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在社會中的不公正現象層出不窮,這一方面是和社會中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有直接的關系,更重要的是思想出現了一些偏差。只有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才可以讓人和人之間做到互相誠信。可以讓每一個人都享有同等的權利,促進整個社會的創造力的發展。因此和諧社會的發展是離不開公正正義的,只有讓大家有獲得公正的感覺,才能在發展中將公正精神不斷延續。[1]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和指導原則,對大學生公正觀的形成和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從倫理學的一般規律來看,大學生公正觀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培育,可以從外部道德培育和個體內部道德培育同時進行。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公正觀;培育
中圖分類號:B8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7-0283-02
作者簡介:逯靜怡(1993-),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一)公正的概念
“公正”的產生是基于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的,我們國家的“公正”是獨具有我國的特色的,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景下發展的“公正”,其中既包含了古代優秀文化,同時也在與時俱進中不斷創新。[2]社會公正本身就是一個覆蓋多學科知識的概念,不同的學者基于不同的學科知識進行了分析,從哲學角度看,社會公正屬于價值范疇,是衡量社會健康發展的標尺,是引領時代發展的導向。從倫理學角度看,就是基于一定的道德體系引導,在人與人之間平等地分配權利和義務,使主體間的權利和義務達到均衡狀態。[3]公平就是平等地將利害相互交換,是一種本善的行為。
(二)大學生公正觀的內涵
在培育大學生公正觀中,要和社會的制度相聯系,讓學生們在思想中意識到國家中的公正內涵的重要含義,同時在自己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可以秉承公正的準則,要在思想上明確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明晰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一個國家是否具有發展的活力,和青年人的綜合素質是分不開的。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力量,他們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培育大學生的正確公正觀對于其個人和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與命運緊密相連,在新時代中,對于大學生的公正觀也有新的目標和要求:第一,明確自身權利與義務的同時不可以傷害他人的利益,要維護社會穩定;第二,在享受自身權益的同時,要尊重他人個人的利益,促進集體和諧發展;第三,在面對自己應付出的義務時,要對貧困者給予適當的扶持,使其獲得基本的生存和安全保障。
(一)外因
1.高校公正觀培育途徑單一
當前在高校的教學中,對大學生的公正觀內容的培養途徑比較單一,基本上就是通過公共課的教育,主要就是集合在大學生的思政課的教學中,但是思政課的教學中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基本上就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們在下面被動接受,這樣學生們思維根本沒有跟隨著教師的步伐走。同時在大學生階段,和學生們利益比較密切的就是一些評獎評優的工作。班級中的導員總是強調要做到公正公開,但是依舊有一些學校中的導員沒有按照公平的原則選舉。同樣在校園中舉辦活動比賽,基本上就是在官網中發布通知,將比賽中的規則告知學生,但是具體的操作中還是會有舞弊的現象出現。通過這樣情況的產生可以看出,高校中很多公平公正都是僅限于在口頭上,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就會出現不公正的情況。長此以來,公正就成為了學生們之間敏感的話題。有些教師經常教育學生要公正對待他人,但是自己在實際的行動中卻沒有將自己的話與行為達成一致。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就認為學生的能力也比較差,用成績來衡量學生。此外,校園里的學生會和社團組織也存在類似現象,學生們感嘆學生會和社團組織就是一個小社會,只要和部長搞好關系就可以有捷徑。因此,加強大學生公正觀培育已經迫在眉睫了,要進行創新教育讓學生們樹立正確的觀點。
2.大學生基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大學生進行教學管理中,和學生們息息相關的就是評獎評優和助學金的評定,學生們在上學中比較重視這些方面,同樣也是影響學生公正觀的直接因素。當前在學校中關于獎學金和助學金的評定學生之間是存在一些爭議的,一方面是制度中一些條目沒有進行清晰的界定,但是在申請者中間就會存在一些溝通上的變化,學生們有的會認為這其中存在不公平的現象,同時還影響了受惠者與未受惠者的公正觀。另一方面在評定的規則發生變化了之后,卻根據一樣的規則去評定不同年級段的學生,學生們也會有不公正的感受。這些都是學校中對于學生的基本管理制度制定的不夠完善,在制定中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的制度要保證內容公正的同時執行起來同樣公正。
(二)內因
由于思想和行為存在偏離,同時現在的生活中對于學生們基本上都是嬌生慣養,所以學生們在遇到了挫折和困難包括不公正的待遇后,不能秉承之前的公正觀,從而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不能高度一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成熟,社會實踐經歷也較少,不能在腦海中形成成熟的價值觀念,同時在具體的實踐中就不能將心中的想法作為行動的指引,實現知行合一的狀態。同時很多學生們在現在學習和工作中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再加上社會中不同聲音的出現,就會讓學生們心中產生不公正的感受。
道德作為人的一種特殊的社會規定性,[4]對于大學生而言,馬克思主義倫理學還能為其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為其指明正確的方向。根據倫理學來指導公正觀的培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要從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角度進行研究,這樣可以更好地培育大學生的公正觀。
(一)強化公正的道德價值導向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的變化突飛猛進,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改革給正處在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帶來了新的機遇與發展,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難免會受到社會不公正思維的影響,因此要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加強對大學生公正觀培育教育。[5]作為大學生的公正觀,就是要讓學生樹立公平正義的觀念,要明確自己的權利與義務,將公正觀作為核心價值觀的一部分進行實踐,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不要去做不公正的事情,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做到公平公正。
(二)提升高校公正觀教學與管理的融入度
高校中要將提升大學生的公正觀作為重要的工作去做,要將高校打造成培育學生公正觀的主要陣地,要建立符合學生情況的教育管理制度并不斷進行創新完善。首要做的就是要將大學生的公正觀培育工作滲透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思政課的公正觀教學滲透。課程安排應該著力彰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將課堂中講的理論和實際中的校園活動進行相結合,只有讓學生們先在理論層面達到認知,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加深自己的理解。高校的校園活動中要不斷宣揚社會主義價值觀中的公正觀,讓學生們理解其中的內涵和重要性。
(三)大學生參與到公正觀的學習中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有學習的能力和意識。首先自己就要深刻學習馬克思公正觀中的重要內涵和意義,要在自己的言行中將此作為自己的指導。在平時的學習中經常參與學校中舉辦的關于公正觀的活動,有利于學生們之間相互溝通和交流,大家可以共同討論關于公正觀的話題,可以針對一些社會中比較熱點的話題進行討論,討論中各自談一談理解和領悟。這對于學生們提升公正觀是非常必要的。
在馬克思倫理學的基礎上,培育大學生的公正觀,需要學校、教師、學生自身等多個方面進行提高。學生們要在思政的課堂中學習公正觀的核心概念,同時在平時的行為中可以修正自己的行為,讓自己樹立正確的公正觀。
[ 參 考 文 獻 ]
[1]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廣義倫理學——“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高端論壇綜述[J].齊魯學刊,2018(3):159-160.
[2]遲文.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視野下道德法律化研究[D].內蒙古民族大學,2013.
[3]吳振峰.公民道德品質培育的基本途徑[J].理論觀察,2015(9):28-30.
[4]陳澤環,謝伏華.論中國特色倫理學話語體系的構建[J].倫理學研究,2017(1).
[5]楊豹.羅國杰關于馬克思主義的道德價值觀及其當代意義[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