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拉姆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社會不斷進步的巨大動力,這就要求廣大教育者必須要注重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以便更好的滿足人才長遠發展的實際需要,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效性。而小學漢語言素質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廣大教師只有采用創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為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進一步提高小學漢語文素質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漢語文;素質教育;創新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小學漢語文教學面臨著全新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如何實現小學漢語文素質教育的創新發展已經成為廣大教育者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鑒于此,廣大教師必須要采用創新的教學手段和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學習漢語文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實現漢語文教學和素質教育的雙重目標。本文針對小學漢語文素質教育如何實現創新進行分析和研究,闡述了具體的實踐途徑,僅供大家參考。
一、創新教學的主要類型
1、啟發型
疑問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問題意識和探索精神,才能為強化自身的創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型教學手段來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發現更多的問題,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使下進行探索和思考,進一步促進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1]例如,在教學區編小學漢語文教材中《美麗的秋天》時,為了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案設計:(1)通過課文題目,引發學生去思考,作者為什么會以此為題?(2)通過文中的關鍵詞句,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詞語的意思。(3)通過整篇文章的學習,教師提出文章所要表達什么樣的主題?作者烘托主題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等等,讓學生在有效問題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思考,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性的發展。
2、討論型
在學生思考完畢后,為了對學生的想法進行驗證,教師需要利用課堂討論開展教學活動,以此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表達能力。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法或任務驅動法等形式強化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促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在對自身想法進行驗證的同時,也能發現新的問題,這對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是極為有利的。
3、誘導型
誘導型教學方式是指教師通過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來誘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進行聯想,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自主參與漢語文素質教育的積極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情境教學法或游戲教學法,以此增強漢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二、小學漢語文素質教育如何實現創新
1、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教學理念更加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漢語文課堂一片死氣沉沉,不僅降低了教學質量,而且還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此,廣大教育者必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正確理念,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中,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進一步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2]此外,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空間,以便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區編小學漢語文教材中《生命的立起》時,教師需要讓學生對生命進行深入思考,利用課余時間對相關資料進行搜集和整理,可以從生命的起源、熱愛生命、生命的本質等內容進行素材整理,讓學生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分享,在強化學生認知能力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
2、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
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是一種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下才能很好的學習記憶知識。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可以建立在游戲的基礎上,用有趣的游戲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漢字拼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方案:(1)教師在課前準備好各種有趣的字拼音圖片和一個鈴鐺,在講解完之后,將學生分作幾組,每一組學生派出一位成員做代表,進行競賽游戲。(2)教師舉出圖片,讓學生開始搶答,最先搶到鈴鐺的一組讀出圖片上的拼音,回答正確的一組加分。(3)以此類推,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組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激勵沒有得到獎勵的同學繼續努力,爭取下次能夠得到獎勵。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且還能發散自己的創新思維,這對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
3、強化師生間的有效互動
討論式教學是素質教學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要怎樣在討論的過程中吸引學生注意力,也是廣大教育者重點研究的內容之一。鑒于此,廣大教師必須要注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引導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從而為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可靠的保障。[3]例如,在教學區編小學漢語文教材中《小白兔與小灰兔》時,教師可以圍繞課文內容設計有效問題,比如:如果是你幫老山羊挑了白菜回家,你會選擇白菜種子還是白菜呢?那如果你不懂怎么種白菜,怎么辦?然后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中充分討論的機會和空間,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和分析,接著讓學生對討論結果進行分享。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即時評價,以便讓學生及時發現自身的問題和不足,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漢語文素質教育作為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對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和滯后性,不僅難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還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作為一名小學漢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將漢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有機結合,通過采用創新性的教學方式來實現教學目標,以便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實際需要,從而為實現小學漢語文素質教育的創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喇潤蘭.探索小學漢語文素質教育如何實現創新之我見[J].教師教育,2018(09).
[2]周多.淺談小學漢語文素質教育如何實現創新[J].教育探索,2017(06).
[3]王光地.淺談素質教育與漢語文創新教育[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