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可薇
摘要: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積極融入民族音樂元素,不僅可以展現我國民族音樂獨特的魅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音樂課程的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中創設民族音樂情境,并調動學生積極地進行互動學習,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國的民族音樂。
關鍵詞:高中音樂;民族音樂元素;應用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 9)17-0267-01
一、前言
中國傳統的民族音樂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對民族音樂的學習有助于中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優秀文化。傳統音樂是高中課堂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對我國傳統的音樂文化進行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后,有利于增強他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所以,為了有效地貫徹新課標的教學標準,就必須要加強高中音樂教學中對民族音樂元素的應用。
二、創設民族音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背景下,高中音樂課程作為一門不參加高考科目,在師生中并未受到重視,這給音樂教學特別是民族音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另外,在音樂課程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方式還是教師照本宣課的理論教學,使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嚴重忽視了學生對美的發現,最終使得高中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熱情不高,沒有積極性,而且也不符合美學教育的要求。因此,為了更好的使學生理解民族音樂作品,在音樂教學中應注重對教學情境的設計。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有一部分關于民族音樂的內容《民歌篇》,這部分內容在教學時應以“花”為重點,讓學生借助“花”來了解我國各地民歌的不同風格,從而使學生充分感受民歌絢麗多彩的獨特之美。在民族音樂教學中還應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民歌的基本知識,可以通過播放不同地區的山歌和小調的方式進行,使民歌鮮明的地域風格和民族特點展現在學生們面前。另外,還可以通過播放視頻和展示圖片的方式,讓自然和音樂這兩種不同的情境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在音樂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創設情境的好處還有一點就是把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音樂藝術轉化為他們樂于接受的形象直觀的畫面,充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并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以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對民族音樂更加感興趣,促進民族音樂教學取得積極效果。
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因此,在高中的民族音樂教育中也應積極地進行信息化改革,創新教學方式,充分地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并以學生為主體,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多媒體技術功能豐富多樣,它集視頻、音頻、圖片等功能于一體,能夠為學生充分地展示出音樂絢麗多彩的形象,這大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并陶冶他們的情操。所以,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技術具有很大的優勢,它不僅能夠使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特點有充分的理解,還能夠使學生對民族音樂知識也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如《思鄉曲》這首歌曲,教師可在課堂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視頻內容,然后借助視頻畫面為學生們講解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實踐,可以明顯看出這種教學方式的優越性,它在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學習積極性。
四、鼓勵學生之間互動,注重情感體驗
音樂這種藝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情感的表達,音樂作品最深刻的內涵往往是“弦外之音”。基于此,在民族音樂教學中師生之間應注重情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個人才華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們逐漸地濡染藝術氣息,這樣才能讓學生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民族音樂的教學中,也有利于民族音樂課程的順利開展。如,我國各地的民歌都帶有濃重的口音,如果只是從民歌的字面意思去理解,那么很難理解其中的韻味。所以,在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對民歌進行演唱,真實地去體會民歌中所蘊含的豐富感情。這樣學生才能對民歌作品有更透徹地領悟,對民歌作品的藝術價值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還可以在學習新的作品時與學生一起進行合唱,這種方式對課堂樂趣的提高有很好的效果,從而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另外,在鑒賞作品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與其他人展開討論,使學生們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個性化體悟。通過這些互動參與的形式,使學生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加強他們對民族音樂作品情感和內涵的理解。
五、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音樂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高中的音樂教學對傳承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積極改革教學手段,采取多種有效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使高中民族音樂教學得到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