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摘要:才藝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尤其是現在的學生對于才藝比以前更為重視,大部分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氣質方面也給予很多了的付出,例如芭蕾舞,因為高雅的舞姿和高貴的氣質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歡,同時也是更加專業更具有影響的表演藝術。近幾年來,我國的芭蕾舞教育快速發展,同時也在表演的領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因此,在教學中,如何調動青年學生的表演意識,以及培養青年學生的興趣才是關鍵。
關鍵詞:芭蕾舞;學生表演;培養和調動意識
中圖分類號:J722.5-4;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051-01
一、引言
當今社會的教育講究德智體美勞,想要在學生中脫穎而出,首先需要具備出色的專業技能。現在的社會,對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甚至于對于學生乃至幼兒的要求都在逐漸提高,所以大部分的家長在幼兒時期,就為孩子報多門興趣班,芭蕾舞也是其中報考熱門的一項才藝。主要還是在于培養孩子自身氣質的問題,同時也是一門優雅的才藝,既了解了音樂,也提高了孩子的表演意識。
二、芭蕾舞的來源
芭蕾主要來源于意大利語和古拉丁語,【芭蕾】(ballet)法語音譯。特指有一定動作規范、技巧和審美要求的歐洲古典舞蹈形式;或泛指以人體動作、姿態表現戲劇內容的舞蹈表演形式。芭蕾藝術孕育在意大利,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發組織或者一些廣場表演的舞蹈,在整個發展的過程中,變得嚴格甚至于更加規范的管理整個芭蕾舞,從服飾上的統一以及制定特殊的鞋子,作為一門綜合程度較高的舞臺表演藝術,把歌唱、舞蹈、音樂、朗誦和劇情在一個規定的主題下融為一體。芭蕾誕生在十七世紀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國宮廷,直到1661年,法國國王才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皇家舞蹈學院,確定芭蕾舞的基本腳位和基本手位,以及一整套芭蕾舞的基本動作。芭蕾舞不僅僅是在室內,更加表現在利用舞臺,配備燈光、音樂、劇情等方面來將舞蹈融會貫通,以此來為觀眾展現更好的舞臺效果。到了十九世紀末期,在俄羅斯進入最繁榮的時期,涌現了一批著名的舞蹈家,例如:巴普洛娃、瓦加諾娃、福金等。
芭蕾是有著悠久歷史的一門舞蹈藝術,它的訓練教材是全世界舞蹈者的必修課,其教材的科學性、系統性也是其他舞蹈門類難以望其頸背的。芭蕾舞訓練課程在舞蹈專業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外形條件及基本能力的訓練是最為科學,且行之有效。
三、如何調動表演意識
芭蕾作為一門舞臺表演藝術,不僅僅是舞蹈跳得有多優秀,而且在表達情感以及社會生活上,都要表現出動作細節上的藝術性。對于表演者的要求,不僅要有優秀的表演意識,還要能夠理解舞蹈的內涵,這些都是需要在日常的練習中慢慢培養的,從最基礎的細節上培養意識。芭蕾舞表演通常需要從小培養,對于青年學生來說,也需要從基本功做起。在最初階段,應指導學生先進行初級訓練,從勾繃腳開始練習,聽著音樂的旋律,為了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避免出現乏味枯燥的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在排練過程中,通過不同的音樂或者舞步進行不同的組合編排,通過實際行動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對芭蕾舞最初的激情。還可以通過不同的場景和劇情啟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使之更加投入感情,達到當音樂一響,所有的動作和肢體的協調性,以及整體一致的美觀。要為觀眾展現一個賞心悅目的舞蹈,需要舞蹈演員自身能夠融入到舞臺中,將所有的舞蹈動作做到精確、優雅,充分投入感情,自身的投入,這樣才會讓觀眾感覺賞心悅目,才能帶動觀眾進入情緒,欣賞到芭蕾舞的美。
四、如何培養表演意識
“戲精”這個詞不僅僅是一個貶義詞,更多的是在夸獎一個人的表現能力,以及這個人的表演意識能夠隨著環境而變化。可是芭蕾舞是一項優雅的藝術,對于演員的表演意識要求較高,通常芭蕾舞表演者站在舞臺上就需要融入到角色和劇情中去。那么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表演意識應如何培養,這就需要從生活中吸取經驗。生活是最好的導師,所有的劇情都脫離不開生活,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生活,這些都有利于學生真切的感受生活,并對生活場景進行模仿,同時也可以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再者,可以在生活中利用自己所觀察到的事物培養表演意識。獲取這些經驗的有效途徑,一方面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另一方面大部分是來源于別人的經驗。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芭蕾舞蹈演員,就需要不斷的觀察生活,模仿以及感受角色內心深處的想法,從而在正式表演的時候,可以把最好的情緒以及最專業的舞蹈功底展現在觀眾面前。這樣在舞蹈中傳達出的不僅僅是劇情,更多的是能夠讓觀眾看到芭蕾舞的魅力。
五、結語
芭蕾舞是一項氣質高雅的藝術,受到很多人的喜歡,但是想要把表演的真實感情展現出來,就需要演員自身有豐富的感情,對于角色以及對情感的把控到位。同時對于芭蕾舞的表演,每一個動作都需要精確到位,這些都是對一個芭蕾舞演員最基本的考核標準。因此,在芭蕾舞的教學中注重對于學生情感意識和表演意識的培養,讓動作與情感獲得協調,才能夠將學生的舞蹈能力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