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譽洲 肖洪洋 羅澤 李歡歡 彭川黔 龔恒翔

摘 ?要:單色光波長測量是大學物理實驗中的一個重要實驗內容,根據愛因斯坦光電方程,單色光光電效應截止電壓與光頻滿足線性關系,該文用鈉光燈作為標準參考光源,運用比較法通過光電效應來測量單色光波長,實驗結果顯示,該方法測量單色光波長相對誤差不大于1%。
關鍵詞:普朗克常數 ?單色光波長 ?光電效應 ?光電方程
中圖分類號:O4-3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a)-0039-02
測量單色光波長,是大學物理實驗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傳統大學物理實驗主要通過邁克爾遜干涉儀法、雙棱鏡干涉法、分光計法等方法,利用光的干涉、衍射等特性來測量單色光的光波波長。通過這些實驗可以學習相應的實驗操作技巧,加深對光的干涉、衍射等特性的理解。
光的量子屬性也是光的一個基本特性,光電效應現象需要用到光的量子屬性來進行解釋。自德國物理學家赫茲(H·Hertz,1857—1894)于1886年發現光電效應后,眾多學者對其規律進行了大量研究。19世紀末,普朗克為解決黑體輻射問題引入了普朗克常數h,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輻射能量E以hv(v為光子頻率)為不連續的最小單位的量子化思想,解釋了光電效應實驗問題。根據光電效應原理,光子能量正比于光子頻率,通過光電效應測量得到的截止電壓與光子頻率成線性關系。
利用光電效應原理,通過比較法也能測量不同單色光的光波波長,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對光的量子屬性的理解。該文將介紹通過愛因斯坦光電方程來測量不同單色光的光波波長的實驗方法。
1 ?實驗原理
2 ?光波波長測量
普朗克常數的標準值為:6.6257×10-34,電子電量標準值為:1.602×10-19C。根據公式(3),不同單色光的截止電壓與光頻滿足線性關系。若已知某單色光頻率(或波長),并通過光電效應實驗測量得到其對應的截止電壓,對于未知頻率(或波長)的單色光,可通過光電效應測量其對應的截止電壓,根據公式(3)可獲得其對應的頻率(或波長)。
該文將以鈉黃光(波長589.3nm)作為標準光源,以此標準光源來作為參考,通過比較法測量不同單色激光光源波長。利用ZKY-GD-3光電效應實驗系統對鈉黃光進行多次測量后,零點法對應的截止電壓平均值為:-0.403V。為了對比測試結果,該文分別對5組不同波長的半導體激光光源進行了對比測試。
表1為5組半導體激光光源測試數據。表中“標準波長”為“復享PG2000”高品質光纖光譜儀測定波長,“零點電壓”為利用ZKY-GD-3光電效應實驗系統對不同半導體激光光源測試的光電效應零點電壓,“計算波長”為根據公式(3)利用“零點電壓”計算得到的實驗波長。從表1可以看出,利用光電效應,通過與標準光源比較的方法來測量單色光波長具有相當高的測量精度。
3 ?結語
通過表1數據可以得出,通過比較法利用光電效應來測量未知單色光波長,實驗誤差不大于1%。利用光電效應法來測量未知單色光波長,系統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驗精度高,若能通過自動控制系統實現零點電壓的自動測量,則可實現未知單色光波長的自動快速檢測。
參考文獻
[1] 梁霄,袁敏.大學物理實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王林香.光電效應實驗的影響因素及誤差分析[J].物理與工程,2016,26(5):33-36.
[3] 陳若輝,郭赫.光電效應測量普朗克常量實驗的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303-305.
[4] 王云志,趙敏.光電效應測普朗克常數的數據處理及誤差分析[J].大學物理實驗,2011,24(2):93-95.
[5] 將長榮,劉樹勇.愛因斯坦和光電效應[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6(4):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