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
根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市場各類型公募基金數量合計5559只,相比一季度增加了225只,總規模卻較一季度末減少4122億元至13.29萬億元。其中混合型基金數量最多,達2429只;貨幣基金規模最大,約77065億元。總規模的下降主要源于貨幣基金,二季度貨幣基金規模下降5799億元,較上季度環比下滑7%,收益率下滑是貨幣基金規模在二季度明顯下降的直接原因,而全球降息預期則是其更深層次的原因。(見圖一)
非貨幣基金方面,截至2019年6月30日,非貨幣基金數量新增227只至5180只,規模合計5.58萬億元,較一季度末增加了1677億元。其中,QDII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規模增長最為迅速,分別較一季度增加45億元、491億元,環比增幅為6.09%和5.53%。混合型基金也錄得280億的規模增長,環比增長1.62%。此外,按各個基金公司管理的非貨幣基金資產統計,易方達基金仍以3068億元位列規模榜第一,博時基金和華夏基金分別以2721億元、2683億元的規模位列第二、第三。值得注意的是,除博時基金外,易方達基金和華夏基金的規模均較一季度末有所下滑。(見表一)
總體來看,在一季度行情利好、權益類基金收益轉好的影響下,二季度權益類基金規模和數量均錄得明顯增幅。下文中筆者以主動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為統計對象,對二季度公募基金的股票持倉情況進行梳理、對比,發現其倉位較一季度略有下降,但持倉集中度更高,且明顯抱團在大消費板塊,尤其是白酒;對于地產、TMT板塊減持較多。后市來看,在基金消費倉位占比已創2010年以來新高,而TMT板塊倉位較低、金融板塊低配的情況下,隨著科創板推出以及金融開放,不排除各公募以及其他渠道投資者會逐漸將集中在消費上的倉位轉移到金融、TMT上,消費股面臨高位踩踏風險。
倉位略有下降 加大主板配置
今年一季度A股走出一波反彈行情,上證綜指上漲24%,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更是大漲36.8%、35.4%,在此行情下,各基金普遍加倉,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上升至87.49%、83.23%,均創2018年以來新高。而二季度市場回落,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跌3.64%、7.35%、10.75%,基金的倉位也有所回落。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二季度末倉位分別為86.89%、81.40%,較上季度均有小幅下降,但仍處歷史高位。(見圖二)
此外,從全市場各類型公募資金的資產配置來看,二季度以來,各基金持有股票、債券、基金市值占總值的比例繼續提高,唯獨現金市值占總值比例由25.19%降至22.71%,這與前文所述貨幣基金規模的下降出于同一原因。同時,在二季度相對慘淡的行情下,除基金外,其他種類資產的市值增長幅度均明顯低于一季度,甚至出現負增長。如,股票市值一季度增長率為30.81%,二季度僅為2.37%。(見表二)
板塊配置上,從絕對比重來看,主動偏股基金二季度主板配置比例明顯上升,中小創比重下降。2016年以來基金對主板的配置比例一直穩步提升,2019年二季度大幅增持至66.57%,較一季度增加了5.29%?;饘摌I板、中小板配置比例仍處于歷史中位偏低水平,截止2019年二季度中小板倉位為17.28%,較一季度降低了3.76%;創業板倉位配置則連續兩個季度下降,由一季度的14.28%下滑至二季度的12.83%。雖然垃圾股在一季度有過一段爆炒行情,但二季度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市場回調,且經過一季報的爆雷后,主動偏股基金紛紛減持風險較大的TMT板塊,增持業績確定性更高更穩健的消費、金融,導致對板塊配置的兩極分化。(見圖三)
極限扎堆大消費 白酒配置創新高
絕對值來看,二季度主動偏股基金倉位較重的行業仍然是食品飲料、醫藥、家電、銀行、保險、電子等消費和金融行業,配置較低的行業依然集中在鋼鐵、紡服、建筑、采掘、公用事業等行業。 (見圖四)
相對值來看,二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主要加倉了消費和金融兩個大板塊,其中,消費(包括醫藥、食品飲料、家電、休閑服務)的配置比例已經高達41.04%,較一季度的36.56%提升4.48%個百分點,創自2010年以來的新高,遠超歷史均值水平,機構抱團現象嚴重。細分來看,根據國金證券統計,二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加倉比例較高的行業依次是食品飲料(白酒)、家電(白電)、銀行(大中型銀行)、交運(機場)、電設(光伏)、保險(中國平安),增持比例分別為4.59%、1.74%、0.85%、0.69%、0.49%、0.47%。 其中,白酒板塊的倉位配置占比達到15.17%,超過2006年三季度10%、2012年三季度15.03%,創出自2005年以來的歷史新高。同時,醫藥、家電的配置倉位分別是13.57%、6.85%,也處于歷史較高水平。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食品飲料、家電、保險已經連續兩個季度獲得加倉,而銀行、交運在此前連續兩個、三個季度減倉后,首次獲加倉。(見圖五、圖六)
二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減持比例比較高的行業分別為電子(電子制造)、地產(地產龍頭)、 計算機(計算機應用)、農業(豬)、機械(通用機械)、汽車(零部件),減持比例分別為-2.16%、-1.38%、-1.37% 、-1.05% 、-0.77%、-0.64%。其中,地產、機械已連續兩個季度被減倉,農業、汽車經過連續三個季度加倉后首次減倉,電子則是經過兩個季度加倉后被首次減倉。
金融、TMT未來加倉空間大
如前文所述,消費行業倉位已經達到歷史極值水平,且相對滬深300權重已明顯超配,如食品飲料、醫藥、家電分別超配達9.34%、7.27%、2.61%,未來繼續增持的空間有限,甚至不排除會出現高位閃崩踩踏的情況。對投資者來說,當前時點買入消費股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二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加金融減地產,使得金融地產板塊合計的配置比例基本與一季度持平為17.21%。但金融板塊相對滬深300權重仍處于低配,如銀行、券商、保險低配比例分別為-10.63%、-7.10%、-3.79%,且倉位水平不算太高(尤其是券商),還有一定增持空間。(見圖七)
除電氣設備被增持外,TMT板塊在二季度被全面減持。二季度TMT(電子、計算機、通信、傳媒和電氣設備)合計配置比例為17.55%,較上季度的21.52%下降3.97個百分點。根據國金證券統計,截止二季度末,主動偏股型基金在電氣設備、計算機、電子、傳媒、通信的倉位比例分別為3.81%、5.35%、5.35%、2.19%、1.32%,總體倉位處于歷史低位水平。二季度基金對電子、計算機、通信、傳媒的減持原因不外乎幾個:一是經過一季度的上漲,板塊已經積累不少漲幅,于是獲利了結出場;二是二季度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使得不少科技企業面臨經營風險;三是消費電子、通信、計算機、傳媒均仍處于行業周期底部,企業盈利仍有很大不確定性。(見圖八)
然而,若長遠來看,5G 建設在2020年便會開啟大規模投資,業內公司業績將有明顯釋放;同時隨著5G手機的推出,手機出貨預計在明年也會好轉,帶動消費電子產業鏈轉暖;科創板的推出以及國家對自主可控的高度重視,將為國內科技企業帶來發展機會。結合當前TMT的倉位占比處歷史低位,加倉空間充分,不排除在接下來的兩三個季度各公募以及其他渠道投資者會將集中在消費上的倉位逐步轉移到TMT上,屆時TMT板塊將水漲船高。投資者可密切關注TMT各細分領域龍頭業績情況,在合適的點位上開始逐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