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龍
摘要:隨著時代的變遷,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些列新興技術工具的出現,成為新時代復合型的兒童導演是這個時代對于兒童文藝工作者的迫切期待,我們為兒童們提供的精神食糧一定要符合新時代發展的步伐,要致力于打造出既有社會效應,又有經濟效益的兒童文藝作品。
關鍵詞:兒童節目;新時代復合型兒童節目導演;全媒體運營
中圖分類號:62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115-01
提起兒童節目導演,大家會認為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能很好的將作品呈現在兒童面前,他還需要了解兒童心理,根據各年齡段特點制定藝術表現形式。
一、現階段兒童節目導演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1.從事專業兒童節目導演工作的比較少,專業技能相對較差。由于很多電視從業者對于兒童節目存有認知偏見,兒童節目導演就出現了“能人不愛干,庸人干不好”的現狀,導致從事兒童一線導演的人員專業技術良莠不齊,不能呈現出高質量的兒童作品,兒童的注意力逐漸被網絡視頻平臺的成人化節目吸引,對于兒童作品關注度降低。
2.策劃、導演思想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的步伐。兒童導演的工作重點是從兒童心理發展出發來研究藝術作品,兒童的認識和需求是跟著時代變化而變化的,現在的很多兒童節目導演對于當今少兒的文化藝術需求變化漠不關心,還沿用八九十年代的導演風格,落后的審美和趣味已經滿足不了新時代兒童的知識娛樂需求,傳統式說教法兒童已經厭倦了,沒等作品展現完畢兒童就知道要來教育他,這樣的作品很難走進孩子心里。例如,通過一部作品講一個什么道理,用很長的時間在鋪墊,最后講出一個道理,告訴孩子必須那么做。這樣的內容對于現在的兒童是不容易被接受的,同時家長也希望兒童能夠有足夠的思考空間,因此引導兒童思考并鼓勵其自己得出結論的作品更受現代家長歡迎,也更容易被兒童接受。當前兒童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時間較長的電視節目逐漸被兒童和家長拋棄。因此新時代復合型導演應該具備在短時間內將作品內容完整呈現的能力,以應對兒童專注力差的問題。
3.兒童導演只重視經濟效益,不重視社會效應。由于現在兒童節目邊緣化比較嚴重,沒有強大的經濟支持,所以很多兒童節目只盲目追求經濟價值,忽視社會價值,導致節目質量下降,社會參與度低,社會認可度低。作為兒童精神食糧,文化產品應該以社會效應為主,兼顧經濟效益。當前很多節目為了追求商業價值,拉來很多贊助,帶動了廣告收益,但是內容完全是為了推廣廣告產品,而不是真正的以兒童為中心去做節目,兒童成了廣告的代言人、推廣者,那這樣的兒童節目就失去了意義。
4.兒童節目成人化、娛樂化過度,缺少知識性。21世紀初港澳臺電視節目將娛樂至死的精神傳入內陸,如今又有了從成人化節目向兒童節目波及的趨勢。當今兒童文化產品的娛樂化是很普遍的。兒童喜歡追隨潮流,喜歡大人世界,喜歡新鮮事物,也能快速的接受新鮮事物,這是符合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但是兒童節目不應該過度的追求娛樂精神,做到娛樂要適度。心智成熟是需要時間的,兒童的認知是有限的,是非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太成人化、娛樂化的節目內容容易讓兒童迷失自我。并且有的兒童文化產品只具有娛樂性,基本上沒有知識性,兒童從中不能汲取營養,達不到寓教于樂的作用。
二、新時代復合型兒童節目導演具備的素質
1.與時俱進的專業技能。兒童節目導演首先要具備的就是與時俱進的專業技能。導演意識要超前,兒童導演要想在兒童的前面,研究兒童想看什么,家長想讓孩子知道什么,什么作品能夠產生共鳴,運用新的導演思路,通過先進的技術和手段,給兒童帶來喜聞樂見的視聽盛宴。
2.符合各年齡段特點的兒童心理學。兒童節目導演面對的主要人群是兒童,所以要了解各年齡段的兒童心理學,如果兒童導演不懂心理學就一定做不好節目。好節目應該符合兒童發展規律,每個年齡段兒童的特點是不同的。兒童導演一定要根據各年齡兒童的特點和家長訴求開展作品創作,這樣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3.新時代復合型發展思路。兒童導演不能只具有導演思維,更應該具有復合型發展思路,努力讓自己成為復合型人才。導演的工作不只是導演,應該是具備出品人、制作人、導演、編導、編劇、攝像、演員、主持人等綜合性專業技能,這樣就能多角度了解作品,創作出與眾不同的文化產品。兒童導演要根據受眾收視習慣調整節目模式,比如碎片化時代的到來培養了用戶利用碎片時間獲得知識娛樂的習慣,我們作為內容制作者要充分考慮這一觀看習慣的變化,可以考慮用短平快的思路創作內容,并且很好的表達主旨。
4.全媒體運營思維。兒童節目不應該只局限于傳統媒體傳播,應該同時結合新媒體、自媒體等傳播平臺進行傳播,受眾通過各個平臺都能收看到優秀的兒童節目。通過同業合作、異業合作、多方合作,整合廣告資源,更好的為內容服務,打造出內容創意新穎、平臺傳播力強、目標受眾準確的兒童文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