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宏宇
摘 要:在初中語文課堂改革的過程中,首先要堅持素質教育。這過程中要考慮到青少年的學習特性,給他們留有更多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學會用多角度的思維來看問題,在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基礎上,讓學生敢于創新,敢于探索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不再被動地成為課堂知識的灌輸者,而是成為課堂教育工作者的合作者。教育工作者也成為教學的引導者,在改變自己觀念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點。這個過程,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努力適應新課標改革的要求。
一、營造師生互動活躍的語文課堂
在時間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時候教育工作者要考慮到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的時候,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案例上,有教育工作者提問:“課文第二段描寫了哪些景物?”學生答:“菜畦、皂角樹”,這時教育工作者又問:“這是什么物體?”一時間同學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教育工作者說:“這是植物還是動物?”學生答:植物。這種類似的問題,教育工作者提了很多次,雖然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但是卻擾亂了學生的思維。再看另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課堂:(1)百草園里描述了哪些動物、哪些景物?學生列舉:有菜畦、皂莢樹、桑葚、黃蜂、蟬、叫天子……(2)作者為什么要詳細地描寫百草園。學生回答,因為作者十分熟悉百草園,而且善于描寫景物的特點。這個過程教育工作者要適時的引導,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也要善于觀察,善于描寫一些景物,或者是事物的特點,這樣文章才更加的生動形象。(3)百草園給了你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回答,這里不僅有美好的事物,還有快樂的童年。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學生能夠加深對這篇課文的印象,也能感受到作者快樂的心情。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
一些學生剛剛接觸課文的時候,可能會把陌生的信息和熟悉的可感知的東西聯系在一起,或者是進行比較,這樣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從心理上才更加的從容。例如我們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時候,教育工作者可以引領學生閱讀,并感受作者表達出的豪邁壯闊的意境,以及對英雄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個形象立刻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睂⑺c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毕啾容^,二者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在哪里?學生在感受到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壯闊博大之后,也產生了一種豪邁之情。學生憑借著自己對人生和社會的理解以及對知識的積淀,也能對長江東流這個語句有最基本的了解。從中感受到自然的永恒,以及人生的短暫。無論一個人有怎樣的豐功偉績,無論他是一個叱咤風云的英雄,還是一個普通人,都無法抵抗自然規律,也終將被歷史所淹沒。但我們在細細品味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感情色彩。教學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豪邁的場景和情感,讓學生進行聯想比較,也可以表達出自我的想法,這個過程學生的探究欲、好奇心就被激發出來了。
三、語文課堂教學要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非常重視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但不能忽視了整合優化。在學習三峽這篇課文的時候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三峽地區正在建設一個怎樣的工程?你認為這個工程有什么用?對生態有什么影響?這個過程占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這樣的“探究”看起來有“深度”和“廣度”,也很“開放”,但實際上將語文課上成了“資料課”“環保課”“綜合課”,沒有體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閱讀本來是一個個性化的行為,這個過程充滿了創造性。所以在探究的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探究,不能僅從表面入手。
四、課堂問題的精準性
一是“點穴式”提問法,教育工作者要對教材有一定的思考研究之后才能進行提問。盡量把問題給精簡化。例如在學習湖心亭看雪的時候,應提出的問題是,怎樣描寫了湖心亭雪景?其中的數量詞有幾個展現了怎樣的畫面?其中有一個獨字表現了怎樣的心情?這些問題作為文章的核心和重點,是學生需要理解的,也表達出了作者的寫作中心,以及思想情感。
二是鎖鏈式的提問法。這種方法是把問題和問題銜接在一起的。例如在學習愛蓮說的時候,教師提問學生蓮花有怎樣美好的品質,君子的品行是怎樣的?蓮花代表哪種人?這種相連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把握文章的中心。
五、完善評價機制,鼓勵學生發散思維
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激勵性的教學評價,要肯定學生的學習和努力,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視,并能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之后通過語言信息,了解作者想表達出的真善美,以及假惡丑。例如我們在學習《背影》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父親濃濃的愛,在學習,《祝?!返臅r候也能看到人性的丑惡。所以教育工作者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了解什么是人性。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新課標在教學手段、教學理念、教學目標等方面都具有新的要求和規定。因此初中語文教學要打破傳統教育束縛,按照學生的需求及特點積極推行素質教育,科學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
參考文獻:
[1]張琳.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新課程(下),2015(3):89-91.
[2]崔云.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運用有效性的思考和認識[J].考試研究,2016(10):23-24.
[3]王麗.基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運用有效性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9):56-58.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