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帆 張甜甜 賈慧
摘 要:電動自行車以其小巧、快捷、便利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迅速成為人們出行的必備交通工具之一,它在惠及大眾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車輛行駛中的占道、速度問題,停放問題;牌照管理問題,生產商、經銷商的趨利行為與主管部門的管理矛盾;所有這些都共同指向政府的制度設計和管理協調能力。破解這些難題,應該有全局眼光,要求綜合權衡政府、生產者、銷售者、個人的利益訴求。
關鍵詞:電動自行車;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U491.225;U49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7-0272-02
作者簡介:陳澤帆(1998-),女,漢族,河南信陽人,南陽師范學院,本科;指導老師:楊旭;張甜甜(1998-),女,漢族,河南南陽人,南陽師范學院,本科;賈慧(1998-),女,漢族,河南南陽人,南陽師范學院,本科。
(一)起步階段
這個階段在技術上是關鍵部件的技術摸索,主要是對電機、電池、充電器和控制器等的技術探索。起步階段的積累,為此后電動自行車產業規模化在人才、技術和產品研發等方面準備了條件。
(二)生產規模化階段
這個時間段內出現了幾個推進電動自行車發展的機遇,電動自行車迅速實現了規模化,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很多城市推行的“禁摩令”;其次是科學技術的開發和行駛里程的升高,電動自行車變成了優先選擇。
(三)超速發展階段
此階段被行業戲稱為“井噴階段”。在這個時間段內,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大大刺激了技術的進步和新技術的擴散,全行業的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帶動了電動自行車特別是簡易款的發展。
(四)發展現狀
1.產業集聚成規模
從行業的總產量來看,2015年,電動自行車統計范圍企業產量3003.37萬輛。[1]2017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為3113.14萬輛,同比增長2.34%。2018年1-4月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為799.32萬輛,同比增長8.62%。[2]截止到2017年,我國兩輪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達到2.5億輛[3]。
2.產生一批知名品牌
我國電動車行業已經形成了規模相對集中的產業品牌,目前我國的電動車有以下幾大品牌:
調查發現,電動自行車在展現其優勢的同時,其行業發展中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是其優勢的衍生品。
針對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課題組選擇從主體入手進行分析,分別從政府、行業、消費者三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政府方面
政府對電動自行車的管理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電動自行車的車輛運行管理;二是電動自行車車輛生產管理。
1.政府對電動自行車運行管理中的問題
隨著城市交通的快速發展,各類車輛都有了專門的行駛道路,有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還有人行道,但對于電動自行車來說,是應該走機動車道還是非機動車道卻是一個難題。1999年國家制定頒布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標準》(GB17761—1999)對設計最高時速、空車質量、外形尺寸有相關規定:電動自行車屬于非機動車,要同時具備以下5個要素:①必須具備腳踏行駛功能;②必須具備兩個車輪;③設計車速不大于20公里/小時;④整車重量不大于40公斤;⑤輪胎寬度(胎內)不大于54毫米。該標準在現實中幾乎無法實施。原因很簡單,因為市場上大多數消費者手中的電動自行車,都已超過國家標準要求的限速和限重。這個標準的推行,意味著消費者手中的電動自行車就成了法律意義上的電動摩托車,需要上牌照、考駕照、買保險,才能以機動車的身份合法進入機動車道行駛。
不僅僅是專門道路,專門的停車區域也是有待解決的一件事情。如今,共享單車風靡全國,品牌眾多,路段間隔200米就有一個專門停放的設置點,但對于電動自行車來說,路邊空曠的地方以及目的地門口就是停放點,破壞了城市環境,影響了市容美觀。
2.生產管理中的問題
按照已有規定,現如今的超標電動自行車面臨著兩種境遇:①已經售出的超標電動車無法回收重組。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并沒有良好的解決措施去應對它如何去上牌照、上保險的問題。②未被售出的超標電動車需返廠再加工,使其達到行業規定的標準。
(二)行業方面(生產者和銷售者)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電動車通用技術條件》(GB17611—1999)對電動自行車的生產標準都有明確規定:具體見表2[4]
從表中可以看出,電動自行車作為非機動車必須符合一系列技術標準。但就消費者來看,他們卻追求更高的時速。于是就出現了生產者和銷售者為了獲得行業利益,聯合抵制政府制定的生產標準,生產超標違規的電動自行車。
(三)消費者的問題
消費者主要指的是電動自行車的購買者、使用者或駕駛者,主要存在二個方面問題:交通安全意識差;駕駛電動自行車準入門檻低;使用中的安全問題。
其一,駕駛者安全意識差。電動自行車使用層級大部分為中等收入群體,他們往往追求速度,缺乏安全意識與道路交通規則意識。在馬路上行駛時,電動自行車違法超載、超速駕駛、隨意變道的現象比比皆是。
其二,電動自行車準入門檻偏低。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并沒有要求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取得相應的駕駛資格,這就產生了許多駕駛事故,尤其對于學生駕駛電動自行車,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的正確選擇應是深入研究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情況,發揮政府的積極主動性,全面考慮多方主體的利益,綜合施治。
課題組認為,解決電動自行車問題應當從政府、行業和消費者三個方面入手。
(一)政府管理方面的完善
1.完善相關法律規則及標準
從源頭出發盡快完善有關電動自行車行業的法律規則,尤其是從制造、銷售、使用等各個關卡進行標準限定。例如讓超標電動自行車進行強制登記,硬性規定購買交強險。同時要求駕駛人取得相應的駕駛資格,而且規定在取得駕駛資格后才有權購買[5]。嚴格規范電動車生產經營行為規范,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2.加強對電動自行車生產監管
從已有車輛開始,在制造上把好電動自行車的準入門檻,針對已經上路行駛的超標電動自行車,要監督催促駕車人補辦駕駛證、登記上牌。對于未售出的超標電動自行車要通知商家及時返廠,進行合格化生產后再發售。同時,政府應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對電動自行車上牌,車輛保險給用進行補貼。[6]
3.建立電動自行車第三者責任保險
由超標電動自行車引發的交通事故賠償標準需要參考汽車標準,超高的費用需要保險公司來分攤,建設第三者責任保險不僅可以緩解駕駛者的資金困境,也可以減少社會矛盾。因此,建立電動自行車第三者保險顯得極為重要。
4.完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設立非機動車停車區域,可以借鑒機動車停車位的管理模式設置電動自行車自助停車裝置,制作鐵質三腳架固定在地面上使電動自行車車輪與三腳架連接起來,不僅增加了穩定性,還有效防止偷盜等行為。[7]
(二)生產企業、經銷商要規范經營行為
生產企業、經銷商要順應市場規則的要求,提高自律性,要遵守法律法規生產經營合格產品,嚴禁無證生產,無標生產,嚴禁無照經營,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行為,行業之間互相監督。
(三)加強消費者的規則意識、安全意識
1.應當知曉一定交通安全知識,具備一定的駕駛技能
提高電動車駕駛人的素質非常重要,包括他們的交通安全意識、駕駛技能等。據有關數據顯示,近幾年來,由于電動自行車的普及,交通事故中因為駕駛電動自行車不遵守交通規則而引發的事故發生率急速上升。每一位駕駛者要自覺接受道路交通安全的宣傳教育及駕駛培訓,增強道路交通安全意識。
2.重視使用中的安全
杜絕飛線、亂扯線現象的發生,加強自我安全教育意識;針對報廢后的電瓶進行以舊換新,回爐重造,保護環境;樹立良好形象,做到愛護環境、不亂停放車輛,維護良好的道路秩序。
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大部分問題已經被發現,但在問題及其應對上,政府行為缺乏必要的前瞻性,政府間還存在著各自為戰、多頭管理、重復管理、漏管、失管的普遍現象。
在科技發展的背景下,電動自行車在駕駛時速和時長方面的瓶頸會逐步解決,無人駕駛技術、平衡技術、智能識別與控制技術將被普遍接受和推廣。今天關注的問題可能會被另外的問題所取代,課題組將以極大的興趣持續關注。
[ 注 釋 ]
①表一來源于http: // www.s hang360. com/ news/ 46305. html.作者:hualei,2018-10-26.
[ 參 考 文 獻 ]
[1]中國報告大廳.http: // m. chinabgao. com/ stat/ stats/ 49907. html[EB/OL].2018-10-28-10:30.
[2]中國產業信息網.http: // www. chyxx. com/ industry/ 201706/ 533126. html[EB/OL].2018-10-30-11:30.
[3]陳晶.電動自行車發展趨勢[J].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2017(4).
[4]劉慧箐.關于電動車道路交通違法行為治理的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江西:江西財經大學.
[5]羅江凡.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相關問題及管理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8.
[6]何覺林.各地加強對超標電動自行車的管理[J].中國自行車,2010(11).
[7]蔡明.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策略探討[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