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庭瑋



摘 要:對南寧市2018園博會羅漢松園進行實地考察研究,記錄植物配置組團中的物種、大致數量、應用空間、質感形態。得出羅漢松園植物共31科39屬39種,常綠喬木3種常綠灌木12種落灌木木6種,其中革質14種、膜質1種、紙質3種。多年生水生植物12種,多為革質高級感較強。葉片較大7種,較小5種。羅漢松為全園骨干樹種,占喬木類數量的90%以上。羅漢松園設計以細膩植物作為主體將空間氣氛烘托禪意與靜態感更加濃厚,接近日式景觀。并運用植物質感營造空間,將有限空間進行塑造,擴大景深感。其中植物組團運用同質提升或對比,使得不同的質感美得以恰當表達。并均衡不同質感植物的類型、比例以達到和諧過度。通過分析其植物質感設計手法,以期為今后植物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南寧園博會;質感;植物配置
一、引言
過去,英國造園家克勞斯巧(Brian Clouston)曾說:園林設計歸根結底是植物材料的設計,其目的就是改善人類的生態環境,其它的內容只能在一個有植物的環境中發揮作用[1]。然而時代的變遷,使得這句話在如今引用有些偏頗,但是植物在景觀中的重要性還是毋庸置疑的,植物是景觀的主體之一。其中植物的質感在現代植物景觀設計中也屬于十分重要的因素,是植物景觀設計中必須要考慮的部分。掌握植物質感及其在植物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能夠使設計師植物設計水平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同時也能夠使植物景觀設計達到更好效果,增強植物景觀設計藝術感。將植物設計與場地設計在腦海邏輯中同步進行,能夠對景觀設計師把控場地最終效果的起到積極作用。
二、南寧園博會羅漢松園植物現狀
通過調查羅漢松園植物物種,并進行分析整合得出羅漢松園植物共31科39屬39種,其中常綠喬木3種,占植物種類的7.6%,其中羅漢松作為園林主題(植物骨架),無落葉喬木。常綠灌木12種,占植物種類的30.7%。落灌木木6種,占植物種類的15.4%。一二年生植物4種,占植物種類的10.2%。多年生植物12種,占植物種類的30.7%。單純以植物種類多寡分析,常綠灌木與多年生植物占羅漢松園內大部分。以實地調查對于植物的運用情況,常綠針葉樹種羅漢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Thunb.)D.Don)為全園骨干樹種,占喬木類的90%以上,其目的是為了突出羅漢松的主體地位,避免其它樹種干擾其精神表達。其葉小質感革質給人精細優雅獨具高級感,但其樹皮樹干較為粗糙,兩者結合其不僅沉穩內斂且有女性的優雅情調(圖1)。另外兩種常綠闊葉喬木紫錦木(Euphorbia cotinifolia L.)種植于山地部分。菩提樹(Ficus religiosa L.)古建區栽于古建區入口,只有一株,古典意境濃厚。
羅漢松園內多年生物多為水生,其中運用較多的為巴西鳶尾(Neomarica gracilis)梭魚草(Pontederia cordata L.)。以 美人蕉(Canna indica L.)、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水鬼蕉(Hymenocallis littoralis(Jacq.)Scalisb.)、風車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L.subsp.flabelliformis(Rottb.)為點綴,以風車草陪狐尾藻,美人蕉于前景,香菇草點綴其間。其中革質、膜質、紙質葉片分別占12種多年生水生植物比例的83.3%、16.7%、0%,多為革質高級感較強。葉片較大7種,較小5種。形態為長葉型地被3種、挺水長葉型水生4種,與細葉浮水植物5種。
羅漢松園內主體其實是灌木與羅漢松搭配形成的景觀,考察研究羅漢松園的植物的形態、質感還是得從這里著手。羅漢松園共有灌木18種,其中常綠灌木12種占灌木物種數量66.7%,落葉灌木6種占33.3%。其中革質14種、膜質1種、紙質3種,可知灌木主要以革質葉片為主,且葉形都相對較為精細,基本無粗糙形態與質感葉片,葉片顏色以黃綠、綠(一墨可含五色,綠色也深淺明暗不一凸顯出顏色層次)為主,紫色為點綴,其中紫色葉片為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其中胡椒木(Zanthoxylum piperitum)米仔蘭(Aglaia odorata Lour)梔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杜鵑花(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雞蛋花(Plumeria rubra L.cv.Acutifolia)5種灌木葉片長勢挺拔向上且葉片革質,優雅高貴之感較濃。其中被修剪成球狀(似日式園林植物造景手法的修剪灌木)一共11種灌木,其中常綠灌木8種,落葉灌木3種。有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金邊黃楊(Buxus megistophylla)杜鵑花(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鵝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Harms)龍船花(Ixora chinensis Lam.)米仔蘭(Aglaia odorata Lour)彩葉山漆莖(Breynia nivosa(Bull)Small)芙蓉菊(半灌)(Crossostephium chinense(L.)Makino)假連翹(Duranta repens L.)。其中革質9種、紙質2種。球狀灌木與羅漢松質感基本一致偏精細優雅,多為高級感較強的革質,且葉片相對較小,葉片大小變化只是在精細內偏移,總體感受不變但是有具有些許對比突出。
三、羅漢松園植物配置的質感分析
(一)植物質感提升分析
(1)通過合理的同質應用,加強植物和搭配物本身的質感效果。羅漢松園中在粗糙質感的組石周圍種植水鬼蕉、吊蘭等長葉地被植物,黃石與周圍配植的植物雖有顯著不同,但有某些共性,塊石與長葉型地被水鬼蕉等蘭科植物的粗糙 、粗獷的質感相互提升,在質感上達到了統一,且蘭科植物的革質的葉片也可使得粗糙質感提升中存在著高級感,共同顯示出了一種高級粗獷美,遠遠超過了單一素材。而細膩質感的同質使用也讓氛圍更加雅致,空間感受變得更大(圖1)。
(2)通過對比突出植物的質感效果提高質感效果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通過質感的對比,使各種素材的優點得到突出。質感的對比包括粗糙與光滑、堅硬與柔軟、粗獷與細膩、沉重與輕巧的對比等等。羅漢松園內較為細致米仔蘭(Aglaia odorata Lour)等小葉灌木,在粗獷的黃石襯托下更顯現其精美,在不同的質感對比中產生了美。
(二)質感臨近搭配分析
(1)羅漢松園在一個設計組團中盡量均衡地使用3種以上5種及以下相對不同質感類型的植物。如不同質感的植物種類太少,布局會顯得單調,使觀賞者產生無味、疲勞的感覺;但若種類過多,布局又會顯得雜亂,其運用種類的恰當可以給人以舒適的美感。
(2)選用不同質感的植物材料時,要注意相互間的比例大小,不同質感的植物組群不宜過多。過渡需自然,比例大小適當,當采用中粗型的植物材料作為粗壯型和細小型植物的過渡材料時,植物的主要部分必須與相鄰植物有聯系之處,以防過渡過于突然,導致景觀布局零亂。羅漢松園轉角的一處質感過度(圖3),均衡地使用葉片最為細小且膜質的波斯頓蕨,過度到革質且葉片相對較大的紅花檵木,最后再到達粗糙質感塊石,并與其后粗糙的羅漢松枝干呼應,粗壯型、中粗型及細小型植物,進行種類、方位及量上的合理配置。
(三)植物質感營造空間分析
(1)通過質感的對比與調和營造空間氣氛統一的質感可協調多變的空間,使空間產生柔和、平靜和舒適的美感。相反,應用多樣的質感對比則可以活躍氣氛,突出主題或引人注目,如東南亞園林與日式園林的氣氛對比。羅漢松園植物配置與日式園林風格有些相近之處,運用較多細膩葉片較小的植物,且修建成橢圓狀。
(2)利用質感改變空間尺度感和景深人對空間透視的基本感受是近大遠小,近清楚遠模糊。[2]因此,在特定的空間中,把質感粗糙的植物材料作為前景,把質感細膩的植物材料作為背景,可以加大景深,擴大空間尺度感,相反的設計則可以縮小景深和空間尺度感。[3]羅漢松園便運用了這一配置手法(圖4),美人蕉其葉較大且革質質感粗糙,作為前景可將視覺拉近,而其后主題為細膩質感植物,使得水池尺度似乎都變大了許多。
(3)利用質感實現空間的變化,羅漢松園是一個半封閉空間,影響其空間感官的植物元素是葉片大小、葉片疏密,植物枝干形態等。不同質感的植物所占比重應不同,其空間大小相適應空間感受也不同,而羅漢松園其主要的細膩質感的小葉植物占了絕大部分。粗壯型植物能吸收視線,“收縮”空間。所以在有限場地的羅漢松園中,細小型植物居多,即使是質感對比變化,也是在小葉中相對選擇。整體的空間感受更大,且景觀雅致整潔。
參考文獻
[1] Clouston,Brian.Landscape design with plants[M].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1992.
[2]尼古拉斯.T.丹尼斯.景觀設計師便攜手冊[M].劉玉杰,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WALK T D.Planting design[M].2nd Ed.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