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鑫在2019年5月14日《南方日報》撰文指出:近日,一名北京學生家長為了孩子的科技節課題作業,把直升機開到了學校。該事件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有人認為這是在炫富,還有人質疑是否取得相應的飛行手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筆者認為,“開飛機進校園”凸顯校園管理錯位。
校園教育是開放包容的,同時也是有底線的。從課堂到課后,知識教育和素質教育同步進行。雖然此次科技課題作業是直升機原理,但老師設計此作業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日常的課程作業中感受科技帶來的細微變化。整個事件中,站在邊上的觀眾主要是年幼的小學生,其心智尚未成熟,面對家長開直升機進入校園,內心多半會對此表示羨慕,崇拜不已,并可能由此產生其他負面情緒,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贏得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作業需要創新,能讓學生親眼看到真正的作品固然很好,但若是因此給學生心理造成負擔,就有些適得其反了。直升機進入校園,凸顯了校園在管理層面上的錯位。什么可以進入校園,什么不能進入校園,不僅關系著廣大師生能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中學習,也關系著學校學風建設的好與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