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敏
摘 要:分析夸美紐斯教育思想中矛盾性的體現,并探討引起夸美紐斯教育 思想中存在矛盾性的原因。
關鍵詞:夸美紐斯;教育;時代背景;世界觀
夸美紐斯是十七世紀捷克著名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改革家,代表作有《大教學論》、《母育學校》、《泛智學校》、《世界圖解》。1632 年夸美紐斯撰 寫的《大教學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系統的、獨立形態的教育學著作,是獨 立形態教育學的開始。夸美紐斯被譽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近代教育之父、系 統的教育學之父,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夸美紐斯的教育 思想中存在一定的矛盾性,這種矛盾性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與夸美紐斯 生活的時代背景及他的世界觀有密切聯系。
一、夸美紐斯教育思想的“矛盾性”的體現
(一)“泛智”思想與普及教育的目的和程度的矛盾性 “泛智教育”是夸美紐斯教育思想中極其重要的內容。要求“把一切事物 交給一切人”。“泛智”思想實際上是使所有人都竭盡個人的能力學習和積累
所有的知識,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因此,夸美紐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 想,認為一切男女青年都應該進入學校,不僅有錢有勢的人的子女應該進入學 校,而且一切城鎮鄉村的男女兒童,不分貧富貴賤,同樣都應該進入學校。夸 美紐斯的這種要求在當時和現在看來都是具有進步意義的。但是,夸美紐斯對 教育的目的和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他認為有錢有勢的人的子女接受教育的目 的是為了更加有智慧,成為領袖人物;地位較低的人的子女接受教育的目的是 為了聰明、謹慎而自愿的服從領導;婦女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家 庭,也就是人和人接受的教育和由此獲得的教育結果是不同的,與夸美紐斯 “泛智”思想是矛盾的,并沒有使所有人都竭盡個人的能力學習和積累所有的 知識。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人,都學習所有的教育內容,教育內容和教育對 象之間并不是平等的,這一教育思想,與他矛盾的世界觀說相聯系的,雖然人 文主義深刻影響使其具有強烈的民主主義觀念,但是夸美紐斯仍未能擺脫基督 教的世俗觀。
(二)教育目的中的矛盾性
夸美紐斯對教育目的的看法是有矛盾的。夸美紐斯根據宗教的世界觀,指 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為來世生活做好準備,認為人的終極目的是來世、永生,今生只是來生的一種準備。但是,在《大教學論》中又滲透著現實性的教育目 的。這表現在他認為,人是上帝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創造物。人要成為 理性的動物,人要主宰萬物并利用萬物來過好現世生活,就要通過教育使人認 識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德行和信仰。人要為永生 做好準備,就要重視和過好現世的生活,而充分實現現世生活,也就是充分實 現和體現人的特性。我認為,教育是一個終生的過程,今天的教育不可能為 “永生”做好充足的準備。但是今天的教育應該能夠為明天做準備。要想達到 “永生”,那么我們必須要奉行“終生學習”“終生受教”的教育理念。
二、夸美紐斯教育思想矛盾性的原因
恩格斯說:“每一時代的理想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在不同的時代具
有不同的形式,并因此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內容。”夸美紐斯教育思想中所體現 的矛盾性以其生活的時代背景有密切聯系。夸美紐斯生活在新舊兩種社會的交 替時期,新舊思想都對它有強烈的影響。
(一)夸美紐斯生活的時代背景 十六世紀初的宗教改革運動強烈批評和譴責天主教控制下的舊教育對歐洲
近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得影響;十七世紀西歐很多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迅速 地發展,經過文藝復興運動以后,教會的實際社會政治統治明顯削弱,近代世 俗國家制度逐漸形成為人們擺脫封建專制和教會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思維啟蒙和 理論基礎;文藝復興時期自然科學的發展取得了重大發展并迅速傳播,有力地 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但是,十七世紀的歐洲,封建制度仍占統治地位,宗 教神學的世界觀和經院習氣仍然束縛著人們的頭腦,這種新舊思想的矛盾也體 現在夸美紐斯的世界觀中。
夸美紐斯是歐洲封建社會的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時也是資產階級新時期最 初的一位教育家,他生活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他的教育思想是時代的產 物。任何一個人的觀念和思想都逃脫不了時代的影響。夸美紐斯生活在文藝復 興和啟蒙運動的中間時期,這是歐洲歷史新舊制度交替的過渡時期,封建主權 和教會神權的統治基礎在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的沖擊下雖有所松動,但資本 主義的根基在這時還不牢固,在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中,也體現其鮮明的時代 特色,既有對美好社會的向往,也有對現實的無奈,既有對人性的張揚,也有 對上帝的眷戀,既有充滿深切的人道主義的關懷,也蘊含著強烈的宗教意味。
(二)夸美紐斯的世界觀 1、夸美紐斯的世界觀具有強烈的民主主義思想,認為世界上的民族和國家 一律平等,對窮人爭取生活的愿望表示深切的同情;夸美紐斯他在《信仰的 必要》一書中寫道:“我整個一生不是在祖國,而是在流浪中度過的,我的 住所時時在變動,沒有一個地方我永久居住過。”夸美紐斯一生對祖國念念 不忘。夸美紐斯具有很強的民主精神,雖然他從未使用過民主主義這個詞 匯,但這種民主精神表現在他對教育對象、教育內容以及教育制度的看法 上。夸美紐斯認為:“不僅有錢有勢的人的子女應該進入學校,而且一切城 鎮鄉村的男女兒童,不分富貴貧賤,同樣應該進學校。” 2、夸美紐斯的世界觀具有人文主義的思想,認為是上帝最崇高、最完善、 最美好的創造物,反對天主教的原罪說,反對以神性壓抑人性,認為人是生 來具有天賦的。這種天賦,既表現在人身上自然存在的學問、德行和虔信的 種子,而且正由于具有這樣的種子,人便有獲得有關萬物的知識,培養完善 德行,形成對上帝虔信的可能。夸美紐斯肯定人的智慧和能力,重視現世的 生活。夸美紐斯繼承了前人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以來人文主義的成果,人文 主義基本內涵是否定教會和教皇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的基礎上完成的。人文 主義以人為中心文化,夸美紐斯認為女性也有受教育的權利,他主張順應兒 童的天性,不用逼迫和體罰的強暴手段。3、夸美紐斯具有基督教的世界觀,夸美紐斯是基督教新派的領袖,他虔信 上帝,贊頌宗教教育的力量,在他的著作中大量引用《圣經》或以上帝口吻 闡述各種問題。綜上,夸美紐斯世界觀的矛盾性是其教育思想中矛盾性的根 本原因。宗教對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影響很深,在《大教學論》中通篇都能 看出宗教的色彩。如創世說、原罪說、救贖、天國和永生等,在夸美紐斯的 著作中都有很完整的表述。在《大教學論》前四章中,夸美紐斯依據圣經,
參考文獻
[1]李明德,西方教育思想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吳式穎,外國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張斌賢 王保星,外國教育思想史2009
[4]高瀟瀟 夸美紐斯思想來源分析
[5]胡鳳霞 淺論夸美紐斯教育思想的宗教體現及其繼承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