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
摘要: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數碼產品在普通家庭隨處可見,攝影藝術也成為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在群文館從事攝影輔導二十多年,有著豐富的工作經歷,現從攝影的意義、推廣路徑等角度談一下攝影藝術在群眾中的推廣方法。
關鍵詞:攝影藝術;群眾;實踐方法
中圖分類號:J4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202-01
一、在群眾中普及攝影藝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然要促進文化的復興。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電子數碼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行為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攝影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藝術形式,用光影記錄下來了一個時代的變遷,用鮮活的影像刻錄著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更反映出一個民族的興衰變化。因此,在人民群眾中普及攝影藝術不僅是滿足人們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是提高人們藝術品位,人們在攝影中還能找到自信和快樂,另外,攝影藝術還對群眾文化的豐富和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在群眾中普及攝影藝術的心得
以遼寧省阜新市群眾藝術館為例,筆者長期工作在攝影藝術普及的第一線,在長期的工作中,認為通過以下兩種方式普及攝影藝術取得的成效最大:
其一,通過常年舉辦的攝影公益培訓班,在集聚中加快攝影藝術的推進。遼寧省阜新市群眾藝術館常年舉辦攝影公益性培訓班,免費為群眾送上攝影藝術講解的“大餐”。在免費培訓攝影班同時,筆者以“百姓攝影”為主題,分別開展了公益大講堂及面對各行各業社會公開課,經常參加講座的群眾相互通知,最后將近500人參加講座。當前,數碼信息技術發展極快,智能手機和數碼單反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民群眾手機拍攝的便捷拍攝和數碼相機的使用,推動了攝影藝術的發展。就此來說,筆者的講座就是圍繞數碼單反及手機攝影進行的。因此,群眾藝術館的講座要結合群眾實際,貼合時代特點。講座內容也要豐富多彩,能吸引人們的眼球。筆者所舉辦的講座主要以模塊系統進行,首先是攝影發展簡史及過渡到數碼相機基本結構原理模塊,然后對攝影拍攝的基礎功能進行講解,再上升到專業的構圖、色彩、影像校正。經過實踐,這種分模塊講解的方式,獲得了人們的好評。經常參加講座的學員說,以前覺得美的就隨手拍了下來,但是通過學習才知道光影把握、構圖抓取、色彩運用及后期制作及拍攝主題的思想內涵等,都是攝影的重要內容。通過實踐,以講座的形式向人們推廣攝影,加快攝影藝術在人民群眾的中普及,同時也拉寬了普及廣度,加深了普及的深度。
其二,開展攝影比賽,在競賽中加快攝影藝術的普及。從2006年,國家取消了群星獎中的攝影類,但遼寧省仍然保留著群眾攝影獎的門類。全省的群眾攝影比賽為群眾攝影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也給了我市廣大人民群眾一個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契機,同時提高了群眾的藝術審美能力,鼓勵人民群眾投身新時代新生活。阜新市群眾藝術館美術攝影部,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每年都聯合遼寧省旅游攝影協會,開展攝影創作活動多次及攝影比賽賽事及展覽,廣大攝影愛好者可以將自己喜歡的作品,通過APP上傳遼寧省旅游攝影協會網站及游客雜志網站等。有省、市攝影專家及攝影專業工作者進行初評,再由審評團投票,最終選取富有時代內涵,構思巧妙,影像展示巧妙的作品,給予獎勵。2019年4月遼寧省旅游攝影協會協會舉辦的雙年獎和金像獎,我市共選取優秀作品60多幅,全面展示了阜新地區民俗地貌、旅游風光的藝術魅力,也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攝影藝術的熱情,也為攝影藝術在人民群眾中的推廣積累了經驗。
三、全方位多角度推進攝影藝術在人民群眾的普及
其一,以點帶面,形成區域聯合帶動機制。藝術館要加強對攝影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制定科學有效的普及辦法,以形式新穎的各種活動吸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攝影藝術中來,同時,拓寬交流渠道,創建交流平臺,不斷延伸普及輻射半徑,確保攝影藝術在人民群眾中的普及。
其二,以反饋促發展,形成有效的反饋機制。藝術館不僅要舉辦與攝影相關的講座,還要建立反饋機制,該機制一方面要針對老師,群眾,通過打分反饋教師的教學態度,以激發教師講授的積極性,及時調整講授內容和講授方法;另一方面則通過反饋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有助于群眾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攝影水平及藝術素養。
其三,以展示促提高,形成有效的互通機制。藝術館可以建立攝影藝術交流平臺,比如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鼓勵學員將優秀的作品上傳,學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將自己好的心得放在群里,大家共享,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攝影技術,還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攝影活動中來。
總之,在人民群眾中普及攝影藝術,是新時代群眾文化工作者的使命,需要廣大群眾工作者用心,需要社會各界關心,也需要黨和政府給與更多的支持,使攝影藝術普及到更多群眾,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