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宇
摘要:二胡獨奏曲《如來藏——袍修羅蘭》是我國著名作曲家劉文金先生創作的二胡套曲《如來夢》中的第八首。本文主要從音樂鑒賞的幾個重要環節入手,體味該樂曲中所蘊含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內涵。
關鍵詞:《茹來藏》;音樂鑒賞;人文內涵
中圖分類號:B9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081-01
《如來藏——袍修羅蘭》是劉文金先生創作的二胡套曲《如來夢》的最后一首。劉文金先生對該部作品的解釋為:“袍修羅蘭代表著生命的頂峰境地,即佛家尊崇的如來藏(真理),高僧認為,真理不能離開美而獨立存在。袍修羅蘭從天上來到人間,在尋找“真理”的過程中卻讓“美,,擦肩而過直到纓路姑娘的再度出現,他才恍然大悟“真理與美同在”的真諦”。這部作品蘊含著佛家超脫、自在的精神追求和生命境界。能讓我們感受到豐富的藝術價值、濃厚的人文精神和深刻的哲學思想。
一、音樂鑒賞
進行音樂鑒賞的幾個重要環節就是聆聽、情感體驗、精神感悟和運用,所有的音樂鑒賞都依賴于聽覺體驗。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欣賞者或者同一欣賞者在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音樂體驗。有些欣賞者在欣賞的過程中融入的自己的情感,對作品的音樂體驗實現了新的理解和創造。
《茹來藏》是一首無伴奏單旋律二胡獨奏曲,其曲式結構為規整的復三部曲式。從引子開始,樂曲從極高音奏出,慢慢漸進到細微的音,隨后逐漸過渡到主題的出現。從聽覺上,其旋律緩慢,節奏散慢,昕者的情緒變為寧靜。在這種情境的基礎上,演奏者把聽者帶入到更為深入的無意識想象之中,為欣賞者營造一種袍修羅蘭從遠處緩緩而來的靜謐意境。
引子結束后,主題出現,其旋律節奏運用了江南音樂的特色,旋律柔美,但聽起來卻感覺音樂語言層層遞進,情緒明朗。連續三連音的不斷涌現,表現一幅萬象交織的圖畫。或許這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佛家真理,在這部作品的再現部重現主題時,與主部相互映襯,構成一種精神上的升華。在樂曲的主部和再現部之間,加入了節奏明快的快板。整個部分旋律輕盈,明快。整個快板經過了加花—變奏一插部一變奏—插部的進行發展,其調性也在回旋的過程中發生變化。作者也借用這種創作手法,表達生命前行的過程中的不同心態和不同步伐。
《女口來夢》的獨特藝術價值:首先,《茹來藏》在運用現代創作技法的同時,結合了中國傳統音樂的曲式結構特點,又融合了國外音樂創作的優秀技法,是當代音樂作品創作發展的優秀展示。其次,《如來藏》音樂題材的創新,打破了二胡創作的局限,延伸到了宗教題材,對二胡作品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最后,在演奏上,《如來藏》剝去伴奏織體,純粹單旋律演奏,在二胡伴奏形式不斷發展和豐富的今天,為二胡演奏創造了更為自由的表現空間,同時為聽眾創作了更大的感悟空間。
二、人文內涵
《如來藏》反映了佛家的人文內涵和精神追求。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重視本民族音樂特色的運用,促進民族音樂的發展。劉文金先生在創作的過程中繼承并運用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特色語匯和創作技巧。在《茹來藏》這部作品中,其速度的變化大致可以概括為慢一陜一慢,這是中國傳統音樂中較為常見的作曲技法。在再現部分,樂曲由散板開始,自由陳述,這也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特色之一。這部作品立足中國傳統文化,蘊含了中國傳統音樂特色,促進了本民族音樂在樂曲創作上的新發展。(2)傳統與現代相互結合。在《如來藏》這部樂曲的整體結構上,劉文金先生運用了西方典型的曲式結構,第一部分使用了單三部曲式,第二部分使用了西方的回旋曲式結構,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大三、小三、屬七等分解和弦。劉文金在創作這部作品時,將中國傳統音樂的作曲技法與西方作曲技法相結合。散板、復三部曲式結構的相互交融,展衍和模進相互運用,整部作品的創作更為開闊和豐富。(3)體現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思想。中國的傳統文化延續千年,儒家、道家、佛教均強調尊重人格,“和”為貴美。《茹來藏》這部作品和其他七首作品一樣,追求精神上的平和及單純的“真、善、美”,在創作時使用傳統作曲技法和現代創作技法相結合,無論形式和內容我們都感受到了一種和諧之美。《茹來藏》蘊含的哲理是引導人們向善,追求正義。這部藝術作品表達了中國傳統思想中的美、善統一,達到了“美善同一”的境界。
三、結語
在鑒賞《茹來藏》這部作品時,我們能體會到作曲家在曲式、旋律等作曲技法上,將中國傳統技法和西方作曲技法相融合。在塑造音樂形象時,融合了不同的音樂風格,不得不贊嘆劉文金先生高超的創作水平和音樂上的豐富想象力。《如來夢》作為唯一一部佛教題材的二胡作品,填補了二胡作品在此領域的空白。
該作品滲透了豐富的中國美學、哲學思想,提高了人們對于二胡作品的審美品位,其獨特的內涵、創作方式也拓寬了二胡作品的藝術魅力和內涵,為中國民族樂器的發展建立了新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