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消費大白馬東阿阿膠股價崩盤,白酒醬油也普遍出現了明顯的高位回落。至于是不是白馬行情結束,筆者不敢妄言,只能說,消費股已經嚴重泡沫化了。一種普遍彌散的論調:消費股無周期,強過所有的周期性行業。其實,只要稍作分析,我們就會發現,這其中暗含著多少的荒謬。
一般來說,消費股的抗熊市屬性,來自于其需求的剛性。用茅臺擁躉的觀點來說,就是茅臺可以按照GDP的增速或者收入增長的增速永遠持續不斷的提價,因此,茅臺的業績將永遠保持增長。這個具體論斷,筆者不敢茍同,但是基本邏輯其實是對的,但恰恰在這個基本邏輯上,有太多可以展開討論和辨明真偽的空間。這里,僅闡述三個比較重要的觀點:
第一,消費類企業與經濟增長的同步性絕不是平衡和平均的。消費升級打壓了口香糖、方便面、牙粉、錢包制造這一類行業;茅五劍的崛起蠶食了市面上多數中低端白酒的市場份額。因此,按照行業給予企業估值是很荒謬的,本能地認為消費股享受高溢價更是大錯特錯。在消費類企業中,只有那些市場前景明朗、企業經營穩健有方的企業,才能跑贏市場,才有投資價值。反觀現在的A股,茅五劍泡沫明顯,普通的消費股也雞犬升天。這種情況肯定會得到糾正,筆者相信,你一定會看到茅臺和海天的股價腰斬,而更多經營不善的消費股將要虧損甚至被清退出市場。
第二,如果消費股的增長是按照國民收入增速增長的話,那么,就真的沒有什么投資價值了。這個增長水平不一定能跑贏通脹,而且承擔了股票的高風險,卻只享受普通的宏觀經濟增長率,這筆生意實在劃不來。其實我們從可口可樂和帝亞吉歐最近幾年的走勢也能看出來,最優秀的消費股,如果沒有什么興奮點,保值水平也只能稍微高那么一點點而已。而一旦遇到殺估值或者意外情況,遭遇多年橫盤或者暴跌也并非不可能。
第三,事出蹊蹺必有妖。一個已經成熟飽和的消費品行業,很難容得下創新和快速爆發。若有,一則是經營獨特另辟蹊徑,例如美國的西南航空公司;二則是不良的市場操縱,例如茅臺和阿膠的囤貨炒作。這種事情,可以維持幾年甚至十幾年不成問題,但是卻早晚都要被戳破,沒有人永遠為市場的錯誤埋單。妄想一個普通的消費股在沒有任何創新的情況下永遠一騎絕塵,這就是那個愚弄世人的謊言。
這個世界,有些謊言和謬誤的消滅需要的時間跨度相差太多。在投資上,一百多年前人們認為鋼鐵、鐵路、基建才是最值得信任的投資;后來,人民開始相信電氣制造、汽車、家電這些行業;2007年牛市人們可以給銀行業幾十倍上百倍估值;2014年牛市人們給互聯網企業幾百倍估值都不覺得貴;最近兩年,市場普遍又對消費概念迷信的無以復加。當然,消費行業這兩年的確表現穩健,但是,歌舞已經到了曲終人散的時候。沒有一個早已飽和的行業能持續保持高速多年增長,超越經濟整體步伐的狂奔,要么被剎車,要么駐步。剎車的如東阿阿膠,駐步的如2007-2014年的茅臺。(作者:皮蛋豆腐子彈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