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光
【案例背景】
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多以理解文本、寫好作文和識字組詞為重點,并不能完全實現新課程理念倡導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創新思維、想象思維和自主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所以,引導學生自主體驗、自主思考、自主表達成為課堂增效的關鍵。基于此,文章以《花邊餃子》這一課為例進行教學反思與評鑒,力求探究課堂增效的新模式,以適應新課改的新要求。
【案例描述】
《花邊餃子》是教科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主要圍繞“媽媽”和“我”兩代人包花邊餃子的故事。文章以樸素的文筆傾訴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親情。在本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走進作者內心,深入挖掘文本內涵,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筆者在本課教學中并沒有以“文本”作為教學的中心,而是善于捕捉學生的語言表達,并從中尋找突破口,既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又借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課的重難點在于對文中思想情感的挖掘。筆者根據教學內容進行了以下設計。
一、借助學生生活體驗創設導入情境
呈現多媒體圖片“餃子”,讓學生談一談對餃子的印象。
師:大家都認識這個圖片吧?有誰都親手包過餃子?大家舉手回答。
生:我幫媽媽包過餃子,包餃子很好玩,自己吃自己包的餃子非常幸福。
生:媽媽夸我包的餃子好看,我還自己創新了餃子的造型呢。
師:看來,大家都吃過餃子,并且親身體驗過或者觀察過包餃子的過程。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種“花邊餃子”,大家聽說過嗎?
生:我只聽說過花邊裙子,(說完大家不由得笑起來。)教師板書《花邊餃子》,讓學生翻開課本。教師以民俗中的餃子為導線創設話題,融入了學生生活體驗的內容,成功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激勵自主閱讀發現重點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進行自由朗讀,要求讀準讀通,帶著問題進行朗讀。“課文圍繞著花邊餃子主要講述了哪些事情?在朗讀中發現了哪些關鍵詞句?”
自由朗讀十分鐘后,教師首先對朗讀氛圍做出評價。“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那么,有誰可以說一說,你在朗讀中都發現了哪些問題呢?”
生:我發現“挨”字和我們平常的讀音不一樣,這個字在第三自然段的第二行。應該讀二聲,很容易錯讀成一聲。
師:這位同學非常細心,通過朗讀自主發現和思考問題,值得表揚。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字,并且結合這一自然段的語境體會一下這個字為什么應該讀二聲。
生:老師,我還發現第三自然段“讓媽媽只好混在一塊煮”,“混”字應該讀四聲,容易讀成平常用的三聲。
師:對于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像研究“挨”字一樣,結合這一自然段的具體語境琢磨一下。同學們自主朗讀一會,紛紛表示應該讀四聲。
學生通過自主朗讀還發現了許多類似的問題。同時,自主發現問題后學生還學會了通過合作討論來研究問題。這正是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通過“由點到面”的閱讀過程,可以鍛煉學生整體感知文本的能力。接下來,為了充分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讓學生嘗試復述課文,以自己的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默讀靜思豐富學生情感態度
朗讀是初讀感知,默讀是整體深入。學生通過默讀,可以深入感受文本內涵。借助同桌之間的交流互動,升華閱讀情感。讓學生邊讀邊進行批注。通過默讀、批注和討論,充分訓練噓聲捕捉文章重點的能力,更能夠借助自主閱讀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認真體會作者所要表現的情感。
其次,讓學生將自己的生活感悟融入閱讀當中。教師需要適時進行引導。“誰來說一說‘我和媽媽各自耍的小花招是什么?”學生將有關“小花招”的句子讀出來。通過這兩個花招得知,媽媽的花邊餃子包的是肉餡,我的花邊餃子包的是糖餡。這時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小時候——長大后,肉餡——糖餡,這樣的寫法是?有學生答:“相互照應。”那么,為什么作者要突出這樣的“小花招”呢?這里就和“拮據”聯系在一起了。肉餡——為了孩子們長身體,而糖餡——拮據,爸爸當時工資并不高。那么,有哪些詞能夠體現作者當時的生活狀況呢?生提出“破天荒”“挨”“盼”。這時學生的情感已經充分融入課文情境當中,適時引導非常必要。
師:你們覺得文章主要體現了哪種情感?
生:母愛。
師:雖然不是她的親生孩子,但是依然愛著他,這種愛是偉大而無私的。文章后半部分提到“我耍小花招”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我也想讓媽媽體會到我對媽媽的愛,這樣的愛就是親情。
將文中的對話分角色進行朗讀,認真體會媽媽和我之間的濃厚親情。通過這環節的讀中感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了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四、挖掘空白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課文的中心思想就是“母愛”和親情。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是否想對媽媽說一些心里話呢?通過閱讀作者的文章,你有哪些感慨,可以寫出來。學生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升華了情感。既對文本進行了有效挖掘,又進一步拓展了閱讀思維。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融合并發揮了出來。
【反思與收獲】
筆者借助生活體驗導入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又通過激勵學生反復自讀,發現并探討問題,由點到面的點撥,讓學生始終保持自主學習的熱情。通過討論、對話等更使學生融入意境當中,使課堂有力度,有深度。
但在本課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對寫作技巧的把握,如何讓學生靈活學習和掌握寫作技巧,并沒有深入地進行拓展訓練。由于課時原因,讀寫結合環節的評價也成為問題。如何有效結合學生的生活閱歷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需要教師不斷地發現、創新和實踐,從實踐教學中積累經驗,不斷給語文課堂增效。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