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燕
思維導圖是輔助學生進行形象化學習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提升他們高效化學習的有效輔助載體。小學科學中的一些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小學生并不十分容易理解,特別是他們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有時會碰到阻礙。教師在開展小學科學探究教學時,也要充分尊重教學規律,要思考如何融入思維導圖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優勢,以此促進他們科學學習的高效化。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借助思維導圖輔助教學,能夠事半功倍。基于此背景,我們對在概念教學中融入思維導圖,在實驗教學中,融入思維導圖,在問題導學中,融入思維導圖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在概念教學中融入思維導圖
針對思維導圖無法全面分析主題中各個分支概念的問題,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創新性地引入概念圖,將思維導圖和概念圖形成優勢互補,可以充分挖掘兩者的長處,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理解各概念之間差異和聯系,構建適合自己的知識框架體系。當然,由于這樣的教學創新實踐還需要摸索,教師要注意合理引導學生分清概念的主次,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采取最優化的教學策略。
例如,在教學《看月亮》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巧妙地結合思維導圖和概念圖。具體做法是先給學生提供一個簡單的概念圖,其中包括滿月、峨眉月、弦月三個分支概念,再讓學生根據習題內容將空白的部分填完整,如:我們一般在()能看到峨眉月。學生在掌握各個分支概念的基礎上理解主題,有利于接下來的思維導圖學習。這樣,學生在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結合過程中,就能夠深入化地理解科學概念,這樣,自然能夠促進他們科學學習的高效化。
在實驗中融入思維導圖
實驗教學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要善于在科學實驗教學中融入思維導圖,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的科學實驗活動更高效。
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擺》一課是一節經典的動手實驗課,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研究影響擺快慢的因素”。教學中,要啟發學生以“研究影響擺快慢的因素”為中心進行發散思考,并讓學生自行制訂研究計劃。通過討論把如何分別控制擺的三個因素并進行改變對比,以及如何改變材料等以圖形方式簡單記錄下來。這樣的記錄雖然只有簡短的幾個字,但卻將整個計劃安排的明明白白,比寫普通研究方案節省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動手探究。思維導圖的優勢在交流完善實驗計劃的過程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同于傳統復雜的實驗設計表,思維導圖最大的優點是直觀形象,可以讓學生能夠一目了然,清楚明白地知道方案全貌,以及計劃中存在的問題。
在問題導學中融入思維導圖
長久以來,教師往往忽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不強,科學思維比較呆板。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能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習興趣。教師要深刻反思以往的教學模式,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問題為驅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構建適合自己的知識框架。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觀察樹葉》這一節課時,先將班級學生四個人為一組進行分組,每個學生事先要準備一片樹葉,組內的每一位成員的樹葉需要在形狀和大小上基本一致。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仔細觀察自己的樹葉。教師再把成員的樹葉打亂,讓成員根據記憶找出屬于自己的那片樹葉。實踐中,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夠成功地找到自己的樹葉。以這種類似游戲的方法來開展課堂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也增強了其觀察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分配任務:給自己手中的樹葉畫像。與前面的環節相比,明顯這一步的難度更大。每位成員有5分鐘的畫像時間,之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通過此環節,學生可以更好地觀察樹葉的紋理和局部特征。為了增加難度,可以組織讓別的小組的成員尋找自己的畫像所對應的樹葉,并讓學生反思:“如何才能又快又準的找到這片樹葉最顯著的特征,并進行畫像呢?”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更加仔細認真地觀察樹葉特征,綜合運用看、摸、聞、量等方法完善自己的畫像,以此來培養自身的問題意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知道不同的樹葉在形狀、顏色等方面的異同點,而且對每片樹葉的基本構造都能了然于胸。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加強指導。在觀察結束以后,教師也要及時對每一組成員的觀察和畫像進行點評和總結,順勢將其中的生活概念轉化成科學概念,完成理論提煉的目的。通常教師會忽略這一個過程,其實這一環節至關重要,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將原有的知識點向新的知識點進行遷移,而且還能讓學生自主探索建立完整的系統體系。
結束語
思維導圖因其具有獨特的直觀性與形象性而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歡迎。無論在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學習效果上,還是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上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力。教師要立足教學實踐,以課改目標為指導,充分利用好思維導圖,將其融入到日常的科學課堂教學和實踐中,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切實增強教學質效。
參考文獻
[1]馬水娟.思維導圖在科學單元梳理中的應用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6(9)。
[2]李猛[J].思維導圖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小學電教.2018(10)。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湯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