩歌,給讀者一種凄美、永恒的感覺,人心面對世界和大自然感受到的無窮遼闊和幽深。”趙麗宏在接受頒獎后發表了獲獎感言,他說:“我的名字能和羅馬尼亞偉大的詩人愛明內斯庫相聯系,是莫大的榮耀。因為詩歌,世界和人生有了活力和希望。不管是繁華的都市或是在荒涼的鄉野,不管是在光明還是在黑暗中,真誠的詩歌可以溝通靈魂,可以引領人們尋找美和希望。”羅馬尼亞“米哈伊·愛明內斯庫國際詩歌節”是羅馬尼亞最重大的詩歌節,也是歐洲有影響的國際詩歌節,每年頒發的愛明內斯庫國際詩歌大獎引人注目。趙麗宏是第一次榮獲此項國際詩歌獎的中國詩人。
由《鐘山》雜志社主辦的首屆“《鐘山》之星”文學獎,面向年齡在35周歲(以評獎作品發表年份計算)以下、用漢語寫作的國內青年作家,共設兩個獎項:第一項為“年度青年作家獎”,獎勵2018年度文學影響較大、綜合實力和寫作潛能俱佳的青年作家;第二項為“年度青年佳作獎”,獎勵2018年度青年作家創作的較有才華、創造性和影響力的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非虛構作品,參選作品需為2018年首次發表(或出版)。評獎分為初評和終評兩個環節。初評共有6位作家、17篇(部)作品入圍,經9位終評評委實名投票,產生最終獲獎名單。年度青年作家:班宇,孫頻;年度青年佳作:《賽洛西賓25》,作者:大頭馬;《小花旦的故事》,作者:王占黑;《繕寫室》,作者:包慧怡;《辛德瑞拉之舞》,作者:張天翼;《仙癥》,作者: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