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期我對如何搭建紫砂藝術平臺做了很多的設想和規劃,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設想和規劃逐步得到了落實,一個行業平臺的形成有助于推動紫砂藝術家創作,提升知名度和利益保障,并在國家文化建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紫砂壺制作技藝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的一個項目,和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民俗、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醫藥等類別的項目相比,因為形成了紫砂壺這樣的實物作品,更易于比較直觀、有形地展開交流,留下印記和喚起印象。
同時,與傳統美術這一類別項目相比,紫砂壺除了能帶來美的享受,更因為它具備喝茶的使用價值,帶給使用者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高頻展示的可能。而傳統醫藥因為涉及醫療,在海外有審批準入的問題,大面積交流和推廣存在天然的溝壑。
傳統戲曲、曲藝等在轉換成其它文化背景成長的族群接受的東西時,需要大量的翻譯工作,其中為了把傳統戲曲和曲藝翻譯成其他族群通俗易懂的東西,需要高水平的翻譯人才,這種人才鳳毛麟角,不易尋找,要推廣的難度可見一斑。
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體育游藝和雜技等作為具備表演或者欣賞性的類別,需要在大型場合展示,更多時候屬于群體類別活動,聲色之美,唯難以個性保存,壯觀有之,但針對個人的影響會隨著時間衰減,如果交流中使用的是紫砂壺,個人可以保存、可以觀賞、可以使用,對個人的影響將是一個持續不間斷的過程,能夠久遠。
今年是中美乒乓外交48周年,中美兩國都舉行了很多的慶祝活動,這是人類外交史上的一個經典,是小球推動大球的一個傳奇,官方搭臺、民間唱戲,開啟了世界兩個大國交往的新紀元。官方搭臺最終實現兩國人民友好,還是需要兩國人民之間持續多方位接觸交流。世界各族群之間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專屬自己的文化體系,文化差異是族群間差異的最大元素,增強文化交流是族群間互信的最佳途徑。
基于紫砂壺和其它非遺類別展現形式、影響路徑等的不同,是非遺項目中易于進行海外交流的項目,在國家大力推動文化建設和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紫砂藝術家應該一馬當先,承擔起到海外去進行文化交流的責任,對全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的藝術家、了解中國藝術家的作品等各個方面具有相當的益處。
所謂紫砂藝術家海外交流的黃金時代,主要有國家支持,此為天時。目前對于非遺,國家體系相當完善,各級政府在文旅系統搭建了非遺中心,指導和推動保護、傳承和創新,并撥出經費支持海外交流,有的地方還通過地方立法促進交流。現在到海外作交流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可以更方便地了解海外情況,語言障礙越來越小,中國的崛起讓更多的海外機構愿意和中國藝術家打交道,此為地利。中國藝術家的見識隨著國家的興起、民族的自信也越來越強烈,愿意到海外去,做展覽展示,讓自己的作品被海外相關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等收藏,甚至能在藝術創作上和海外藝術家互通有無,得到藝術創作啟示,此為人和。
已經開始進行海外交流的藝術家應該把海外交流的經驗和經歷,和尚未出海的藝術家進行分享,一枝獨秀不是春,滿園春色才是春。中國紫砂藝術家應該組團出海,掀起紫砂藝術風潮,把紫砂壺藝術品打入海外市場,被海外收藏家接納和認可,進入海外主流藝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