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
摘 要:風力發電是唯一具備產業化的可再生綠色能源,也是目前全球能源短缺和環境保護需求的大背景下比較切合綠色生產這一相關主題的項目。我國也是支持及鼓勵發展可再生綠色能源。雖然風力發電本身是綠色的,對環境較為有好,但是風電的發展對環境也會產生一些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本文介紹我國陸上風電場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提出了相應的有效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陸上;風電場;環境保護;控制措施
1 發展風電的意義和基本情況
目前我國風電場大規模建設的主要原因,是調整現有能源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結構比例的需求大幅增加。從規模上看,控制煤電已經成為能源結構的基本趨勢,在水電開發生態影響較大、核電開發周期過長、其它新能源總體規模偏小的狀況下,發展風電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促進產業發展和實際環境影響等各方面綜合判斷,都是改善現有能源結構的最具可行性的發展方向。
目前我國開發的主要以陸上風能為主,然而陸地風能因受到可開發地區少、風場占地面積大、電能不宜長途輸送和環境保護的限制,發展空間有限。我國內陸風能資源較為豐富的區域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其它各省均有分散式開發的風電項目分布,但“三北”地區的電網系統相對薄弱,隨著風電的規模化發展,大規模風電并網對電能質量和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影響正在顯現。
2 陸上風電主要環境影響及控制措施
2.1 選址要求
陸上風電場場址區一般要求不得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候鳥或其他重要物種遷徙通道等生態環境敏感區,風場選址需符合省市主體功能規劃和地方生態功能區劃。風機通常布置于山脊,要求避開人口密集的村鎮。
2.2 陸上風電場常見的環境問題和控制措施
(1)風電場選址與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重要濕地等生態敏感目標有重疊,采取的措施為:嚴格按照相關管理規定,調整風機處于敏感保護目標范圍外。
(2)風電場水土流失類型以風力侵蝕為主,水力侵蝕為輔。施工期間挖土與回填土工程,將破壞地表形態和土層結構,導致地表裸露,損壞植被,損害土壤肥力,導致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為:在設計中通過合理選址,采用少占地、占劣地等措施,避免不可逆的影響;調整機位避讓重要物種;對保護物種采取移栽、假植等補救措施。
(3)施工便道、臨時堆場等臨時施工跡地生態影響大,造成水土流失和生物棲息地破壞,采取的措施為:嚴格控制施工范圍,施工結束后采取專項生態修復措施,對施工跡地進行植被恢復;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控制水土流失。
(4)施工期水環境污染,風電場建設多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現場不設現場攪拌設施,水環境影響主要為施工機械沖洗及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它的處理方式與一般工程項目類似,采取常規水污染防治措施即可。
(5)對鳥類的影響,風機運轉產生的噪聲為穩態固定聲源,不會對鳥類產生突發驚嚇,持續恒定的噪聲和氣流短期內會導致鳥類在臨近風電場區時產生趨避效應,長期來看鳥類對風機噪聲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鳥類的其它影響還有遷徙候鳥在起飛和落地過程中,極少數鳥類有撞擊風機的情況存在,在風電場選址時,要盡量回避鳥類棲居地和鳥類遷徙路線,減少對鳥類生活的影響。
(6)風機噪聲影響,風電機組噪聲主要來自空氣動力學噪聲、機械噪聲及結構噪聲。發電機和齒輪箱是機械噪音的主要造成者,其中齒輪箱是主要噪音源,如果技術水平較高,也可以大量消除機械噪音。噪音通過風和風輪機結構部分向環境傳遞,距離風輪機越遠,噪音越低。在通常情況下,風力發電機的噪聲相當于夜間安靜室內的噪聲水平。根據已有風電場的實測數據,運行期風機噪聲最大影響范圍一般在300米之內,只要在選址時考慮居民住宅等噪聲受體與聲源距離在此范圍之外,對聲環境影響即可接受。
(7)升壓站電磁影響,電力運行設備都或多或少會產生電磁輻射污染,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磁輻射主要來源于發電機、變電所、輸電線路等3部分。風輪機能夠干擾的通信頻率較多,潛在受到風輪機干擾的通信類型主要有電視接收、微波通信、無線通信等。危害預防風力發電機電磁輻射要控制在設計環節,設計和制造時要防磁、防輻射,選材是降低輻射的關鍵。風輪機的參數和相關無線電系統參數等,是風電場建設中必須要考慮到的。
3 陸上風電環境影響小結
風電作為新能源產業的一個代表性的產業,在我國發展較為迅速,在發電領域的作用也是日益增大,由此可大幅降低碳排放及破壞環境的氣體產生,是名副其實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既保護了環境又優化能源供給結構,一舉兩得。不過在建設風電場時,也應當關注本文提到的問題,只有控制才能更好的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真正的實現綠色能源,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偉、黃志民.淺述環境影響評價在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中的作用[J].環境科學導刊,2013(1):25-26.
[2]賈秀芹.李在卿.風電場建設和運行中的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3(4):31-33.
[3]郝乾程.關于加強陸上風電項目建設環境保護管理的探析[J].能源科學,2018(9):38.
[4]周艷芬,耿玉杰,呂紅轉.風電場對環境的影響及控制[J].湖北農業科學2011(7):2643-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