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昭
摘 要:我國技工學校的重要教育課程就是計算機網絡教學,目前,技工學校的計算機教育模式還存在著部分教學問題,因此,必須要對技工學校的網絡計算機教育模式進行優化改進,提高技工學校的計算機教育質量。本文主要針對我國網絡計算機專業的課堂教育特點,以教學層面來分析改革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模式的具體實用性,探討了在物聯網時代下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實踐思考。
關鍵詞:物聯網;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
當前,社會科技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計算機網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地提升,所以在這種大形勢下,應用型技工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教學的改革,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保證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有效性。在進行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計算機網絡課程中所蘊含的知識較多,并且更新十分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能夠對所教授的內容不斷地進行學習,使自己能夠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能夠表現出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靈活應對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多種問題。因此高校在計算機教師隊伍的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對教學的培訓以及教學資格的審核。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基礎理論知識,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
2 物聯網時代下的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
在物聯網時代下,實施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首先,通過互動交流,提升學生對于物聯網的基本興趣。其次,需要增大硬件技術方面的投入,再配合上積極的改革課程體系以及增強理論和實訓課程,這樣就可以完善教學改革,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機網絡方面的知識。
2.1基于交流互動,增強學習興趣
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和互動,是基于尊重學生的想法的理念,從而讓學生真正的敢想與敢說,從而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這樣才可以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還需要積極的改變其觀念,基于學習者的身份,讓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到其中,這樣才可以引導學生主動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針對所學的知識做好及時的理解與消化。
2.2加大硬件技術,滿足物聯網要求
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的持續發展,大量數據在導入環節都是基于手工輸入和文件導入,這樣在運用軟件系統以及推動技術發展中難免會有制約情況的出現。如果數據接收方式較多,就可以將其對應的范圍進行適當的擴大。在當前的后硬件時代下,人們開始對硬件的開發和運用加以關注,同時也明確了對軟件開發的關注。但是因為學生基本上都沒有清楚的了解硬件產品,所以,這樣就可能引發脫節的問題,進而導致軟件和硬件發展受阻。那么,通過物聯網應用案例的合理使用。如針對超市之中的射頻掃碼系統,在理論技術支撐下,在日常生活之中融入硬件知識,直接在超市日常運營管理之中通入數據采集任務,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數據來源的認知,同時也能夠強調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因此,在對應的教學環節,還需要實現感知網的有效應用,在成熟之后,才可以通過軟件技術教學,從而順利的朝著物聯網過渡,否則,如果新一批學生出現,就會再一次的進行針對性培訓。
2.3積極改革課程體系
傳統的網絡技術課程具有物聯網的網絡層和應用層的知識與能力,所以就只需要開設一些感知層的課程。考慮到感知層本身所涉及到的知識面較為廣泛,再加上學生學習時間有所限制,就算是物聯網專業的學生也無法全面理解感知層,其往往會有一定的偏向性,如果依托于電氣工程開設物聯網專業,其往往會偏向于硬件方面。但是針對計算機網絡而言就會偏向于軟件方面,我們就需要面向感知層課程作為網絡技術專業的拓展課程,并且實現《射頻識別(RFID)技術與應用》、《嵌入式系統Linnux》、《無線傳感網絡技術與應用》等開發,這樣就可以擴充網絡技術專業的部分專業核心課程內容。如《綜合布線技術》、《網絡安全技術》增設對應的物聯網內容。這樣就可以推動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對于物聯網相關技術的掌握,同時也能夠讓畢業生能夠勝任相應的崗位。
2.4增強物聯網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
傳統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開設了專業的理論課程以及對應的實訓課程,但是其都是直接關聯到計算機網絡,還沒有涉及到物聯網方面的內容。因此,在新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計劃的制定中,就需要與物聯網技術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相互結合,這樣就可以實現對物聯網相關技術課程的選擇。如傳感器網路基礎、射頻識別技術以及無線網絡技術等課程,就可以實現學生對于物聯網相關技術的掌握,并且也能夠推動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發展,進而更好的服務物聯網的相關產業。
對于當前的教育來說,培育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是關鍵,所以,為了達成要求,就需要實現實驗課程的有效開發。同樣,為了成為專業技術能力強的人才,還需要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實驗操作完善。針對當前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基于原本的網絡實驗,還需要分析其實際的實驗。但是因為對物聯網技術綜合性的分析之后,其實驗內容囊括的較多,基于其實際的掌握情況、基礎能力以及對應的知識,就可以考慮到接入層、網絡層以及應用層等相關內容的添加處理,如無線傳感器應用實驗等,這樣就可以實現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調整。
3 結論
在對應用型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過程中,計算機網絡是當前學生所喜歡的課程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能夠不斷地轉變教學方法,這樣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團隊意識能夠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綜合素質與能力也能夠得到較大的提升,因此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需要能夠與學生的實際需求聯系起來,并且能夠不斷地加強對學生的改革,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任乾華,陳營華.《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基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下[J].中國高新區,2017(19):45-46.
[2]楊雪,姜強,趙蔚.大數據學習分析支持個性化學習研究—技術回歸教育本質[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6(04).
[3]李紅,靳華中.物聯網環境下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群教學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7(06):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