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曉
摘 ?要:我國當前已經加快了能源轉型工作的速度,主要表現形式為在供電網中增加了諸多的光伏發電系統,然而將光伏發電系統接入供電網,會對電力系統的運行穩定性造成一定影響。基于此,該文對光伏發電系統對電網穩定性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對電力調度調控系統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消除這類影響的措施,以提高電網的運行穩定性,提升整個系統的運行質量。
關鍵詞:光伏發電 ?電力調控 ?技術影響
中圖分類號:TM615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a)-0040-02
在電力調控中,重要參數為配電網的電壓值,當發現電網線路的電力參數超出設定值時,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完成調控工作。當光伏發電系統接入電網中時,會對配電網產生兩種影響:積極影響是,可以發揮穩壓作用;負面影響是,光伏發電系統的相關運行參數會導致電網中電壓的穩定性下降,降低了整個系統的運行質量。
1 ?光伏發電系統對電力調控的影響
在光伏發電系統運行中,對電網系統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大,導致整個系統的配電網質量下降,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為電網的電壓穩定性。為實現對這種負面影響的有效控制,需要探究具體的影響因素,該文經過研究和分析,確定影響因素如下。
1.1 電源參數對系統的影響
對于電源參數來說,最主要的研究內容為電源負荷,電源負荷發生變化時,會對電網的運行質量造成一定影響[1]。在該文的研究中,應用MATLAB軟件完成對整個電網的分析,通過LSF參數描述電網中的線路電壓穩定性,該參數的概念是電網中電源的實際負荷參數與設計負荷參數的比值,應用數學分析軟件,確定整個系統中的電壓穩態指標,通過研究發現,LSF參數分別為1.1、1.3、1.5、1.7和1.9時,為接入光伏電源時的靜態電壓穩定性指標分別為0.37、0.43、0.48、0.56和0.75,而在接入光伏電源時,穩定性指標下降為0.24、0.28、0.34、0.42和0.51,從中可以看出,當電源的負荷提高時,靜態電壓的穩定性指標結果下降,說明整個系統的穩定性下降,對整個電網的運行穩定性帶來負面影響。為了確保電網能夠穩定運行,電網調控系統需要適當降低光伏發電系統的負荷,通過這種方法提高整個系統的運行質量。
1.2 電源位置對系統的影響
該文提出的電源位置概念為光伏發電系統接入電網的位置,通過接入節點可以完成對其參數的描述。在具體研究和分析中,該文設置了多個接入節點,將9號節點設置為脆弱節點,通過調整和分析其余節點與9號節點的電氣距離,把光伏發電系統與除9號節點外的不同節點相連,并檢測9號節點的電壓情況,其中12號節點與9號節點的電氣距離為31.54km,13號為24.33km,17號為36.81km,4號為40.44km,所有這些節點的靜態電壓穩定指標分別為0.34、0.37、0.35、0.40和0.42。從中可以看出,當電氣距離越大時,靜態電壓指標越大,系統的穩定度越高。該現象對電力調控系統帶來的影響為:為了保證配電網的電壓穩定性,需要根據脆弱節點的運行狀態,合理調整電源的接入位置,讓整個系統能夠穩定運行。另外再分析匯總,發現電源位置對暫態電壓也有一定影響,從最終模擬結果中可以發現,當電源接入為主與脆弱節點接近時,整個系統的暫態電壓穩定性上升。
1.3 電源容量對系統的影響
在光伏發電系統的運行中,電源容量會對配電網的電壓穩定性造成較大影響,在具體研究中,應用建模仿真軟件模擬配電網的電壓變化情況,分析電源容量對系統的作用和影響形式[2]。
針對配電網的靜態電壓穩定性,通過模擬過程可以發現,電壓的穩定性和電源容量呈正相關系,即電源容量提高時,由于電源能夠向系統中提供有功功率,可以彌補系統運行中產生的損耗,提高了系統的運行穩定性,從模擬結果中可以找到穩定性最高的容量值,但是容量超出這一數值后,會發生電壓超限問題,整個配電網系統中出現逆電壓,導致整個配電網故障。針對暫態電壓穩定性的影響,光伏發電系統對整個系統的影響效果與靜態電壓相似,需要規避逆電壓問題。
電源容量對電力調控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為:需要合理控制電源向系統中的接入容量,或采用合理的方法完成容量分配,在應用光伏發電系統提高電壓穩定性的同時,防止出現電壓超限問題。
2 ?光伏發電系統對電力調控工作的負面影響消除方式
2.1 配網系統設計方面
從上文分析可以發現,光伏發電系統的負荷會對電網的穩定性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在整個配網設計中,需要分析配電端的總負荷,在此基礎上完成電力調控工作。
在整個系統內的運行中,應用相關傳感器獲取電網的下游數據,借助通信系統將這類信息提交到電力調控系統的運行體系中,由該系統按照配電側的負荷情況控制光伏發電系統的接入方式。
該文提出的控制系統建設方法為:首先由電力工作人員按照當前的調查和分析結果,向控制系統中輸入相關內容,在該數學模型的應用中,通過對相關內容的研究和學習,分析整個系統的運行狀態,設置負荷上限參數,系統檢測到負荷參數超出限定值時,通過線路調整,降低光伏發電系統的負荷。
另外,在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中,通過對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能夠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建立負荷變化的數據庫,實現對系統中數學模型的優化,提高電力調配精度。
2.2 光伏發電系統容量設計方面
在光伏發電系統的容量設計中,其重要方法為通過對動作開關的控制,調整光伏發電系統向配電網中提供的容量,提高整個系統的運行穩定性。
通過上文分析發現,光伏發電系統的容量上升時,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配電網的電壓穩定性,但是超出標準值時,會出現逆電壓問題,損壞整個配電網。針對這一問題,采用的方法為:通過對電力負荷的研究與分析,探究配電網中的容量變化情況。
在傳感器工作中,會分析整個系統的運行狀態,出現配電網電壓參數大幅變化時,將記錄和分析到的數據傳輸到控制中樞中,分析需要向系統中接入的光伏發電系統容量,同時根據整個配電網網的運行方式,調整光伏發電系統的容量上限,提高電壓的穩定性。
2.3 無功補償系統設置方面
雖然光伏發電系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配電網的電壓穩定性,但是當該系統的整體容量不足,或者為了提高穩定控制的精度,需要在系統中設置無功補償系統。通常情況下,無功補償系統需要全時段、全天候運行,尤其是對于無光伏發電系統的區域,應用該系統可以降低電力系統運行中產生的線損[3]。對于光伏補償系統上設置的線損,需要應用調控系統,分析無功補償系統是否投入調整過程,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更好地分析整個系統的運行狀態,以提高整個系統的運行質量。
2.4 接入點設計方面
接入點對配電網的穩定性影響很大,所以在整個系統的運行中,需要應用合理的方法完成對整個系統的分析。該文提出的方法為:在配電網上設置電壓傳感器,當發現配電網的電壓變化幅度較大或持續升高時,調整光伏發電系統的接入點位置,提高整個系統的運行精度。
設置的傳感器為電網中的敏感接入點,對于光伏發電系統內的接入方法有兩種,一種為單獨光伏發電系統控制整個區域的配電網,另一種為建成光伏發電系統集群,控制整個配電網。無論是哪種方式,都需要通過繼電器等設備,調整接入點位置。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光伏發電系統接入電網中后,對電壓調控系統產生的影響為,需要完成對整個系統的完善和優化工作,讓該系統能夠根據配電網網當前的運行狀態,實現對整個系統的高效調整工作。在調控系統的設計中,需要能夠控制光伏發電系統的接入容量、接入點位置,同時按照整個系統的運行狀態合理控制運行負荷,并在配電網中設置無功補償系統。
參考文獻
[1] 張鵬,王溢澤,王麗琴,等.光伏發電系統對電力調控的影響[J].電力設備管理,2019(2):84-87.
[2] 楊光,張智博,張壯.光伏發電系統對電力調控的影響[J].電工技術,2018(22):98-99,103.
[3] 黃偉,劉斯亮,王武,等.長時間尺度下計及光伏不確定性的配電網無功優化調度[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8,42(5):15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