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仙
摘 ?要 ?宜興紫砂壺薪火相傳,在歷代藝人的長期發展傳承下,已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精神蘊涵。本文以紫砂壺“秦權”為例,通過作品的造型設計和文化內蘊,淺談紫砂壺的審美價值和精神價值。
關鍵詞 ?紫砂壺;秦權;皇權
宜興紫砂壺起源于北宋、興于明清,經過歷代紫砂匠人和文人雅士的通力合作,從傳統粗陶器發展為實用觀賞價值兼備的藝術品,薪火相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并在國際文化領域嶄露頭角,為中國傳統技藝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宜興紫砂壺為茶而生,以優良的實用性能和精美的造型設計著稱,給人以無窮的享受和樂趣。
紫砂壺按形態分類,大致可分為筋紋器、光素器和花器,此壺為典型的光器。顧名思義,光器注重線條的運用,簡單質樸、光素可鑒,卻通過不同的線條表達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氣質。光器看似簡單,實則最見藝人的制作功底?!扒貦鄩亍笔且豢罱浀滠鴫兀瑲v史悠久,為清代紫砂藝人林園所創,造型簡潔、氣勢沉穩,深受人們喜愛,被后代紫砂藝人爭相模仿,在不斷的發展傳承中歷經洗禮,成為今日的經典器型。
此壺(見圖1)在傳統“秦權壺”的基礎上稍加改動,推陳出新,演繹出嶄新的風格和氣質,威嚴大氣中包含著耐人的品味。整壺以秤砣為原型,壺身穩重沉著、莊重挺拔,壺體似柱,在圓器的基礎上加以棱線修飾,呈現出方中寓圓、圓中寓方之態,上部收斂,肩線圓潤飽滿,半圓形截蓋與壺身嚴絲合縫、渾然一體,展現出典雅大氣的風韻。壺流側貼壺身二分之一處勻勢而起,作三彎流,轉折有度、矯健有力、出水順暢,下部上揚,上部平緩胥出,自然豪放而顯堅韌不拔之氣;壺把呈方圓相濟的環狀,與壺流相呼應;壺鈕順著蓋面弧度自然拱起作橋形狀,線條流暢細膩,處于整壺中央位置,過渡靈活得體。此壺既有方器的剛勁,又不失圓器的飽滿,在方圓之間靈活變換,充分展現出光器線條的可塑性,造型雖簡潔卻大氣威嚴,至剛至柔、至靜至動。此壺陽剛之氣畢現,渾然有力的造型給人歷史的磅礴大氣感,給人以振奮激昂的精神力量,一種承接天地的氣勢呼之欲出。一把成功的紫砂壺是師古而不泥古的,此壺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到合適的銜接,比傳統“秦權壺”更多了幾分莊重挺拔、鏗鏘有力,精、氣、神畢現,向我們展示了真正的創作不僅是“善于總結前人之法”,更是“眼到手到、身隨心轉”的意賦于行的把握能力。
一定時代的藝術發展,一定與其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相關聯。可以說,藝術是時代的反映,一把真正能夠得以傳世的好壺,其價值不單在于個性的張揚,也不僅是典雅大氣的深刻表達,更是對一定時代的精神面貌的反映。唯有與時俱進、融入時代思想和文化情感的藝術,才具備生機和活力。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在統一六國后又統一了度量衡,改變了戰國以來度量衡混亂的局面,方便各地物品相互流通,便利了經濟交往和發展,利于封建集權的鞏固。秦代鐵權即是秦朝統一度量衡時鑄造的衡具,即用來稱重量的秤砣,“秦權壺”就是仿其外形所制,具有深厚的歷史意義。古人云:“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秦統一度量衡是我國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大轉折點,將“權”融入紫砂壺的創作中,既記錄了這段歷史,傳承了古人的智慧,使古代歷史文化有跡可循,又傳承了生生不息的發展精神,給人以無限的精神力量。歷史是不斷發展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的發展也是如此。“秦權壺”反映了秦王朝大一統興盛的局面,反映了一個時代經濟的穩定和繁華,也反映了歷史的興替?!兑捉洝分姓f:“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地前進。秦朝的興盛和敗落對后人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它引導人們在喧囂的外部環境中學會謙虛受益,不驕奢、不放縱,要始終保持自省的態度,遭遇挫折和瓶頸時也要保持樂觀、以長遠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發展,自強不息,等待事物往好的方向變化。此壺將形態語言和精神意境相融合,實現了作品文化價值和思想情感層面的表達。
紫砂泰斗顧景舟曾說:“藝術要有決斷,要樸素、要率真,要把自己感覺到的表達出來,以達到形、神、氣皆備,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身為一名現代紫砂手藝人,既要熱愛傳統,守好傳統的“技”,更要不斷追尋創作的火花,將文化和自己的思想閱歷融會貫通,使作品具有深厚的人生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