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鵬
市場方面,8月2日特朗普發推特宣布,將于9月1日對中國輸美的其余3000億美元商品額外加征10%的關稅,市場嘩然一片,上證指數再度重挫。光大證券認為,按照經合組織等各方的測算,如果美國對中國全部5000億美元的輸美商品加征25%的關稅,或將影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約0.5-1個百分點,粗略的折算,如果對剩余3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對 國內生產總值 增速的影響或在0.2-0.4個百分點。目前股指所隱含的名義增長預期為8.1%,實際增長預期約為6%,本身已經處于非常合理的水平,繼續下行的空間不大。若上證綜指回落至 2700 點附近,即可積極買進“便宜貨”。建議投資者主要增持基建、汽車等擴大內需的主要抓手;待初期的情緒沖擊消退后,繼續增配受益于政策寬松的中小創;在近期地產較大幅度回調后,可以短期適度考慮增持一些地產績優龍頭。
海通證券認為,短期市場可能繼續下蹲。從事件因素角度看,最近一周市場前期關注的三個因素:中央政治局會議、中美經貿談判、美聯儲議息會議都已經明確,整體上符合預期,屬于預期兌現。8月2日中美貿易摩擦再現波折,上證綜指再次跳空低開,但相對于前三次中美貿易摩擦事件后的市場表現,這次跌幅較小,中美貿易摩擦的沖擊效果已經邊際弱化。8月上市公司將密集披露中報,此前已經有部分企業中報業績不達預期的事件出現,8月需要警惕上市公司中報不達預期的沖擊。技術上,市場處于牛2-c下跌中,仍可能回補前期缺口。
策略方面,建議積極調整結構,未來布局以科技和券商為主,核心資產為基本配置。牛市第二階段的主導產業符合時代背景,關鍵是業績回升陡峭,這次“科技+券商”有望成為本輪主導產業。
每周金股:上海銀行
本期筆者推薦上海銀行。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同時積極布局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地區和中西部重點城市,目前在全球擁有1500多個分支機構。與其他銀行不同,我們看好公司有以下幾點理由:一是零售轉型初顯成效,零售業務穩步增長帶動凈利潤和息差上行;二是資產質量拐點來臨,風險控制能力及抗風險能力不斷提升;三是大股東密集增持,短期增量資金入市確定性高。
零售發力 息差回升
零售業務占比提升是公司最大的看點。未上市之前,上海銀行的存款結構主要以公司及機構存款為主,尤其是財政性存款,這部分資金穩定優質,可是付息率較高;貸款方面,對公主要集中在5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缺乏大型客戶,且隨經濟增速下行,不良風險走高,對私又主要以首套房個人按揭抵押貸款居多,使得貸款利率整體偏低。一來一回,導致公司凈息差在所有銀行中排名靠后,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所以,公司如果要扭轉頹勢,資產負債結構必須有所改動,一方面需要大力拓展個人存款業務,降低負債成本。另一方面,貸款增速也需要提升,尤其是在高收益率的個人貸款上要有突破,而向零售銀行轉型恰好可以解決上述痛點。
早在2015年-2017年三年戰略規劃中,公司便提出加快零售轉型升級,2016年上市后,隨著零售戰略推進,公司資產結構開始逐年改善,個人貸款業務從2016年16.12%的占比逐年提升至2018年的32.54%,其中個人消費貸款從23.23%大幅提升至56.89%,已經超越原來占比第一的住房按揭貸款,2018年消費貸和信用卡貸款更是同比大幅增長127%和24.6%。個人存款業務雖然占比沒有提升,但瑕不掩疵,存款總額逐年上漲至1.04萬億元,其中低成本的活期存款均顯著增加。
同時,公司的零售客戶數也保持不斷增長,2016-2018年分別為1191萬戶、1293萬戶和1429萬戶,增速分別為7.13%、8.38%和10.68%,呈現逐年遞增之勢。
2018年公司營收、撥備前利潤分別實現32.5%和39.6%的高速增長且逐季上行,遠高于其他20余家上市銀行,息差較2018年前三季度大幅提升8.9%,帶動凈利息收入同比提升56.6%,成為業績觸底反彈的主要因素。
資產質量優化 股東密集增持
誠如上文所言,上市前由于貸款主要是小微企業及首套按揭房為主的個人,公司的資產質量一直被市場詬病,2013-2015年不良貸款率逐年攀升至1.19%。但上市后,公司的資產結構及收入結構都發生了變化,不良貸款率拐點向下,2016年為1.17%,2017年進一步下降至1.15%。2018年公司的不良貸款降至1.14%,同比下降1個基點,其中逾期90+與不良率比值為0.79,處于行業低位。更難得的是,這些數據還是在貸款大幅增長的背景下實現的,2018年貸款余額同比大增28%。此外, 公司的撥備覆蓋率332.9%,較年初提高60.42%,撥備覆蓋率3.8%,較年初提高0.66%,風險控制能力及抗風險能力均有拔高。
此前公司公告,聯合投資、上港集團和桑坦德銀行基于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同,擬合計增持不少于2億元,同時,上海銀保監會也同意TCL集團增持公司股票比例至5%以上,增持后比例不超過6.5%,按目前價格及最大增持比例計算,約可帶來20億的增量資金,這些計劃還沒有執行完畢。
整體而言,公司基本面改善,PB只有0.76倍,PE6.3倍,估值頗為便宜,安全邊際較高,若未來零售業務持續發力,估值可能向成長股切換,上漲空間會很大。短期看,有三大股東及TCL集團增量資金加持,股價易漲難跌,建議長線投資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