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加法
(云南省蒙自市第一中學 661199)
電學實驗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內容,命題思路是以教材的四個電學實驗為基礎,運用其中的實驗方法,處理新情景下的電學實驗問題,考查學生對實驗方法的遷移能力,包括儀器的選擇、電路的設計、實物圖的連接,刻度尺、儀表的讀數、用數據作圖、計算、有效數字保留和結果分析,考查內容多、靈活多變,如電阻的測量方法就有伏安法、伏伏法、安安法、等效替代法、半偏法等.在改裝小量程電表為大量程的電流表、電壓表時,首先要測量小電表的內阻Rg時常用半偏法,并且是近似測量學生倍感頭疼,下面我來分析總結為:
方法一如圖1所示,用分壓式來的半偏法測量電流表的內阻,操作步驟如下:①由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將電阻箱R的電阻調到零;②將滑動變阻器R0觸頭調到右端,閉合開關S,向左緩慢調節滑動變阻器R0,使電流表達到滿偏Im;③保持滑動變阻器R0不動,調節電阻箱R,使電流表示數為Im/2;④讀取電阻箱R的阻值,由此可得Rg=R.

歸納分析當調節電阻箱R的值逐步增大過程中,Rg、R的串聯總電阻增大,使回路的總電阻增大,總電流減小,電阻箱R上的電壓大于Rg的電壓,R>Rg,這種方法我簡稱為分壓式的串聯半偏法,用這種半偏方法讀取的值比實際值偏大——簡稱“串聯半偏大”.

歸納分析當調節電阻箱R的值逐步減小的過程中,Rv、R的并聯總電阻減小,使回路的總電阻減小,總電流增大,電阻箱R上的電流大于RA的電流,R 下面通過例題評析和大家共勉: 例1(2015·新課標全國卷Ⅱ,23)電壓表滿偏時通過該表的電流是半偏時通過該表電流的兩倍.某同學利用這一事實測量電壓表的內阻(半偏法),實驗室提供的器材如下:待測電壓表V(量程3V,內阻約為3000Ω),電阻箱R0(最大阻值為99999.9Ω),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100Ω,額定電流2 A),電源E(電動勢6 V,內阻不計),開關2個,導線若干,完成下面要求. (1)圖3虛線框內為該同學設計的測量電壓表內阻的電路圖的一部分,將電路圖補充完整. (2)根據設計的電路,寫出實驗步驟:____. (3)將這種方法測出的電壓表內阻記為RV′,與電壓表內阻的真實值RV相比,RV′____RV(填“>”、“=”或“<”),主要理由是____. 解析(1)題給滑動變組器的電阻值小于電壓表的內組,實驗電路用分壓式電路圖,如圖4所示,并連接實物圖. (2)①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到左端,閉合開關S1、S2,調節R1,使電壓表的指針滿偏 ; ②保持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不變,斷開S2,調節電阻箱R0使電壓表的指針半偏,③讀取電阻箱的電阻值RV′,此即為測得的RV′=RV為電壓表內阻. (3)當斷開開關S2,電阻箱R0與電壓表串聯,逐步調節電阻箱R0增大使電壓表成半偏狀態,電壓表所在支路總電阻增大,分得的電壓也增大,此時R0兩端的電壓大于電壓表的半偏電壓,故有RV′>RV, 說明:如果應用串聯半偏法讀取的值比實際值偏大的結論,更快、更準、更省時. 例2實驗室為一探究小組提供的器材有:電動勢E=3V,電流表G的滿偏電流為Ig=10mA、內阻約為Rg=100Ω,一個最大阻值為999.99Ω的電阻箱R,一個最大阻值為250Ω的滑線變阻器R0,開關二個,導線若干,完成下列各問. (1)用半偏法測定電流表的內阻Rg,畫出實驗電路圖.并寫出測定電流表內阻的步驟,用這種半偏法測定的電流表內阻Rg′____Rg(選填“>”、“=”或“<”) (2)實驗測定了電流表的內阻Rg=95Ω,把電流表改裝成量程為5 V的電壓表需將電流表G____聯的電阻箱調到____Ω,把電流表改裝成3A電流表,需將電流表____聯的電阻箱調到____Ω. 解析(1)題給滑線變阻器的電阻大于電流表的內組,實驗電路用限流式電路圖,如圖5所示.測定電流表內阻的步驟: A.把滑線變阻器R0的阻值調到最大值,斷開開關S2,閉合開關S1.緩慢移動滑線變阻器到電流表滿偏. B.保持滑線變阻器R0的阻值不變,閉合開關S2.緩慢調整電阻箱R到電流表G半偏,記下電阻箱R的值為Rg′,Rg=Rg′.但用并聯半偏法,測量值小于真實值Rg>Rg′ 說明如果應用并聯半偏法讀取的值比實際值偏小的結論,更快、更準、更省時. (2)要把內阻為95Ω電流表改裝成量程為5 V的電壓表需將電流表串聯的電阻箱調到405Ω,把電流表G改裝成3A電流表,需將電流表并聯的電阻箱調到0.69Ω. 總之,認真閱讀題目、細致觀察圖象,提取有用信息,設計好電路圖,記住了“串聯半偏大”、“并聯半偏小”的結論,測量值與真實值的關系立即搞定,提高了做題效率,贏得更多的做題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