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霞晴,顧青青,牛玉宏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醫學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上海 200031)
近年來,隨著衛生事業的發展,衛生政策研究也逐漸成為學術界關注的重要研究領域。研究成果產出能側面反映出立項課題實施的效果和課題本身的質量。同樣,研究成果也只有經過推廣應用這一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才能轉化為生產力,才能達到真正服務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目的。有文獻報道,目前我國醫藥科技成果只有大約30%的利用率,而科技成果的推廣率只有50%左右[1]。上海市衛生政策研究項目設立十年來,已資助數百個科研項目,其中部分研究為上海市衛生政策的出臺和改善提供了有益的支撐,也有部分成果雖然質量不錯,但未得到有效轉化。為了加強上海市衛生政策研究工作的規范性,提升研究質量,成果得到有效轉化,上海市衛生局于2007年提出了《關于加強上海市衛生政策研究工作的若干意見》(滬衛法規﹝2007﹞11號)[2],建立衛生政策研究制度和組織管理制度,每年制定衛生政策研究課題計劃,確立一批重點課題,原則上面向社會公開招標,以形成科學的運行機制。本研究通過調查上海市近六年來衛生政策研究課題負責人項目研究的成果,了解項目成果的轉化情況,找出科研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并解決實施課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完善衛生科研管理制度提供參考依據。
研究對象為上海市2011-2016年立項的衛生計生委政策研究課題。
1.2.1 問卷調查法
對上海市2011-2016年立項的衛生計生委政策研究課題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146名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課題負責人的基本情況、項目研究情況、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成果產出及其成果政策轉化情況。
1.2.2 專家咨詢法
按照目的抽樣法,邀請歷年參與衛生政策研究課題驗收評審的專家對上海市衛生政策研究課題在目前管理模式和政策轉化機制下的障礙、措施進行咨詢。
1.2.3 數據處理
本研究采用Epidata 3.0軟件建立數據庫,采取雙錄入方式,進行一致性核查。使用SPSS 2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使用均數、率、構成比對課題產出及轉化情況進行描述性研究。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上海市衛生政策課題研究及成果轉化情況調查表》146份,收回問卷131份,有效問卷125份。其中共收集到衛生政策研究定向委托課題相關信息57份,自選招標課題信息68份。問卷的回收率89.7%,有效率85.6%。
在125項課題中,課題負責人共98人,定向委托課題負責人和自選申報課題負責人年齡主要分布在40~49歲(41.67%、48.39%),總體年齡分布中青年占主導;定向委托課題負責人以碩士和博士學歷為主,博士學歷占比36.11%,自選申報課題負責人學歷以碩士和本科學歷為主,其中本科學歷占比32.26%;定向委托課題負責人正高職稱比列占47.22%,自選課題負責人正高職稱比列占30.65%;定向委托課題負責人和自選課題負責人均以衛管人員為主,分別占比為47.22%和41.94%,另有18人為其他專業領域,比如財務管理、中醫學、人口學等。
2.3.1 驗收時及后續文章發表情況
125項衛生政策研究課題在驗收時,有43個課題組已發表文章共91篇。其中57個定向委托課題,有18個課題組在驗收時已發表文章25篇;68個自選招標課題中,有25個課題組在驗收時發表文章66篇。自選申報類課題驗收時發表文章略高于定向委托類課題,但總體已發表文章課題組數僅占34.40%。
驗收后63個課題后續發表文章91篇,57個定向委托課題中,有29個課題組后續發表文章50篇;68個自選招標課題中,有34個課題組后續發表文章41篇。定向委托類課題后續發表文章略高于自選申報類課題,總體后續發表文章課題組數(50.40%)高于驗收時已發表文章的課題數(34.40%),未發表文章課題數35個,占比28.00%,見表1。

表1 衛生政策研究課題驗收時及后續文章發表情況
2.3.2 成果的政策轉化情況
在125份已回收的反饋問卷中,衛生政策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被采納的有76個課題,采納率達60.80%。其中,定向委托類課題研究成果被采納的有41個課題,具體情況是:11個被政府機構全部采納,24個被政府機構部分采納;2個被本單位全部采納,3個被單位部分采納;1個同時被政府機構及本單位部分采納。自選類申報課題研究成果被采納的有35個課題,具體情況是:3個被政府機構全部采納,8個被政府機構部分采納;4個被本單位全部采納,13個被單位部分采納;2個同時被政府機構及本單位全部采納,5個同時被政府機構及本單位部分采納,見表2。全部采納這些成果的政府機構有市政府研究室、市衛生計生委、市人社局和區縣衛生計生委等。部分采納這些成果的政府機構有市發改委、市總工會、市衛生計生委和市中醫藥發展辦公室等。由此可見,定向委托類課題的研究成果更容易為決策者所用,基于研究者個人研究興趣的項目轉化為決策比較困難。

表2 衛生政策研究課題成果被采納情況 項
2.3.3 成果獲獎情況
在125份已回收的調查問卷中,衛生政策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獲獎的有11個課題。其中5個定向委托課題獲獎,6個自選申報課題獲獎。主要包括國家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和上海市醫學科學技術獎。但成果獲獎比例并不高,僅占8.80%。
2.3.4 項目獲得其他基金資助情況
在125份已回收的反饋問卷中,衛生政策課題研究獲得其他基金資助的有14個項目。其中9個定向委托項目,5個自選申報項目。資助的基金項目名稱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衛疾控精衛項目、CMB-子項目、市發展改革委委托課題、第四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市衛生計生委重要薄弱學科項目、市衛生計生委衛生政策研究課題、市衛生計生委委級課題、區衛計委科研基金項目等。但總體獲得其他基金資助比例不高,僅占11.2%。
2.3.5 課題組參加學術會議交流情況
在125份已回收的反饋問卷中,衛生政策研究課題組參加學術會議的有43個。其中定向委托課題組參與學術活動13項,進行報告的發言率達30.23%;自選申報課題組參與學術活動30項,進行報告的發言率達69.77%。自選申報課題組參與學術活動進行報告的發言率高于定向委托課題組。
2.3.6 成果產出總體情況
在125份已回收的反饋問卷中,從2011-2016年衛生政策研究課題成果產出總體有逐步上升趨勢。其中2012年衛生政策課題的立項數和成果產出數最低,論文發表19篇、政策被采納6項、獲得獎項2項、獲得其他資助1項、參加學術交流2次。相比較2016年成果產出有所增多,論文發表41篇、政策被采納22項、獲得獎項2項、獲得其他資助4項、參加學術交流14次,見表3。

表3 上海市2011-2016年衛生政策課題成果產出總體情況 項
2.3.7 課題研究及管理存在的問題
通過邀請歷年參與衛生政策研究課題驗收評審的部分專家進行質性訪談,對上海市衛生政策研究課題目前的整體質量、管理模式、研究周期、資助經費、政策轉化機制下的障礙和措施進行咨詢。專家認為上海市衛生政策研究課題整體質量每年略有進步,但呈現的結果學術性還不夠強,如課題標書格式不夠規范、選題往往關注常規日常管理,沒有提煉出科學決策問題等。管理者在項目過程管理中模式較為規范,對課題質量的促進作用也比較明顯,但很多時候,課題的開題或中期時專家的正確意見在課題實施中未能真正體現出來,從而影響課題質量。對于課題研究周期,專家認為有些短,但考慮到政策類課題的時間效應,也不適宜太長,對課題可進行分類管理。課題資助經費相對偏低,支持力度不夠。在政策研究成果轉化中由于選題方面沒有凝練出科學問題、大量的策略類研究缺乏理論支撐,研究中課題負責人與決策者沒有充分的溝通,有效激勵獎懲機制未能充分體現等因素,均影響政策研究的成果產出。
問卷調查顯示,上海市衛生政策研究課題在政府部門大力支持下,整體質量有提升趨勢。在定向委托課題申報的基礎上,也大大調動了研究者的積極性,近幾年自選類課題申報數和立項數每年也在日益增多。上海市衛生政策研究課題從2011年立項數25項,到2016年課題立項數59項,其中2015年立項數最多,達到66項,總立項數增加近一倍;同時從2014年起每年有5項定向委托課題推薦到市政府,作為決策咨詢衛生計生政策專項立項,足見上海市政府部門對此類課題的重視和支持。研究課題成果產出也直接反映了課題研究質量。從本次調查問卷的數據反映出,上海市衛生政策課題研究成果產出每年也在呈上升趨勢。其中,論文發表是課題成果產出的主要形式之一,2015年發表論文最多有44篇,且課題發表的論文也以核心期刊為主,同時出現部分高質量論文,參與學術交流并在大會上發言。衛生成果的政策轉化有一定數量,2016年被政府采納最多有22項,部分成果在被本單位采納的同時也被政府部門采納,且被政府部門采納成果數要多于被單位采納成果數。獲得的成果獎項有不少是國家級和省部級的,其中最高獲得國家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可見衛生政策研究結果得到了政府部門及專家的廣泛認可。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125項衛生政策研究課題中,總體產出不高。驗收時共發表文章91篇,總體已發表文章課題組數僅占34.40%;后續發表文章共91篇,其發表文章課題組數(50.40%)略高于驗收時已發表文章的課題數。文章發表需要一定周期,一般從文章投稿到發表將近1年的時間,有些雜志社因審稿量大,每年發出刊期少,發表時間則更長;而上海市衛生政策課題研究時間周期為1年,但實際操作從課題招標、立項到驗收僅為9個月,這些因素均是造成驗收時課題組文章發表數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研究中還發現,很多課題的科研基礎薄弱,實力不夠強,雖然在立項時能達到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的要求,但選題往往局限于常規日常管理,未能提煉出科學決策問題,從而背離了衛生政策研究支撐衛生改革與管理的目的。課題研究過程中,經常存在研究方向不明確、缺乏整體思路和規劃、內容流于形式等問題,使得研究結果意義不大。這和課題承擔單位衛生政策研究項目少、無系統的研究方法、科學設計意識不強有關。部分課題為相關政策文件出臺后再進行的研究,意義不大。部分課題以論文發表為目的,研究報告內容不夠詳實,不能體現研究結果的意義,并存在論文與研究相關性不大、未在較權威期刊發表等問題。這些因素均造成整體課題研究質量不高,對研究的開展帶來一定難度。
結合本次調查分析及專家訪談與咨詢,結果發現該類課題過程管理比較規范,但支撐服務不夠,且缺乏有效激勵獎懲機制。有專家認為相對于自選類課題不同的是,定向類課題由政府部門指定某個單位或科研人員負責實施,缺乏競爭,最終出現成果產出不夠、成果未被有效轉化等情況,從而影響整體研究質量。衛生政策研究課題是按照前期立項評審、開題匯報、中期考核、結題驗收的模式進行管理,雖然過程管理中每一個節點都有相關領域專家進行質量把控的流程,但是在后期考核中可以發現實際銜接不夠,主要表現在開題、中期時專家的正確意見未能在課題實施中真正體現出來,造成研究結果有所偏失或不嚴謹,從而影響成果產出。調查顯示,在125個政策課題組中,有35個課題組最終僅形成研究報告而未發表論文,其中14個課題組研究成果未被政策采納,申請成果報獎、參加學術交流的課題組數也不多。自選類課題組負責人反映無經費支持,成為阻礙政策研究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見,缺乏有效激勵獎懲措施,嚴重影響了政策研究的積極性,長此以往不利于保證課題研究質量以及成果產出。
衛生政策研究最終目的是為經濟建設和衛生事業發展服務,而研究成果只有被政府采納和推廣,才能真正服務廣大人民。本次研究顯示125個課題研究成果被政府采納有54個,采納率43.2%。其中57個定向委托類課題有36項被政府采納,明顯多于68個自選申報類課題有18項被采納。采納研究成果最多的政府機構是市衛生計生委。調查發現,基于決策要求,定向委托的課題的研究成果更容易為決策者所用。基于研究者個人研究興趣的項目相對難以轉化為決策,主要原因與此類課題的研究者更注重的是研究本身,而較少關注實際的決策需要,較少從決策者角度來看待和分析問題,與決策者溝通不足有關。而且由于定向委托類課題負責人,本身具有高學歷、高職稱且豐富衛生管理經驗,又有有效的成果轉化途徑,故委托類課題成果轉化率高于自選類課題。此外,由于大多數政策研究機構對研究成果的推廣和轉化沒有政策上的要求,而一般研究人員晉升職稱主要以論文、課題為指標,研究成果的轉化未受到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同時缺乏專門的成果轉化載體,許多研究成果找不到有效路徑進行轉化,研究成果僅注重一般表達形式,如文章發表,但政策性落實不夠。衛生政策課題有一大部分屬于工作類項目,這類項目選題一般缺乏科學性,不能緊扣關鍵問題,也是無法保證成果轉化成效的原因之一,從而造成成果轉化率不高。
明確標準、引入競爭機制在衛生政策研究項目管理中尤為重要。上海市衛生政策研究定向委托課題由業務處室作為聯系人委托相關單位和負責人開展,其立項主要基于行政處室意向,可在正式立項前進行一輪專家咨詢,將研究項目聚焦,目的明確,以期解決實際問題。對于課題承擔單位建議引入競爭機制,可以從之前相關處室指定某一課題組承接改進為對3~4家具有相關研究基礎、能力的科研院校和專家進行招標。由這幾家就衛生計生委提出的選題方向進行申報答辯,從而確定立項方案及依托單位。自選申報課題則主要從基層單位根據自身特色自主申報的課題中篩選確定。這就對課題承接方的要求較高,如果承擔單位研究基礎弱,實力水平不夠,直接影響到研究質量,所以此類課題立項時需提高課題承接方的資質要求,選擇在衛生政策研究領域能力水平較強的單位開展研究。研究周期過短也是項目負責人反映的問題之一,但考慮到政策類課題的時間效應,也不適宜太長。因此建議對課題進行分類管理,決策急需的策略類課題,可考慮3~6個月;工具研制(指標體系)、評價等項目,可考慮12個月;決策基礎類課題(其結果可支撐多種決策,如價格彈性、衛生費用、醫療行為、機制等)課題,可放寬到1~2年。
在項目過程管理中,由于對專家提出的建議不能很好落實到項目實施中去,從而影響研究質量。因此在開題評審時強化淘汰機制,要求立項課題組開題時根據專家意見重新修訂其計劃任務書,并據此執行,把握住源頭關口;另外,可以將簽訂合同時間放在開題評審之后,也能起到督促作用。管理者應該實施精細化過程管理,對課題立項、開題、中期專家提出的意見加強重視,管理部門將專家整改意見及時反饋于各課題組,并要求課題組必須對特定意見做出回應,以達到監督管理的目的。通過對各過程、細節的有效控制,使精細化管理制度體系得到健全、完善。二者在動態的發展過程中相互促進,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機制,螺旋式推動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3]。
筆者認為需要明確科研成果歸屬醫療機構和科研人員共同所有,科研人員可按一定比例分享技術轉化收入,且應該占據大頭,秉承技術要素參與分配原則[4]。同時對于未通過驗收的項目則與明年申報項目數掛鉤,減少本單位申報的名額,取消其本人再次申報的資格。對考核優秀課題,予以獎勵,如進行嘉獎、優先考慮申報、推薦報獎等。加強激勵獎懲機制的力度,也是促進課題研究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策研究是促進衛生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手段,研究成果和成果的政策轉化是衡量衛生制度改革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課題驗收后,許多研究者認為完成任務,對后續的政策推廣態度往往不夠積極,導致有價值的政策不被重視,成果轉化率也不高。對于衛生管理部門而言,大力提高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是提高衛生改革競爭力的重要武器,是推動衛生事業發展和政策有效落實的保障。為了促進上海市衛生政策成果轉化,管理部門需加強載體建設,建立專門成果轉化工作團隊,研究項目完成后精選部分實踐可行性較好的成果進行推廣應用;還可考慮每年組織召開一次論壇,分享本年度的優質課題成果;主動加強與外地交流,推動優秀課題成果與外省市的交流活動,擴大上海市衛生政策研究影響力。同時,科研成果轉化要從源頭抓起,研究人員要了解成果轉化的機制,增強轉化意識,轉變科研僅僅是為了發表文章和評獎的錯誤觀念,在科研選題之初就應該考慮后期轉化工作,制定統一目標和規劃。
上海市衛生政策課題研究及管理成效還需進一步提升。這需要課題負責人與科研管理部門共同努力。通過強化標準制定、引入競爭機制,做好精細化過程管理,加大激勵獎懲機制,搭建成果轉化平臺,增強成果轉化意識,才能有效的提升衛生政策課題研究成果,更好的為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