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雪英
摘 ?要:學生作業的布置,是教學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從它與課堂教學的關系來說,其是課堂教學的延續。筆者從兩個實際的教學案例中分析出,教學中不但要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更要關注他們知識的掌握和鞏固——即作業完成的情況。針對筆者班學生的實際,筆者嘗試“分層設計”學生的作業,讓優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差生吃得消。通過新的嘗試,該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既有助于學生的發展與進步,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案例 ?評析 ?作業分層 ?作業的布置 ?提高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a)-0101-02
學生作業的布置,是教學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從它與課堂教學的關系來說,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在近幾年的初中英語教學中,筆者著手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抓好教學工作諸環節的同時,為了使作業設計切合各類學生的實際,筆者嘗試使用“分層設計”學生作業的方法,使好、中、差各類學生都能形成積極進取的學習風氣,有利于各類學生通過作業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
案例1:
動詞的時態和語態是在學習動詞分類基礎上的提高,第一課時,筆者教完動詞的時態。筆者在作業布置后就在教室內進行巡視,發現基礎好的同學已完成,而基礎差的同學仍在磨蹭,絲毫沒有進展。經了解發現大部分學生無法學以致用。
案例2:
第二課時,筆者利用60min的時間來檢測學生對動詞時態的掌握情況。此次檢測的內容全都是第一課時作業內容的延續。檢測結果顯示:成績優秀的有12位同學;成績不及格的有15個,都在30分以下;其他同學在60~80分之間。
評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在很長的時間內用心靈來認識你的學生,他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興什么,擔憂什么,這是我們教育事業中的一種最細膩的東西,如果你掌握了它,你就會成為真正的高手。”
同學們在考試時,筆者發現他們心里很緊張,心急如焚;成績下來后更是“傷口上撒鹽”,他們就是這樣在多次受傷后而造成失去信心的。于是筆者跟學生交流平時的作業情況,結果發現:樂于完成作業的學生只占總數的28%,視作業為沉重負擔的學生占57%。另有15%的學生不能完成作業,雙休日學生不完成作業的比例則更高。他們說:每天的作業因為不會做而做不完。老師如果催得緊,他們不是抄作業就是欠作業,其他人用30min完成的作業,而他們用2h都不能解決。因此他們建議老師少布置一點作業或者布置一些簡單的作業。
我們在教學中的確存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此教學工作必須量力而行,不能用一個標準或一個尺碼去衡量所有的學生,這樣做的效果恰好適得其反。他們在學習中不僅沒有嘗到成功的快樂,反而還被一次次失敗所打擊。教學中我們不但要關注他們的課堂表現,更要關注他們知識的掌握和鞏固——即作業完成的情況。作為教師更應該從作業布置中承認他們的差異,努力減輕他們學習上的壓力,給他們嘗試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樹立自信心,給他們學習上的快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針對筆者班學生的實際,筆者嘗試把作業分層布置,在教學中取得一定的成效,既讓優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又讓差生吃得消。下面將分層布置作業的做法做簡單介紹。
1 ?學生分層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分層作業的實施就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學思想。在實施分層作業之前,筆者首先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分層。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成績、態度等等將學生分為3個層次。A層為學優生,B層為中等生,C層為學困生。其中A層和C層學生各占班級的25%左右,B層學生占50%左右。確定不同層次學生的訓練目標,編制相應的作業分層。對A層學生要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培養他們更強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對于B層學生,要求他們掌握語言知識點的同時鼓勵他們多說、多讀、多聽;對于C層學生,主要目標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完成最基本的基礎練習。
2 ?作業分層
聽、說、讀、寫是學好英語最基本的技能。在教學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筆者對作業做出不同以下的要求。
2.1 聽說作業
A層學生:全篇背誦,并把含有重點短語、句型的句子能默寫出來。
B層學生:流利朗讀全篇課文,并把含有重點短語、句型的句子能背誦出來。
C層學生:跟著錄音磁帶聽讀課文,能說出課文的大概內容。
2.2 在閱讀方面
A層學生:讀懂課內文章之外,要求每天至少完成兩篇的課外閱讀;并要求每天歸納定量的短語與句型。
B層學生:理解課內文章,靈活運用課本中的短語與句型。
C層學生:掌握課文大意,能看懂就行。
2.3 寫作方面
英語寫作是學生最怕、最頭痛的作業,尤其是C層學生。
C層學生:模仿老師的范文適當變化,或者把老師的范文抄一次。
B層學生:掌握寫作方法,運用適當的短語、句型寫出大概60個單詞左右的作文。
A層學生:掌握寫作方法,能做到舉一反三,發揮想象,寫出90個單詞左右的作文,同時要求他們每周用英文寫一篇日記,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3 ?選擇性的分層作業
選擇性的分層作業就是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到“我能做,我會做,我想做”,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作業內容分層、數量分層,在內容上安排較合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基礎和能力上各得其所。為了讓學有余力的的優等生獲取自由發展的時間,筆者開始設計作業難度與作業量相搭配的“組合套步”,選擇較少基礎題、大量的理解運用型作業。中等生則須完成與之相搭配套的理解、掌握型作業。后進生則以簡單鞏固型作業為主。例如,筆者在教學“仁愛版Book1,Unit3,topic3,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以后,筆者設計了以下“組合套餐”。A:朗讀,抄寫課文,并翻譯。B:根據句型與圖片完成對話。C:以“My favorite food”為題寫一篇作文,并在班上演讀出來。學困生通常會選擇第一項作業。雖然是機械型作業,但通過朗讀、抄寫并翻譯也能達到對課文的基本理解;中等生則會選擇第二套作業,即在達到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思考來進一步消化鞏固新學的知識;優等生則會選擇較高難度的仿寫練習,通過運用創造性思維使自己的水平在練習中不斷提高,而且學生創造性的作品還能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雖然會有瑕疵,但教師的表揚與鼓勵引來的羨慕,會使他們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他們的行列。當然,此方法在具體操作時,筆者會注意做好調控工作。以免有的學生總是自我感覺良好,卻眼高手低。實踐中,筆者不會硬性規定哪些學生做哪類作業,否則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筆者會讓學生自主選擇,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到“我能做,我會做”,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英語作業布置的新嘗試,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激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具有差異性的學生在基礎和能力上各得其所,不斷提高,真正關注到了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馬沙沙.初中英語作業有效設計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2] 張紅菊.淺談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20-122.
[3] 張思博.初中英語作業質量改進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