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圳嵐 李鴻糧 王霞 李永祥 田恬 邵麗穎

摘 ?要:漸變段作為城市道路和交叉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解決交叉口的擁擠問題有著重要意義,但是目前交叉口漸變段長度的設計沒有依據,導致車輛進入交叉口時混亂,容易發生車輛碰撞等事故。該文針對這一現象對長春典型交叉口的漸變段長度進行實地調查,分析實際漸變段長度與現有公式計算值的差距,采用回歸分析法和相關系數法優化現有漸變段長度計算公式并通過大量的數據驗證新計算公式的合理性。
關鍵詞:漸變段 ?城市道路 ?交叉口 ?漸變段長度計算
中圖分類號:U4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a)-0230-02
漸變段長度作為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車輛換道的安全保證,但由于漸變段長度計算公式沒有統一規定且種類較多,導致實際交叉口漸變段長度設計毫無依據。該文通過對長春典型交叉口漸變段長度數據的研究,發現現有漸變段長度計算值并不等于實際交叉口漸變段長度值,同一交叉口不同進口處的漸變段長度也不統一。因此采用回歸分析法和相關系數法對公式進行優化,合理設計漸變段長度,使漸變段長度實際值符合理論計算,為日后城市道路交叉口漸變段長度的設計提供便利。
1 ?漸變段長度分析
通過對長春市多個交叉口的實地調查發現人民大街與南湖大路、繁榮路、紅旗街與湖西路等交叉口基本沒有設置漸變段,有漸變段長度的也只有4~5m。交叉口作為車輛匯聚地,如果漸變段長度設置不合理,很容易造成車輛在換道時產生沖突,產生不安全因素。
1.1 漸變段長度問題分析
在通過城市道路交叉口功能區時車道數會增加,以人民大街與繁榮路(以下簡稱民榮交叉口)為例,車輛在路段上時車道數為5條,進入北進口功能區時車道數增加為7條。大部分車輛需通過換道來完成行駛過程,所以需要設計漸變段長度來保證車輛安全換道。在換道過程中由于交叉口車輛眾多,存在一定的交通阻礙,導致駕駛員誤判前方車道功能造成交通延誤,甚至對人的生命造成威脅。
1.2 漸變段長度現有規定
目前可查閱的國家標準定有2個,可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GJJ 152—2010)[1],《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GB 1038—2015)[2]中查閱。
2 ?漸變段長度研究
2.1 實例調查研究
通過2018年5~6月2個月的時間對長春交叉口進行實地調查,發現民榮交叉口的漸變段長度范圍滿足所有的適用范圍,所以該文主要針對民榮交叉口進行研究,調查數據如下。
2.2 各進口漸變段長度的計算與分析
根據各公式得到交叉口各進口漸變段長度并進行調整,得到表2。
可以看出每個公式算出來的漸變段長度大小不一,公式計算值高達實際值的6到15倍。
2.3 小結
各漸變段計算公式數據易測、計算簡單明了。但隨著交通的發展和駕駛員技術水平的提高,車輛所需漸變段長度明顯縮短,這3個公式計算值與實際長度偏差越來越大,因此需要優化漸變段長度計算公式,改進公式中某些參數來減小與實際長度的偏差同時保證行車安全。
3 ?計算參數優化改進
在保證車輛換道過程安全的情況下通過大量數據調查和整理,優化漸變段公式,使漸變段長度實際值符合理論計算,從而提高車輛換道過程中的安全率。
3.1 公式參數優化改進
利用回歸分析法和相關系數法對漸變段長度計算公式進行改進,得到表3。
公式1中,L為漸變段的長度,m;V為設計速度,km/h,W為道路變化寬度,m。公式2中,Va為進到口設計速度,km/h;Δw為橫向偏移量,m。公式3中,VA為路段平均行駛速度,km/h;B為右轉車道的寬度,單位m。Ld為右轉車道最小漸變段長度,m。
3.2 改進參數驗證
根據改進后的公式對民榮交叉口各進口漸變段長度,如表4所示。
從表4中可以看出計算值已經很接近實際值。漸變段長度計算公式優化改進后,城市道路漸變段長度實際值更加符合理論計算,保證了交叉口有足夠的漸變段長度為車輛換道提供空間,避免直行車輛和其他換道車輛發生追尾、碰撞、沖突等安全事故。同時適當地縮短漸變段長度可以降低人行道或中央分隔帶的占用面積提高行人過街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4 ?結語
該文以長春部分交叉口為依據,對城市道路漸變段長度計算公式進行優化研究,采用回歸分析法和相關系數法改進漸變段長度計算公式。改進后的公式更能適應現今的車輛性能,有效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保證車輛在交叉口功能區更加高效、快速、安全的換道,減少交通延誤,為駕駛員提供良好的駕駛環境,確保行車安全?;跐u變段長度的設計涉及多方面的交通知識、方法和技術,還有許多新的問題需要解決,需要在實際道路上反復調查測量,主要針對漸變段設置的位置、同一進口設置漸變段的段數等方面做出進一步的調查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JJ 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S].
[2]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 1038—2015,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S].
[3] 陳俊,徐良杰,朱順應.交通管理與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4] 范慶國,張秀梅.道路交叉口渠劃設計要點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8,41(7):12-13.
[5] 趙竹瑩.城市道路交叉口拓寬設計[J].林業科技情報,2013,45(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