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青,祁春節
(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研究意義】糧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必需品之一,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2004年我國開始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至2015年我國糧食產量出現“十二連增”的現象,同時進口量和庫存量增加。稻谷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出現了“三量齊增”的現象,2016年稻谷產量20 707.5萬t,稻米的總進口量達356萬t,同比增長5.5%,與此同時稻谷庫存也在增加,表明我國稻谷產業出現結構性問題。【前人研究進展】我國糧食問題是長期以來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三量齊增”是近年來糧食產業出現的“怪象”,出現原因主要是國內外糧食價格倒掛,即糧食進口價格低于國內糧食價格[1]。而實施價格支持政策是國內糧食價格增長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實施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則屬于價格支持政策范疇[2]。“三量齊增”即糧食產量、進口量和庫存量增加,國內外關于糧食生產的研究表明,耕地面積和質量、有效灌溉比重、農業勞動力數量、財政支農力度、預期種糧收益、水庫總容量、機械費、化肥用量、糧食生產資料價格和單產等因素對糧食產量有重要影響[3-7],且在不同糧食產區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不同[8]。國外學者ALI等[9]研究表明,印度最低支持價政策的有效執行有助于提高水稻產量。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國際貿易環境的優化以及消費需求的變化,我國農產品貿易規模擴大,貿易結構得到改善[10],不少學者運用差分模型、VAR模型、貿易引力模型、隨機前沿模型和恒定市場份額(CMS)模型等方法研究影響糧食進出口的因素[11-17]。在糧食庫存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測算糧食安全及其儲備規模,有研究指出,與糧食安全關聯度較大的因素有農業勞動力比重、有效灌溉面積、總播種面積、農用機械總動力、萬人農業科技人員數等[18]。還有學者采用差額模型測算了我國糧食的安全儲備規模[19]。對于“三量齊增”現象的破解,關鍵在于大力發展加工養殖業,尋求最低收購價下加工養殖業發展的有效模式,同時樹立品牌意識,通過差異化贏取競爭力[20]。【本研究切入點】對糧食生產、進口、庫存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豐富,但是關于“三量齊增”現象形成方面的文獻多是理論分析,沒有進行相應的實證研究。為此,我們在已有理論分析基礎上運用聯立方程組模型進行實證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研究最低收購價政策如何推動形成“三量齊增”現象,本研究把7個主要方程納入同一實證分析模型中,比較各因素對稻谷“三量齊增”現象的影響方向和程度。
以往關于糧食生產、進口和庫存的研究主要基于預設的理論模型采用普通的單方程進行檢驗,而變量間可能存在的關系會帶來模型的誤設或異方差問題。為此,我們通過構建最低收購價政策、糧食產量、進口量和庫存量在內的聯立方程模型以考察最低收購價政策對“三量齊增”現象的效應,本研究假定稻米市場是完全競爭的。

式(1)參考供應反應模型,用于考察最低收購價對稻谷播種面積的影響。選用的變量有前一期稻谷播種面積(AREA(-1))、機械化程度(MAH)和最低收購價(PB),播種面積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所以前一期的播種面積對現在的播種面積具有一定影響;農戶可能會選擇機械化程度較高的作物播種,所以機械化程度高低可能對播種面積有影響;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實行提高了農戶的預期收益,播種面積會增加。式(2)研究影響稻谷產量的因素,在本研究中選用灌溉率(IRRI)和自然災害發生率(ND)等變量。式(3)研究影響稻谷進口(IMP)因素,國內供求狀況和國內外價格等會影響稻米進口量,本研究選用我國稻米批發價格(PA)、國際大米價格(PC)研究價格的影響程度,選用人口數量(POP)代表國內消費需求的狀況。式(4)研究稻米出口(EXPO),本研究選用國際大米價格(PC)、我國稻米出口價格(PD)和最低收購價格(PB)等變量,其中國際大米價格和我國稻米出口價格可以反映出我國稻米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最低收購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庫存的動力,最低收購價格越高,我國稻谷越趨向于國家收購進入庫存。式(5)研究國內稻米批發價格(PA),選用國際大米價格(PC)、稻谷生產成本(PG)和最低收購價政策與稻谷產量對數形式的交互項(Z·LNPRO)等變量,其中國際大米價格可以通過進口對我國稻米價格產生影響,稻米批發價的形成是在生產成本的基礎上,交互項是研究政策的實施會使得稻谷產量對稻米批發價格的影響。式(6)研究影響稻谷庫存(STO)的因素,本研究選用期初庫存〔STO(-1)〕、稻谷產量(PRO)和國內稻谷總需求(GD)等變量,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期初庫存越多,期末庫存越多;稻谷產量和國內稻谷總需求是反映國內供求對庫存的影響。式(7)研究最低收購價的影響因素,本研究將最低收購價與稻谷生產成本相聯系。其中a10、a20、a30、a40、a50、a60和a70為截距項;ε1、ε2、ε3、ε4、ε5、ε6和ε7為隨機擾動項。
本研究選擇的時間跨度為2002—2016年。模型中基本數據除來自中國統計年鑒系列和《中國價格年鑒》《全國農產品成本資料匯編》等統計出版物外,還采用了“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司”和“中華糧網”等網站數據庫中的數據。
根據聯立方程模型的階條件可知,本研究構建的聯立方程模型均可以被識別,從而選擇最小二乘法(ols)、二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三階段最小二乘法(3sls)進行總體參數估計,根據3種方法估計結果和系統的擬合檢驗結果來選擇最佳方法。模型中所涉及的價格數據均通過消費者價格指數轉化為以2002年為基期的數據來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影響。由于初始數據的單位和含義不同,且數值差別大,因此模型中的數據采用對數形式。從表1可以看出,3種方法估計的絕大部分變量在10%置信度條件下是顯著的,但是三
階段最小二乘法中機械化程度的系數為負,不符合經濟學意義,因此接下來對ols和2ols法估計的各方程擬合優度和系統擬合檢驗的結果進行選擇,其中系統擬合優度用相對均方誤差(RMSP)指標來衡量。
從表2可以看出,各公式的擬合優度都較高,公式的擬合效果都在0.8以上,表明兩種方法的擬合效果都較好。相對均方誤差小于5%的變量數在70%以上,且每個變量的RMSP都小于10%,表明模型系統具有良好的擬合度。由表3可知,相對來說二段最小二乘法估計的相對均方誤差較小,并且2sls的相對均方誤差滿足上述條件,因此選擇二段最小二乘法。
本研究對模型進行自相關檢驗,由表4的自相關檢驗結果可知,式(1)的D.W.統計量為0.5118,不在2附近,表明面積方程存在一階自回歸。因此在式(1)中加入一階自回歸AR(1),再進行二段最小二乘法來估計,估計結果見表5。
式(1)中,前一期稻谷播種面積、機械化程度和最低收購價格會促進稻谷播種面積增加,其中最低收購價格在1%水平上顯著,與現實情況吻合,最低收購價格提高了農戶的預期收益。式(2)中灌溉率對稻谷單產的系數為0.66,且在1%水平上顯著,而自然災害發生率對稻谷單產是負向影響,且在1%水平上顯著。式(3)中國際大米價格和國內稻米批發價對稻米進口量的影響顯著,人口對稻米進口量有正向影響,但影響不顯著。隨著國際大米價格的增加,稻米進口量會減少;國內稻米批發價增加對稻米進口量的影響為正。式(4)中,國際大米價格對我國稻米的出口量有正向作用,且在10%水平上顯著;我國稻米的出口價格對出口量的影響為負,且此影響在1%水平上顯著;國際大米價格上漲使我國稻米具有競爭力,出口價格上漲使我國稻米喪失價格優勢。最低收購價格越高會促使越多的稻谷進入庫存,從而稻米出口減少,但此影響不顯著。式(5)中,稻谷生產成本對國內稻米批發價格的影響不顯著。從最低收購價政策和產量的交互項來看,交互項和國際大米價格對國內稻米批發價格均有顯著正向作用。式(6)中期初庫存和稻谷產量對庫存有顯著正向影響,在需求不變情況下,稻谷產量每增長1%,庫存量會相應增加2.71%。國內稻谷需求對庫存量有顯著負向影響,稻谷國內需求每增長1%,庫存量會減少3.17%。式(7)中稻谷的生產成本對最低收購價格有顯著正向作用。

表1 3種方法估計的實證結果Table1 Estimated the empirical results by three methods

表2 模型擬合效果的結果Table2 Results of the fitting effect of the model

表3 各內生變量擬合的相對均方誤差(%)Table3 Relative mean square error for fitting of endogenous variables(%)

表4 聯立方程組模型自相關檢驗結果Table4 Auto-correlation test results of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

表5 二段最小二乘法估計模型的結果Table5 Results of the two-stage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model
選用相對均方誤差和Theil不等系數來檢驗修正后模型的系統擬合優度,由表6可知,各變量的RMSP在10%以下,Theil不等系數值在10%以下,表明該模型的系統擬合優度和預測精度都較好。

表6 各內生變量擬合的相對均方誤差和Theil不等系數Table6 Relative mean square error and Theil unequal coefficient for fitting of endogenous variables
為進一步評估最低收購價政策對我國稻谷產量、國內稻米批發價格、進口量和庫存量的具體影響程度,本研究模擬取消最低收購價政策的情形,并將結果與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的數據進行比較,結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稻米進口量、國內稻米批發價格和庫存影響較大,對稻谷產量影響相對較小。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實施促使國內稻谷產量年均增加5.995%,國內稻米批發價格年均提高36.299%,稻谷庫存量年均增加17.341%,稻米進口量年均增加186.761%,說明我國稻谷進口受到國內稻米價格的影響較大,對國內外稻米價差非常敏感。
目前中國處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時期,因此,探討“三量齊增”現象的形成機制及最低收購價政策在其中的作用顯得意義重大。本研究結果表明,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實施對稻谷播種面積產生了積極影響,且影響顯著。最低收購價格每噸提高1元,則稻谷播種面積就會提高0.0037%;最低收購價政策通過提高農戶的預期收益來提升種糧積極性,促進稻谷播種面積的增加,從而稻谷產量提高;最低收購價格對我國稻米出口量有負向作用,但其影響不顯著;我國稻米出口價格和國際市場稻米價格顯著影響我國稻米出口量,其中我國稻米出口價格的影響更為強烈;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實施提高了我國的稻米批發價格,導致國內外稻米價格倒掛,稻米失去價格優勢進而稻谷進口量增加。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實施促使稻米批發價格年均提高36.299%,國內稻米批發價格間接使稻米進口量年均增加186.761%。最低收購價政策通過影響我國稻谷供需狀況對稻谷庫存產生作用,該政策的實施使我國庫存年均增加17.341%。

表7 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與未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的情況比較(%)Table7 Comparison th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implemented minimum purchase price policy and the unimplemented minimum purchase price policy(%)
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針對稻谷生產中出現的“三量齊增”現象及最低收購價政策對此的影響,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建立健全農業基礎設施體系,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建設農業科研、技術推廣和氣象基礎設施,以促進糧食單產及產量的增加。提高農業科技投入,以“科技興糧”來確保我國糧食安全。
(2)不斷完善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考慮國內外市場供需的變動來合理靈活的調整和確定最低收購價格,增強政策實行的靈活性,加快健全糧食支持保護政策,使其既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又可以根據不同品質來制定不同價格,以達到提升稻谷品質的目的。
(3)加快我國稻谷加工業的發展,積極促進稻谷庫存的加工轉化;同時增加稻谷產業鏈的附加值,推進我國稻米品牌建設,以此來增強我國稻米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減弱價格劣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4)深化稻谷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生產資源的配置,促進稻谷提質增效,使稻谷生產不斷滿足市場的需求,滿足消費者對稻谷優質化的追求,不斷擴大有效供給,有利于稻谷產業的均衡發展,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