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燕
摘 要:我國進入新時代,社會矛盾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對于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要求日益增強。服務型政府是指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根本目標,緊緊圍繞提升人民滿意度開展工作,通過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來建設職能科學、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因此新時代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完善社會治理,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的必要途徑和關鍵環節。
關鍵詞:新時代;服務型政府
一、服務型政府的內涵
1.“服務型政府”的執政理念
服務型政府的執政理念與以往的執政理念不同,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民群眾對于社會管理的參與熱情不斷提高,不再是以前的被管理,被要求,而是想要以主人公的姿態來參與管理,所以,服務型政府的執政理念也從原來傳統的單純管理、控制、制約,轉變為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群眾當成社會的主人,公權力的執行者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領導者的一切行動也都是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從而在工作中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服務”二字,這也是服務型政府與與以前的執政理念的本質區別所在。
2.“服務型政府”的職能范圍
與以往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不一樣,當時的政府職能很大,要管理的事物和范圍很多很廣。服務型政府則認為在發揮政府的充分作用之外,還應該充分發揮市場這一“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尤其是在經濟發展發面,認為政府不應該管的太多、管的太死,要適當的簡政放權,要給市場足夠的發展空間,讓“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相互配合。當然,雖然“服務型政府”的職能范圍正在縮小,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職能越少越好。相反,它強調日益詳細和完善的政府職能,例如需要政府要一如既往地發揮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3.“服務型政府”的運行機制
服務型政府提倡改變傳統的,臃腫的、龐大復雜的運行機制,提倡高效率,方便人民群眾的生活。此外,服務型政府還提倡和注重創新,注重以創新來完善和健全政府的服務機制,提高辦事效率。
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意義
1.是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必然選擇
我國進入新時代,但是在社會轉型時期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尤其是眼下,世界經濟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快,各個國家之間除了政治、文化上的交流日益密切之外,競爭也越發激烈。因此在21世紀的今天,要想在國際競爭中獲得先機,就必須創新政府職能,所以,這就需要對于政府部門進行調整,避免雜項部門和人員的存在,節約資源,提高所有領域的效率。同時,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變傳統的管理為服務,變粗放管理為精細化管理,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2.是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的根本要求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民對更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人民在需要的領域和重心上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但是,傳統的政府在一些工作方面,常常會出現不得民心損害民意的情況。再比如有時政府官員的工作方式存在問題,導致政府形象受損。因此“服務型政府”也就成為了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人們真正想成為國家的主人,必須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
三、關于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幾點認識
1.轉變思想觀念
思想是一切行動的先導,也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核心。所以,在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建設進程中,我們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服務意識。首先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我國自建立之日起就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我們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政府機構的一切行為都必須以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為根本準則,都以群眾的滿意為我們的目標,要時時刻刻把為人民服務、解決群眾難題、滿足群眾愿望、維護群眾利益等貫徹于各項工作中;此外要在工作中踐行依法行政理念。依法治國建設法治政府一直是我們治國理政的一項基本方略,可以說,法是治國之重器,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標志。所以,建設服務型政府就是要求我們踐行依法行政理念,我們一方面要通過法律控制和約束政府和公職人員的行政行為,確保行政指令不逾越法律這條高壓線,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通過法律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針對任何損害人民群眾的違法之事,要用法律來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此外,還要樹立誠實信用理念。誠實信用不僅僅是對社會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要素。只有政府講求誠信,才能取信于民,在人民群眾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從而形成強大的公信力,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積極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政府職能定位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著權力的行使與作用的發揮。一般來說,政府職能定位的越精準、分工越合理,政府作用發揮的越好,政府職能定位如果不精準就會出現推諉扯皮的現象,降低行政效率。為此我們需要一是準確界定政府職能范圍。厘清政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能、定位、責任以及相互關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凸顯。二是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在對政府職能進行全面梳理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減少政府對市場行為的直接干預。放權就是要把權力交還給市場和社會,充分調動廣大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此外政府還要完善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優化和完善各項公共資源配置,提供給社會更完善的公共服務。
3.健全多元化的監督機制
早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提出來人民監督政府的思想,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都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因此,在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過程中也要對政府的行為進行監督。來監督和檢查政府的行為是否真正體現了公民的意志與合理要求,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強化公民在監督體系中的作用,比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社會、群眾和網絡監督,政府信息網站公開征求公眾意見,繼續推行政務公開制度,讓公民和社會了解政府工作,了解政府事務,從而為公民和社會實施監督提供前提條件。使公民及時對政府的管理作出評價,而后政府根據這些評價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政府工作;此外還可以利用社會媒體對政府進行監督,對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違法違紀行為進行評論及抨擊,但是,在媒體監督的過程中要格外主義防止媒體引導社會輿論一邊倒的現象發生,妨礙司法公正。
參考文獻
[1]高秀彥 .基層鄉鎮(街道)服務型政府建設研究 [D].河北工業大 學,2014.
[2]張康之.我們為什么要建設服務型政府[J].行政論壇,2012,(1):1-7.
[3]寧強,劉菲 .建設服務型政府重在以人民為中心 [J].人民論壇,2018,(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