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紅
(威海市立醫院,威海,2642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屬于是一種慢性睡眠病癥,通常是由睡眠時上氣道阻塞亦或者是狹窄所致,可對人們的身體健康與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1]。通過持續正壓通氣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結構,提高預后效果。此研究,筆者將著重分析高血壓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病患持續正壓通氣治療的有效護理措施和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威海市立醫院接診收治的且行持續正壓通氣治療的高血壓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病患4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4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10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60.37±6.29)歲。對照組中男15例,女9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60.96±6.13)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護理方法 2組患者持續正壓通氣治療期間都接受常規護理,內容有用藥指導、疾病知識宣教、病情觀察和基礎護理等,觀察組加用綜合護理法,詳細如下:1)確保病房溫度為18~20 ℃,相對濕度為55%~60%。加強病房衛生清潔力度,做好空氣消毒工作,利用專門的消毒液對地面和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按時開窗通風,確保室內空氣流通,防止院內感染;2)將持續正壓通氣治療的相關知識詳細告知患者,同時針對患者的提問作出詳細的解答,幫助患者消除心中的疑慮。主動和患者溝通,利用溫和的語言關懷患者,并鼓勵患者將心中的想法向信賴的人進行傾訴,此外,還應教給患者調節情緒的方法,比如:深呼吸運動和音樂療法等。3)治療期間,視患者病情狀況,合理調整壓力水平,通常情況下,需確保壓力在4~12 cmH2O的范圍之內,以免引發呼吸不暢與憋氣等并發癥。加強心電監護力度,增加夜間巡視頻率,若患者出現胸悶和心慌等癥狀,要立即停止治療。注意檢查面罩的連接部位有無漏氣等問題,若存在漏氣情況,要及時調整。對于管道的連接處,一定要固定牢靠。患者更換體位時,要注意避免要管道。囑患者切勿張口呼吸,要用鼻進行呼吸;4)確保患者呼吸道處于通暢狀態,以免影響氣流通過,不利于病情的緩解。注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若患者存在鼻塞癥狀,要利用洗必泰魚肝油滴鼻液對其進行滴鼻治療。在對面罩進行使用的過程當中,可對皮膚造成一定的損傷,所以,要在易損傷部位增墊三角形泡沫墊,以盡可能的減少患者發生皮膚損傷的風險。
1.3 療效判定標準 統計2組中并發癥(院內感染,呼吸不暢等)的發生者例數,利用自擬調查表評估2組對護士工作的滿意情況,不滿意60分以下,一般滿意60~89分,比較滿意90分及以上[2]。

2.1 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0.0%,比對照組的16.67%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并發癥的比較分析表[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為100.0%,比對照組的83.33%高(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分析表[例(%)]
目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在我國臨床上屬于是一種常見病,并以打鼾、記憶力減退憋氣和白天嗜睡等為主癥,不僅能夠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雙重損害,還能并發心律失常、高血壓、糖代謝異常和肺源性心臟病等病癥,危及患者生命健康[3]。而持續正壓通氣療法則是臨床醫師治療高血壓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一種重要手段[4],雖能取得比較理想的療效,但若患者在治療期間不能得到精心、全面的護理,將極有可能會引發諸多的并發癥,影響治療效果。綜合護理為比較現代化的一種“以人為本”護理方法,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施以多方面精心的護理,以有效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病情早日康復。此研究中,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運用綜合護理法,有助于減少高血壓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病患在持續正壓通氣治療期間發生并發癥的風險,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對護士工作的滿意程度,建議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