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 ?要 ?宜興紫砂壺最初是作為一種泡茶的實用器具而出現的,但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歷代紫砂藝人從大自然中獲得靈感,不斷吸收創作的藝術養分,并不斷把自己的內心愿望融入自己的作品,賦予了紫砂壺獨特的觀賞價值及人文情懷,使紫砂壺具有了文化意義。紫砂“金絲南瓜壺”通過把大自然中的“金絲南瓜這一自然元素引入作品中,在展現鮮明藝術形象的同時,也表達了人們追求豐收、吉慶及淡泊閑適生活的情懷,是一件兼具實用性、觀賞性及人文性的紫砂壺藝佳作。
關鍵詞 ?金絲南瓜壺;紫砂;技藝;寓意
宜興紫砂壺集實用、觀賞及文化功能于一體,這是其在數百年發展過程中,本身不斷得到提煉升華的結果,其中包含二層意義,一是制作手法層面的精進與完善,形成了以泥片拍打、鑲接法為成型工藝特征的特有工藝體系;二是紫砂壺制作過程也融進了藝術創作的過程,紫砂壺成為了一種藝術的載體,紫砂壺藝體系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形式逐步形成。
紫砂壺藝作品的創作素材大多來源于自然,尤其是作為紫砂壺三大器類之一的花器,其題材更是來源于生活而又提煉于生活。歷代紫砂藝人憑著自己的心靈手巧,不斷從大自然中吸收創作的藝術養分,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到作品中,賦予了紫砂壺獨特的觀賞價值及人文情懷,創作出許多可以傳世的壺藝精品。紫砂“金絲南瓜壺”(見圖1)通過把大自然中的“金絲南瓜這一自然物象引入作品中,在展現獨一無二的藝術形象的同時,也表達了追求豐收、吉慶及淡泊閑適田園生活的人文主題。
1 ?“金絲南瓜壺”的技藝特色
紫砂“金絲南瓜壺”取材于自然,從自然界金絲南瓜的生物形態中提煉出特征性元素,以獨特的紫砂藝術語言構建了獨一無二的作品意象。壺身主體扁圓,八條筋紋把壺體表面勾勒出八個相同的曲面,線條生動流暢,弧面圓潤豐腴;嵌蓋,其弧度恰到好處地與壺體對接,使蓋與身融為一個整體;以瓜葉包裹出一彎流,從壺體上腹部胥出,顯得從容、精悍;壺體另一側耳形壺把,瓜藤質感,虬曲有勁,端握溫和稱手,與壺流相呼應。一瓜蔓,順著壺把上端攀爬上壺身,又蔓延到壺蓋,直抵壺蓋中央的壺鈕,藤蔓上幾片葉子簇擁著一個幼瓜,那是新的生命;壺鈕形似瓜蒂,惟妙惟肖;壺底部的弧線也巧妙地形成勾勒的效果,甚為精妙。壺身、壺蓋、壺流、壺把、壺鈕彼此協調,一氣呵成。
“金絲南瓜壺”獨創性地采用了隱肌理的表面處理手法,泛紅的瓜皮上隱約可見黃色細紋一絲絲嵌在表面,稍有凹凸之感,觸感光滑細膩卻又不失砂之韻,茶水的泡養會使這種隱肌理呈現更內斂的質感。
整體上看,此壺運用了筋紋器與花器相結合的藝術手法,飽滿潤澤、蘊勢不露,加上浮雕裝飾與金黃段泥的運用,胎質優、泥色潤。瓜藤、瓜葉、瓜蒂雕塑精美、栩栩如生,作品形象生動,獨具自然趣味,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
2 ?“金絲南瓜壺”的文化寓意
“金絲南瓜壺”運用獨特的紫砂藝術語言,把金絲南瓜成熟飽滿的狀態及其靈性演繹得淋漓盡致。在自然界中,金絲南瓜熟時果皮橙色、肉厚、肉色橙紅,外型美觀、色澤鮮艷、口感香甜,可作為瓜菜,也可作為雜糧,營養豐富,具有極好的藥用價值和實用價值,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歡的瓜果。同時,金絲南瓜更蘊含了特定的人文內涵。“金絲南瓜壺”就是通過外在的塑型來凝結和表現壺內在的意蘊,借物托志,并以此感染人、打動人。
“南瓜大于甕,豆花紛上屋,平生愛閑適,長此愿已足,借人書一瓻,謄寫未暇讀。”清代文人嚴元照借對南瓜的吟誦,表達了對田園閑適生活的向往及瓜熟蒂落的田園之樂。南瓜在某種情境下成了寧靜生活的代名詞,提到南瓜人們心里便涌起一種回歸自然的悸動。同時,成熟的、金黃色的金絲南瓜也是豐收、吉慶的象征,用以表達人們追求幸福、富足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南瓜的默默無聞及與世無爭也告示我們:對認準的事、確定的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不懈怠地努力,要有明確目標后的執著及堅定理想信念后的沉穩,這樣才能有所作為。南瓜還代表著一種艱苦樸素的精神,南瓜在危難時可以用來充饑,在艱苦的戰爭年代就是靠“紅米飯、南瓜湯”才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見南瓜的人文寓意是十分豐富的。
一把壺,只要有了生命,也便有了藝術魅力,而這些都是紫砂藝人該賦予自己作品的,因此,每一把紫砂壺都彰顯了紫砂藝人的藝術風格,也融入了其特定的人文內涵。“金絲南瓜壺”以金絲南瓜入壺,應用獨特的紫砂藝術手法,塑造了生動的作品藝術形象,并借此表達了人們追求豐收、吉慶及淡泊閑適田園生活的人文情懷。
3 ?結 ?語
“金絲南瓜壺”取材于自然中的金絲南瓜造型,以筋紋器與花器相結合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生動的藝術作品形象,體現了“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藝術境界。同時將南瓜的人文寓意融入其中,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南瓜在某種情境下成了田園生活的代名詞,“金絲南瓜壺”契合時代的精神需求,能讓人從一壺茗香中,感受到回歸自然的輕松與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