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團
摘要:自第一座博物館成立至今,對于國家而言,博物館見證記憶錄著我國歷史的變革,對推動社會教育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起著重要作用。博物館是我國歷史文化的見證者和記錄者,也是社會教育的重要承擔者。在當今新時代,我國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傳統博物館的形勢與渠道已經無法滿足博物館和公眾的需要,因此博物館作為重要的文化宣傳載體,在開展博物館宣傳教育工作時,應利用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新媒體與深化宣教活動對宣傳進行創新,促進其自身的發展進步。在本文中,筆者結合社會和時代發展的新形勢,以肇慶市博物館為例,對如何開展肇慶市博物館(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宣傳教育工作以促進博物館的長遠發展進行探討,希望對廣大學者對博物館的宣傳工作進行深入研究與改革有所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宣傳教育活動;信息技術;博物館;紀念館
中圖分類號:G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4-0261-02
一、前言
眾所周知,博物館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征集、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文化教育機構。博物館典藏的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但在當今新時代,隨著我國己進入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信息爆炸的新全媒體時代,移動新媒體技術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傳統博物館的形勢與渠道已經無法滿足博物館和公眾的需要,因此思考博物館這一作為對外展現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如何通過合理有效的宣傳,以及使用互聯網等新的創新型手段,吸引觀眾走進博物館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探究。鑒于每座博物館都是一座城市歷史的縮影,為避免泛泛而談,結合實際工作,本文以肇慶市博物館(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舉例研究。
肇慶市博物館(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位于我國珠三角地區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自然風景秀麗的城市——廣東省肇慶市。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成立于1959年,坐落在肇慶市江濱路閱江樓內,與肇慶市博物館合署辦公,占地面積8100平方米,建筑面積5271平方米,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正式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先后被評為“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國家二級博物館”、“廣東省統一戰線基地”、“廣東省紅色旅游示范基地”,并入選全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第二批名錄。曾接待過陳毅、習仲勛、江澤民、朱镕基、尉建行等黨和國家重要領導和國外政界名流,近三年的年均接待各地游客100萬以上人次。
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作為肇慶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抓好重點關鍵環節,將紅色軍事文化遺產打造成為紅色教育的主陣地。
因此,在當前社會文化館舍建設過程中,探討如果繼續最大限度發揮肇慶市博物館,特別是紀念館在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宣傳教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必須做好對博物館的對外宣傳教育工作,比如摒棄以往傳統單一的宣傳方式,及時形成多層次、多角度的創新宣傳教育,應用多種渠道建立符合傳統宣傳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宣傳方式,利用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的互聯網及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優勢;深入發掘基地教育內涵,積極破除認為工作主要是“看好門,守住崗,坐等觀眾上門”的消極思想,打破傳統陣地宣傳講解的單一模式,產生更有效果的宣傳行為等等。以下詳細說明。
二、新時代做好博物館對外宣傳教育工作的重大意義
在大眾眼中,博物館往往被當作一個古代文物的儲藏室,并沒有引起人們對博物館的重視。但是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日新月異,我國的社會文化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當前對文化越來越重視的時代背景下,博物館作為保護和展示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文化宣傳載體,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工作對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新媒體對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工作的影響
新時代下,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新媒體技術因其能夠快速便捷地獲取信息對博物館的宣傳工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字化時代已經來臨,網絡化也能夠最大化的宣傳博物館,因其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的特點,為宣傳工作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有效地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壓力的同時充分提高了效率。博物館的對外宣傳關系到博物館的社會形象,博物館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建立微信公眾平臺、博客及官方網站與時俱進地做好博物館的對外宣傳工作,通過觀看博物館信息來了解最新動態,切實提高了觀眾的參與熱情。其互動性特點也能夠幫助博物館更好的收集觀眾的意見和建議,讓每個觀眾在博物館的學習中可以獲得良好的參觀體驗,加大宣傳范圍。
四、利用新媒體技術、多種形式宣教活動進行宣傳教育工作的策略
在新的時期,博物館如果只想因為古典文物來進行宣傳教育就此獲得觀眾的注意是遠遠不夠的,博物館為了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應根據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趨勢,轉變宣傳路徑,積極創新多種形式的宣教活動,并通過新媒體技術進行宣傳和推廣工作的創新和推進。博物館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針對自身具備的參觀環境和優質服務規范宣傳工作。
在移動新媒體時代,因現代傳播技術的應用,應充分發揮快速、便捷的優勢,利用網絡如微信等現代化媒體手段和模式進行推廣都是行之有效的宣傳方式,使博物館的相關信息能夠及時被觀眾傳播和獲取。另根據不同的媒體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一個好的載體能達到廣泛宣傳的目的,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功能,敢于創新新形式的宣傳教育工作方式,便于人們能夠通過移動信息終端進行獲取博物館最新動態,使博物館吸引更多的觀眾,從而更好發揮博物館的作用。下面以肇慶市博物館為例:
(一)博物館應該運用官方網站、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同步宣傳
當前時代隨著信息網絡的發展,各種網絡媒體平臺爭先恐后的應運而生。其中關注度最高的流量媒體就是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互聯網+”時代下的肇慶市博物館,可以通過微博發布文物的基本信息和相關的紀錄片,對觀眾進行新穎的宣傳教育,在這個過程中,博物館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社會關注度。出色的博物館宣傳工作可以為博物館帶來大量的觀眾,比如目前微信已經成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生活方式,對于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工作來說,微信較強的持久性和時效性能夠在社會公眾中引起不小的關注。運用免費APP微信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將博物館的展品、內容等通過視頻、文字等形式上傳至微信公眾平臺。對博物館來說,微信通過網絡的互動性,提升了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工作,實現了博物館與觀眾的信息互動,這對于擴展博物館的影響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同時肇慶市博物館的官方網站、微博,其作用更類似于在電視上所做的宣傳廣告,能夠將宣傳教育和新媒體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成為了大眾對信息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利用官方網站、微博,博物館可以發布博物館、紀念館有特點、有針對性的最新動態,增加曝光度。通過官方網站、微博還可以更好的和觀眾進行互動,擴大了消息的共享范圍,幫助博物館、紀念館更高效率的發展。
(二)積極創新宣教活動發揮好博物館的職能作用
肇慶市博物館作為保護、展示肇慶市歷史文化遺產、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屬于獨特的社會文化服務機構,擔負著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文化,宣傳愛國主義,傳播人類知識的神圣使命,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在宣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然而,由于肇慶市博物館長期以來不注重宣傳教育活動,導致博物館的文化功能得不到有效的發揮,這其實是對博物館豐富的資源的浪費。因此,當前時期肇慶市博物館及紀念館必須摒棄傳統的思想,緊跟時代步伐,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拓展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功能,破除認為工作主要是“看好門,守住崗,坐等觀眾上門”的消極思想,打破傳統陣地宣傳講解的單一模式,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宣教活動,比如利用最具代表肇慶文化特色的“紅色文化宣講團”來延伸社會教育及紅色文化宣傳功能,宣講與文化相結合,將紅色文化送到肇慶各縣市區學校、軍營、社會、企業、鄉村等,讓博物館、紀念館能夠更好地為提高人民大眾的文化素質、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滋養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等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其他措施
1.肇慶博物館應該對講解員進行日常管理和定期培訓。講解員的隊伍對實現博物館教育功能起著決定性作用,優秀的講解員不僅具備較高的講解能力,還能夠加強博物館的實效性,因此應該著重培養講解員的自身職業素養,養成服務意識,全面提高服務質量,盡可能地承擔起傳播文化的重擔,進而推動國民素質的上升。
2.以往舉辦臨時展覽活動,肇慶市博物館陳列的幾乎都是固定的文物,無法充分帶動觀眾的興趣。所以在舉辦臨時展覽的時候,可以將文物和當前形勢結合在一起,來提高博物館本身的影響力,激發觀眾參觀博物館的欲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作為一座城市歷史文化內涵的代表,是進行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我國科教文化組織的重要部分。作為我國歷史文化知識傳播的助力器,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職能和功能效益,離不開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工作。
隨著科學技術在宣傳領域的廣泛應用,互聯網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博物館使用傳統媒體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博物館宣傳的需要,博物館在進行規劃時,應整合媒體資源,綜合運用多種媒介平臺和新媒體技術做好對外宣傳推廣,發揮博物館的文化建設作用,促進我國歷史文化事業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