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柱
在成長過程中,總有一些人會對我們產生深刻的影響,就如本期雜志所登的《那個為我推開一扇門的人走掉了》中的老張一樣。
我上小學一年級時,班上有兩個上了三年學卻還在一年級的“元老”,胡子花白的老師戲謔地叫他們“老先生”。其中一個是我堂哥,叫“王老先生”;另一個是別村的,叫“劉老先生”。
“劉老先生”屬于調皮搗蛋的那種,上課從來不認真聽講,課后也不好好寫作業,幾乎什么都不懂,天天挨老師罵也不在乎,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
大家對他最深刻的記憶,是那年元旦前一天他向老師請假的事。那天早上是語文課,下課后他起身向老師請假,說:“老師,我媽說明天給我請一天假。”老師問:“請假干什么?”他說:“哦,我媽說明天是陽歷年,我肚子疼。”我們笑得前仰后合,他則一臉蒙圈。老師被氣樂了,說:“你媽還是神仙,知道你明天肚子疼!”老師沒有給他準假,第二天也沒見他肚子疼。
上完二年級,“劉老先生”就輟學了,后來我再也沒有聽到有關他的消息。
雖然跟 “劉老先生”相處的時光很短,但他那種玩世不恭的樣子還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我告誡自己永遠都不做他那樣的人。
“王老先生”雖然也調皮搗蛋,但上課時還算認真,課后作業也會按時完成。我一直不明白,他為什么沒有升入二年級。他似乎對此并不在乎,天天按時上下學,整天嘻嘻哈哈。
出于他是我堂哥的關系,我每天都跟著他上下學。又因為我初入學堂,什么都不懂,所以學習上也多仰仗這個“老先生”。“王老先生”很有耐心,我在課堂上沒聽懂的知識,課后他都會為我一一講解。
可惜的是,“王老先生”讀完三年級就輟學了。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實在太平常,父母覺得再讀下去也不會有什么出息,還不如早日回家學手藝。
輟學后,“王老先生”跟隨父親做起了木匠,憑著一股踏實勁兒倒也學得了幾分本事,周邊很多人家的家具都出自他之手。
后來,“王老先生”娶了鄰縣一個女子,但這女子因為年輕,心性尚不成熟,三天兩頭離家出走,動不動就找不到人了。一家人被折磨得憔悴不堪,兩三年下來父母的容顏明顯見老,“王老先生”也是早生華發。但令人佩服的是,“王老先生”從未因此氣餒頹廢,也從未去岳父家大吵大鬧,只是媳婦走了就默默地找,找回來了繼續過日子。
也許有人覺得,“王老先生”有些愚笨,為何不與那女子離婚。如果你了解我們那兒的情況,就會覺得“王老先生”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在我們那兒,離婚是非常罕見的事,一旦離過婚就很難再找到媳婦。更何況在當時,已經沒有多少女子愿意嫁到山區了。
三五年后,“王老先生”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媳婦開始顧家了,而且還極為孝順父母。“王老先生”人生的苦日子總算熬了過去。現在,他們已經有了三個孩子,“王老先生”外出打工,媳婦操持家務,生活富裕且幸福。
“王老先生”對待生活的這股韌勁深深地影響了我,在我后來的成長過程中,每當遇到困難,我都會像“王老先生”那樣堅持熬下去,直到取得成功。
人在成長中,會遇到很多難關,但只要熬得住,就不怕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