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要:電視劇是一門綜合藝術,它融合了音響、燈光、攝影、文學、音樂、美術、戲劇、造型等諸多元素。運用舞臺藝術和電影藝術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形成一個全新的適應現代社會的一種藝術形式,它與電影、話劇等同樣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音樂是電視劇、電影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演員的表演之所以可以打動觀眾,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背景音樂這一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音樂元素在以音樂的身份刻畫人物心理,描寫審美意蘊等當面同樣有著非常大的感染力。
關鍵詞:《如懿傳》;配樂特點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109-01
一、《如懿傳》簡介
《如懿慟主要講述的是18世紀上半葉的故事。乾隆皇帝登基使滿清王朝進入到最后的鼎盛時期。年輕時的乾隆和如懿從相識相知相戀,青梅竹馬。本劇由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展開,但因為乾隆的猜忌和疑心,當初純真美好的感情也消失在疑心之中。最后如懿斷發為祭,形成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悲涼結局。
二、《如懿傳》背景音樂的特點
1.音樂風格。在《如懿慟中,作曲家將中國傳統器樂和傳統音樂曲調融入背景音樂作品當中。《如懿傳》更多的是在描寫女人的生活和她的心理特征,所以民族素材的心理素質和精神風貌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第六集高貴妃(高唏月)為乾隆彈奏的琵琶曲《陽春白雪》。《陽春白雪》(百度)主要描寫的是陽春三月,萬物復蘇,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象。《陽春白雪》是經由民間樂曲《老六板》變奏發展而來。全曲輕盈明快,風格明亮。演奏這首作品時正值乾隆剛剛登基,曲中透露著高貴妃對新生活、新人生的期望,以及高貴妃對乾隆的愛慕。邸日春白雪》對高貴妃的外表資質和她的心理刻畫的相當到位。嘉貴妃(金玉妍)的一生大都是她的世子以及她母族的榮耀,在深宮里的一生都是在算計斗爭中過來的。在嘉貴妃去世的片段,作曲家用大提琴演奏嘉貴妃去世的這首背景音樂,像是用大提琴低沉又帶有些許溫婉的音色,訴說她結局的滄桑和悲涼。大提琴的揉弦有一種被現實壓抑的束縛和絕望。作曲家以中國傳統的五聲調式為創作基礎,但這種情感基調同樣向觀眾傳達出女人內心深處為了生存、爭寵而幾經周折的現狀。
2.音樂體裁。《如懿傳》當中以純音樂當做背景音樂的音樂作品大都出自音樂人潘小舟之手,感覺他以全新的配器表達方式,挖掘人物內心更意味深長的一面。《女中光華》這部作品是在劇中出現次數是眾多作品中出現次數最高的一首之一,是作曲家用西洋管弦樂編配出的交響樂作品。更準確的說,這應該是一部交響樂小曲。音樂當中用豎琴的刮奏貫穿整首曲子,加上管弦樂隊的演奏使得人物再音樂的襯托下變得鮮活躍動,蕙質端莊,把宮廷生活的畫卷用音樂被描寫的淋漓盡致。
《心意歡》,作為一部短小的交響樂作品。它與《女中光華》相比,缺少了《女中光華》中的蕙質端莊,而是輕快活潑的。作曲家將竹笛加入到作品中,像是竹笛和管弦樂團的對話,竹笛在弦樂隊使用撥弦的演奏技法的襯托下,使得竹笛的特點被發揮的精煉極致。這次我們聽不到了竹笛音色的尖銳,而是在管弦樂隊的中和下以一種更符合大眾審美的方式呈現出來。
《珠沉玉碎》這部作品是與前兩部音樂作品迥然不同的風格。先是打擊樂和低音提琴組為音樂的開始,奠定了整首曲子的情感基調。作品在打擊樂定音鼓的襯托下,給人一種焦慮和緊張感。第二部分小提琴獨奏,像是在訴說著一個女人(如懿)在一次次的被誤解下的絕望,小提琴在管弦樂隊和定音鼓的烘托下更加訴斷情長,當初的青梅竹馬己不復存在。
3.音樂戲劇性。戲劇性,官方的解釋是“把人的內心活動(思想、感情、意志及其他心理活動)通過其他外部動作、臺詞、表情等直觀表現出來,直接訴諸聽眾的感官。”自然,音樂戲劇性同樣是為了刻畫人物內心的表達,與表演的戲劇性一起,將人物所想要表達的情感更直觀的表現出來。
音樂當中的戲劇性更能傳遞出來作曲家所想要表達的東西,從而達到感染觀眾的效果。例如在插曲《珠沉玉碎》這首作品中,影視后期將作品放在了“如懿斷發”那一集當中。使得“如懿斷發,帝后離心”這一情感渲染到最高程度。劇情的發展因為音樂的配合,使得劇中的整個氛圍讓人看得揪心。尤其是音樂高潮時作曲家將三個保持音用小提琴演奏出來,其后緊跟定音鼓緊鑼密鼓的節奏,直接把劇情推向最高潮。好像小提琴與如懿融為一體,它把如懿的無奈與失望刻畫的非常到位。
三、結語
有許多背景音樂隨著電視劇的大火而被人民大眾廣為傳唱、頗受好評。由此可見背景音樂在影視劇當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作曲家的筆下,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以“動態”的形式所表現出來。民族音樂元素的使用深化了對女性人物內心的刻畫,也使得民族音樂在大眾當中廣泛流行。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也通過多種形式得到發展,實現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