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忠坤
摘 要: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藝術在日常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能使各國工藝美術的水平得到一個新的境界,各國需要站在一個全新的視角上來考慮工藝美術的創新與傳承問題。大多數國家的工藝美術具有比較悠久的歷史,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得到了不斷的提升與進化,然而,當今時代許多國家的工藝美術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因此,在高校內創新工藝美術相關課程的內容,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文化,具有深刻的意義。本文將以北海藝術設計學院為例,淺談絲路沿線—工藝美術課程的開發應用。
關鍵詞:一帶一路;工藝美術;創新與傳承
一、教學背景及現狀
隨著新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文化受到不斷地沖擊,許多的優秀的工藝技巧逐漸被淘汰,一些遺留下的工藝技巧也會由于各種原因而喪失其特有的性質。作為世界各國文化的包容者和接收者,學生更應當了解工藝美術的文化。作為藝術類院校,在我校工藝美術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只要求學生能夠了解傳統的工藝技巧,還需要學生對于這些工藝技巧進行不斷的分析與變通。因此,在工藝美術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當代的工藝美術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基礎的工藝美術技巧,還要根據時代的特性幫助學生設計出具有現代特點的作品。無論是對于學生而言,還是對于教師而言,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文化不斷交融的背景下,教室對工藝美術的教學方式需要符合其經濟發展的特點,也要充分地滿足其他國家對于工藝品的需求。文化對經濟具有反作用,在我校的工藝美術教學當中,學生能夠包羅萬象地學習相關的工藝美術課程,對我國藝術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具有一定的真實性[1]。
二、工藝美術的教學意義
(一)工藝美術的教學內容
傳統的工藝美術,由于受到時代等條件的限制,大多數是通過傳統的工藝技藝創造的。像絲路沿線的東亞國家,工藝美術的生產前期大多是以手工操作為主。雖然生產效率較低,但是制作相當精美,這便決定了每個工藝品都具有其獨特的特色。新的時代,不論是我國還是他國,工藝品的生產方式也有了較大的改變。現代工藝品生產開始采用機械化的方式,利用先進的技術,結合傳統的手工工藝使得工藝美術的生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也大大提高了工藝美術生產的效率以及產量。
工藝美術的教育是以傳播設計理念為主的,教育內容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教育強調了設計的實用性以及與生活的貼近性。我國工藝美術要求設計的工藝品不僅僅只符合大眾審美的要求,還要符合日常生活的需要。工藝美術品不能是僅僅是用作觀賞的,還需要具備其獨特的功能。因此,高校不但要注重發展本國的藝術文化,還需要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地學習其他國家各個民族的文化[2]。
(二)絲路結合工藝美術課程的意義
傳統絲路的建設是為了溝通沿線各國家之間的經濟與文化往來。絲綢之路所跨國家之廣決定了其貿易影響的廣泛性。絲綢之路的設立,便利了沿線各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對于沿線顧客而言都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貿易優勢。隨著當今時代經濟的不斷發展,絲綢之路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陸上這一個途徑,而是又增添了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具有時代性的內容。
工藝美術與其他相關的課程不同,更多的是側重于工藝品生產者的設計理念與設計技巧,這也說明我校在進行工藝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和實踐動手能力。隨著新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文化不斷受到沖擊,許多的優秀的工藝技巧已經逐漸被淘汰,更需要學生主體作為新的一代,傳承傳統工藝美術,發展自身的藝術綜合素養。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的建設倡議,引領著經濟發展的浪潮,沿線國家的文化逐漸交融,人們對了解其他各國藝術文化的需求應運而生。而作為倡議,這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這個機會,傳遞工藝美術課程的豐富內容,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達到對學生藝術文化素質方面的培養。
三、工藝美術課程教學方案
(一)符合時代特征
首先,工藝美術教育的發展要符合時代的特征,具有時代的特色。隨著社會不斷變革,傳統的工藝美術教育也需要得到改變。當代的工藝美術教育需要使得學生創造出具有新的時代特色的作品。對于當代的人們而言,儲存工藝品,并不僅僅是為了留作觀賞,更多的是為了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品味,以及對于新時代的時代特色的鑒賞。有關工藝美術教育方面的學校需要從根本出發,通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來提高學生的質量。大多數工藝美術方面的專家年齡都偏大,無法與新時代接軌,這便直接阻礙了學生對于具有新時代特色的工藝美術教育的學習。因此,學校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能夠接觸新社會,新時代的途徑,使學生站在新時代的立場上來思考作品,設計作品[3]。
(二)結合理論與實踐
在工藝美術的教學過程中,高校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只是單純掌握理論知識,對于工藝美術這一門學科而言是遠遠不夠的。雖然工藝美術的教學是以設計理念為基礎的,但是在學習過程中也需要結合現實生活。因此,在工藝美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校不僅要保證基礎理論知識課程的完整,也要增添一些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課程。絲路沿線國家的工藝美術文化教學要符合沿線國家對于工藝品的貿易需求。學校還可以增添適當的市場調查等活動,讓學生親自的融入到市場中,感受市場的氛圍,從而了解到沿線國家對于工藝品的需求點。
四、結束語
高校在工藝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分析時代發展的要求,通過絲路沿線國家傳播的文化不斷擴充自己的文化軟實力,使得本國的工藝美術發展水平能夠得到飛躍。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要根據當今時代對于工藝美術要求來改變教學和學習的方法,也滿足其他地區對于工藝品的要求。隨著國家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與提高,工藝美術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高校只有不斷提高工藝美術的教學水平,才能與時代的需求相接軌。
參考文獻
[1]李曉瑜.“絲綢之路”文明與工藝美術的裝飾審美變遷研究——以絲綢用金裝飾在五代宋金元時期的發展轉折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7(10):130-132.
[2]黃佳敏.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德化陶瓷工藝美術品文化走向[J].美術大觀,2017(1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