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賦君
很多人都知道,母乳喂養對于嬰兒與母親都是大有益處的。而對于哺乳期婦女來說,有種疾病會經常發生在她們身上,那就是急性乳腺炎。此疾病的主要患病群體為初次生產的哺乳期婦女。有文獻指出,初產婦女患急性乳腺炎的比例高達50%。

什么是急性乳腺炎呢?
急性乳腺炎屬于乳腺化膿感染類疾病,主要是機體被金葡萄球菌、鏈球菌等侵襲,致乳腺管與結締組織出現炎癥、產生膿腫。依據病情進展,此疾病劃分為早期、中期、晚期,在疾病早期,主要癥狀是乳房局部出現腫塊、紅腫、脹痛,一些患者還會有腋窩淋巴結腫大的現象,如果疾病早期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會嚴重影響后期的哺乳。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除了對癥治療,減輕癥狀外,還要配合使用科學的護理服務,方可使患者恢復健康。
急性乳腺炎是不可忽視的疾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采用哪些綜合護理措施與治療相配合呢?下面向大家做個講解。
護理人員要適時監測患者重要指標的變化情況,并進行詳細記錄,若病情加重,要馬上上報主治醫生,依據實際情況,擬定治療與護理方案。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平時每次哺乳完后,要排空乳汁,用溫水清洗乳頭,要讓乳頭保持干凈,防止發生二次感染及出現并發癥。護理人員還要向患者提供飲食指導,叮囑患者飲食要清淡,多進食易消化食物,切忌進食油炸、膨化、刺激性強的食物,嚴禁喝咖啡、碳酸飲料等,敦促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乳腺炎患者生理出現不適感,就會引起消極、抑郁等情緒,同時對嬰兒的哺乳產生影響,這就使得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變得更加嚴重,長時間如此,就會影響身體恢復,還會引發更加嚴重的并發癥。所以,重視乳腺炎患者的心理健康,對其進行科學的心理護理就顯得極為重要。首先,要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盡可能滿足患者要求,使得患者保持良好心情。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多交流,要隨時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當患者產生負面情緒時,及時開展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給予患者更多安慰與鼓勵,調節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以舒緩不良心理狀況所導致的壓力,并促使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這將有利于康復。與此同時,需要與患者家屬,尤其是丈夫進行有效溝通,建議他們給予患者更多支持,多安慰患者,這將十分有利于改善病情,促進患者盡早恢復健康。
讓患者呈平臥體位,在開始按摩前,護理人員要在患者的患側乳房上涂抹嬰兒油或潤滑劑,以減輕皮膚損傷。當觸及乳房中存在大面積腫塊,護理人員可以順著乳腺管由患側乳房周圍起至乳頭方向,用雙手全掌輕柔地推撫按摩乳房,來回推撫100次;當處在患處時,讓手掌上的小魚際用力,對乳房的脹痛紅腫區域進行輕柔按壓;或者順著從乳根到乳頭的方向,讓手掌的小魚際用力迅速地振蕩推搟乳房腫結部位,來回振蕩推搟5次,直到患側乳房局部出現微熱感,這代表按摩效果佳。
由于患者不了解疾病內心充滿恐懼或錯誤的哺乳方式,這些情況都會加重乳腺炎疾病。所以,護理人員需要采用不同方式開展健康宣傳教育,比如:口頭宣教、發放健康宣傳卡片,開設健康教育課程等,向患者介紹疾病病因、治療方法、注意事宜等,以增加患者有關乳腺炎疾病知識,促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要教會患者給嬰兒哺乳的正確方法,使用吸奶器方法等,促使患者應用科學手段應對疾病。
涂抹活血化瘀藥物在乳房紅腫部位,比如:金黃散、魚石脂軟膏等,將無菌紗布敷于其上,每天用藥3次,持續使用3周。
經過這一系列護理措施,早期急性乳腺炎疾病得到治愈。而這個成效主要在于合理實施了綜合護理干預。
綜合護理服務模式以實際病情與患者實際需求作為前提,采取針對性的護理,主張生理護理與心理護理同樣重要,注重健康宣傳教育,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生活習慣;依據患者心理狀況及時開展心理疏導,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避免影響治療效果;通過按摩加速乳房部位的血液循環,以推動排出淤積于內的乳汁,降低發生膿腫風險;護理人員教會患者哺乳正確姿勢,喂奶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要求患者定期對乳房進行擠壓,防止乳汁淤積。
相信通過上述介紹,大家對于急性乳腺炎患者開展綜合護理的重要性有了一定了解,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緩解疾病癥狀,降低切開排膿風險, 還可以繼續哺喂嬰兒,效果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