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強
(甘肅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肅 蘭州 730070)
云南省某地區索道橋最大跨度255m,橋面寬6.5m,全長296m。全橋共設75束懸吊索,所有索皆支撐在兩岸橋頭索鞍鋼板上,兩端通過錨具與左右錨墩連接,兩岸地錨采用重力式橋臺。全橋共設26根組合箱形鋼橫梁。
圖1 橋梁實景圖
本橋為索道橋,整個橋梁主要受力結構由橋臺(錨室)、鋼索、錨碇等組成。為了能夠真實地反映橋梁結構的空間受力狀態,本次使用有限元程序—MIDAS建立空間有限元模型,有限元局部放大圖如圖2所示。
圖2 有限元模型
依據相關規范要求,試驗荷載用2輛車加載,一輛重量309.8kN的載重汽車,另一輛重量328.0kN的載重汽車。載重汽車重量及軸距如表1所示。
表1 加載汽車重量及軸距
對索道橋橫梁進行編號,從右岸向左依次為1號~26號。在7號橫梁、11號橫梁、13號橫梁、19號橫梁截面布置變形測點,測點布置如圖3所示。
圖3 位移測點布置圖
在錨固截面2m處布置應變測點,從上游方向開始,每隔一條索在相鄰兩根索上布置應變計,共布置在九根索上。
靜載試驗共分為 5個工況,包括單車加載和雙車對稱加載,這里只列出雙車對稱加載在6號和19號橫梁時索道橋各測點的撓度值見表2。
表2 測點撓度值對比
7號橫梁處截面 -312 -261.5 11號橫梁處截面 -648 -593.1 13號橫梁處截面 -944 -905.1 19號橫梁處截面 -883 -812.0
由表2可知,在試驗荷載作用下,該橋部分控制截面的實測位移值大于理論計算值,即位移校驗系數大于1.0,所以該索道橋的整體工作性能較差,影響橋梁正常使用。
表3 測點應力值對比
由表3可知,索力實測值大于理論值,說明該橋安全儲備較小,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影響橋梁長期正常使用。
根據《公路橋梁荷載試驗規程》(JTG/T J21-2016)的相關要求,對該索道橋進行動載測試,分別在該橋L/4、跨中和3L/4位置布置縱向、橫向和豎向拾振器。
通過現場脈動試驗及理論計算,得出該索道橋自振頻率的理論值、實測值如表4所示。
表4 自振頻率對比
狀態指標指頻率實測值與理論值的比。
由表4可知,該索道橋橫豎向前二階自振頻率的實測值小于理論值,說明該橋鋼索存在輕微損傷,且該橋整體性和受力體系發生變化導致其剛度減小,自振頻率減小。
通過對此索道橋進行靜動載試驗得到以下結論:
(1)該索道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較低,且該橋處于不穩定狀態,存在安全隱患。
(2)在靜載試驗工況下,結構受力出現不均衡現象,所以分析得出該橋只能滿足汽-20t級及以下車輛單車通行,且車速不易超過5km/h。
故根據以上結論給出建議:維修加固或者拆除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