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 要:2012年新《刑事訴訟法》實施以來,律師辯護權保障水平有了質的提升,但律師在會見當事人的過程中仍困難重重,辦案機關限制、剝奪律師會見權的現象依舊陰魂不散,律師的會見權未受到應有重視,會見難問題依然層出不窮。若律師的辯護權在受到妨害后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救濟,進而會損害被告人依憲法享有的辯護權。為有效解決律師會見難、維護司法公正,一方面建議提升看守所管理水平并為律師會見提供便利條件;另一方面建議嚴格規范執法辦案行為,據此建構侵犯律師辯護權的程序性制裁規則以及以司法審查為主干的權利救濟制度。
關鍵詞:會見權;癥結;保障
中圖分類號:D9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7-0177-02
(一)會見權的性質
會見權是刑事訴訟法、律師法所確定的辯護律師享有的一項重要的辯護權利,這項權利貫穿于刑事訴訟偵查、起訴、審判三個階段。根據該權利,辯護律師可會見當事人并知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具體罪名以及其他有關案件情況,聽取當事人對指控罪名的意見和辯解,在全面調查、全面了解案件情況的基礎上,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周到全面的辯護服務。
(二)會見權的意義
第一,辯護律師與當事人會面,有助于律師全方位了解案情,為之后律師進行的程序性辯護以及為實體性辯護做好積極準備。第二,會見權的充分行使能夠起到有效保障犯罪嫌疑人正當權益的作用。辯護律師若能夠完備行使其會見權,全面告知犯罪嫌疑人其依照法律享有的權利,同時在辦案機關違法辦案、侵害當事人權益時協助當事人采取申訴、控告等救濟方式,可完善地保障辯護對象依憲法享有的辯護權。第三,律師行使會見權同時亦是律師依照法律對辦案機關實施的一種監督,可以倒逼辦案機關依法行使公權力,幫助辦案機關糾正執法活動中的謬誤或不規范之處,從而提升辦案機關法治水平、促進司法公正。
(一)辦案機關恣意擴張法律規定的限制會見權案件的適用范圍
依照《刑事訴訟法》、《監察法》的規定,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這兩類案件,律師在偵查階段會見當事人應當以取得辦案機許可為前置條件,而對于監察委辦理的職務犯罪案件,律師在監察委調查案件階段無會見權。對于上述特殊案件以外的其他類型,律師僅憑(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委托書或法律援助公函)三證即可會見。但實踐中,一些地方的辦案機關將涉嫌黑惡犯罪等其他類型的案件均比照上述特殊案件的處理方式,要求律師會見應提前經辦案機關批準或直接不準許會見,實質上限制、剝奪律師的會見權利。
(二)看守所拖延安排會見或對律師會見添加限制條件
部分看守所在法律規定的48小時即將截止時才安排律師會見;一些看守所違反律師憑“三證”即可會見的刑訴法明文規定,要求律師會見必須事先預約;除此之外,一些看守所在立法規定的“三證”之外,要求律師出具其他證明材料,從而限制律師會見。
(三)一些看守所設施不到位、配備不齊全
全國各地看守所廣泛存在會見室數量稀缺、供不應求的現象,律師會見室被辦案機關占用亦是如家常便飯,這便導致看守所設施條件的難以滿足律師正常的會見需要,律師會見經常需要長時間排隊等候,甚至當日無功而返。
(四)一些看守所不允許律師隨身攜帶電子設備會見
看守所限制律師攜帶電子設備的理由是防止律師違規利用電腦等進行錄音錄像及對外通訊,影響刑事訴訟程序的進行,但相關法律并沒有禁止律師攜帶電子設備會見。看守所的不當限制致使律師會見時無法與當事人充分溝通,顯著影響會見質量、辯護效果。
(一)實踐中國家對看守所傾注資源不足、管理效率低下
部分看守所接待能力嚴重不足。各地的看守所基本設施嚴重匱乏,會見室、會見窗口寥若晨星,導致辯護律師群體迅猛增長的會見需求不能得到滿足。①在律師會見室不足的同時,看守所提訊室明顯多于律師會見室,并且在律師急需會見而提訊室大量閑置情況下,看守所仍不允許律師使用,看守所現有資源未得到最大化地運用,反映出看守所管理效率的低下,這一現象從另一個側面看,亦能反映辦案機關對律師辯護權保障的漠視。
(二)辦案機關任意釋法甚至越權造法
無論是看守所在“三證”之外附加其他會見手續,還是看守所在法定的48小時即將屆滿時才安排會見,此類現象均反映出辦案一線普遍存在著通過針對性地釋法規避規則約束的傾向。甚而,一些單位違反法治原則,將自己制定的部門文件凌駕于法律之上,法律規則在實踐中被辦案機關懸置,刑訴法的規定在應然與實然兩個層面形成鮮明的差距,這顯然與法治相去甚遠。
(三)辦案機關在利益導向下而對律師保持敵視態度
目前辦案機關的績效考核機制均以懲罰犯罪為定調,機關考核部門按照“批捕率”、“起訴率”、“定罪率”等量化指標來對部門、經辦人員進行考核評價。在績效考核的壓力下,為完成指標,無論是保障律師的會見權,還是表達意見權等等,在辦案人員看來都是為指標的完成設置障礙,影響懲罰犯罪的效率。部門利益、個人利益的驅使下,辦案機關、經辦人員完全有動機千方百計限制律師的會見權,辦案人員唯恐向律師透露與案件有關的信息,辯護權保障因此難以落到實處。
(一)提升看守所管理水平、便利律師依法履職
目前全國各地看守所普遍存在會見室數量不能滿足律師會見需求的情況,為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可在看守所會見室不足而訊問室閑置時,關閉訊問室的同步錄音設備,允許律師利用訊問室進行會見。此外,看守所應與時俱進,向律師提供多種新式預約會見模式,例如網上預約、電話預約,從而相比現場預約最大限度地減少律師會見排隊等候時間,有效提升律師會見效率,推進看守所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高效統籌會見工作。其次,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探索遠程視頻會見,在保證律師身份真實、會見不被監聽的前提下提供遠程視頻會見的新一代會見方式將極大節省政府設施資源、提高律師會見效率。
(二)建立妨害律師會見權的程序性制裁機制
由于實踐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程序性制裁規則,辦案機關人員妨害律師行使辯護權利后,非但不必承擔不利后果,辦案人反而會從侵權中大張旗鼓地獲得利益。于是,沒有后顧之憂的辦案人員只會愈加罔顧律師權益,侵犯律師辯護權利的現象層出不窮甚至愈加泛濫也就不難理解了。無需贅言,為約束辦案機關規范行使權力,應快馬加鞭地建立一套以維護律師辯護權利、規制辦案機關為宗旨的程序性制裁規則。具體而言,對存在違法限制、剝奪律師會見權的,規定將辦案機關在限制、剝奪律師會見權期間取得的有關證據材料的證據效力予以否定,不得將其作為移送起訴意見書、起訴書等文書的有效根據。②此外,應將辦案機關、看守所人員是否尊重、保障律師依法行使包括會見權在內的辯護權納入績效考評范疇,與職級、工資掛鉤,讓違法限制、剝奪律師辯護權的辦案人員承擔與其切身利益相關的不利后果,從而倒逼辦案人員尊重律師,確保辯護律師辯護權的有效行使。
(三)建立司法審查制度以確保律師會見權利的救濟③
法諺云:“無救濟則無權利”,依照當前律師權利救濟機制,若律師依法享有的會見權受到看守所、辦案機關的限制、剝奪,律師只能向律師協會、司法行政機關申請權利救濟或者向檢察院申訴、控告,從實踐來看,上述救濟通道并未高效地實現立法所期待的應有的救濟功能。筆者建議建立司法審查機制,法院是獨立于控辯雙方的中立方,能夠不偏不倚地依照法律、案件事實對案件進行審查判斷,并公正裁判;此外,律師作為維權主體,與站在對立面的辦案機關等國家機關相比力量過于微弱,法院作為第三方的介入將有力提振律師的維權信心并提高律師維權勝算,從而實質地保障律師辯護權益。
[ 注 釋 ]
①劉文峰,張濤.當前我國辯護律師會見之問[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14(4).
②韓旭.新《刑事訴訟法》實施以來律師辯護難問題實證研究——以S省為例的分析[M].法學論壇,2015(3).
③孫長永.偵查程序與人權[M].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12).
[ 參 考 文 獻 ]
[1]陳光中,主編.刑事訴訟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2009.
[2]劉文峰,張濤.當前我國辯護律師會見之問[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14(4).
[3]韓旭.新《刑事訴訟法》實施以來律師辯護難問題實證研究——以S省為例的分析[M].法學論壇,2015(3).
[4]孫長永.偵查程序與人權[M].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