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叁壽
當前,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經濟茁壯成長,引領人類社會由工業經濟時代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中國政府正嘗試抓住大數據發展先機,運用豐富的大數據資源,借助大數據實現經濟社會各方面的改革創新。激活數據資產價值、發展數字經濟已上升為全新的國家戰略。
大數據開始主導經濟增長
政府手里兩大資產就是土地和數據,城市土地價值的釋放已經隨著政策指導而接近尾聲,而政府手里的數據價值正在拓展釋放空間。作為重要資產,政府數據資源可循環,使用價值可持續,是地方政府追求創新力及新動能轉換的源泉。與土地一樣,數據資產有望成為國家發展的關鍵性基礎戰略資源。數據資產就像幾十年來的土地資源一樣,挖掘價值充分盤活,將帶來中國未來可持續的新增長。
在新常態下,人口紅利、資源紅利、全球化紅利等傳統經濟動力逐步減弱,大數據成為挖掘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力。當中國進入到大數據時代,各地政府已經開始向數據要紅利,向數據要未來。土地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開始讓位于大數據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數據財政”或將成為新時期地方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所謂“數據財政”,主要指地方政府依靠激活、運營大數據的價值,促進大數據與各行業領域深度融合、實現經濟快速增長來創造或提升財政收入。數據財政是激活政府數據資源之后衍生的價值,呈現出以數字經濟為特點的數據財政,鏈接金融與服務。
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成為了新時代地方政府的重要抓手,由此將帶來“數據財政”增長。中國互聯網協會7月11日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指出,2018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推測達到5405億元,較2017年4700億元同比增長15%,2019年有望達到6216億元,并且未來幾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將保持在10%-15%的發展增速。以國內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為例,通過持續深入推動大數據戰略行動,貴州數字經濟增速連續四年排名全國第一,數字經濟吸納就業增速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一。
政府數據價值有待深挖
目前,國內的大數據產業正在形成不同的陣營,如以騰訊為代表的社交及生活數據陣營,以電信運營商為代表的廣播電信數據陣營,以及各垂直領域為代表的行業數據陣營等。其中可利用、可開發、有價值的數據80%左右都在政府手上,政府數據量遠超互聯網巨頭。筆者認為,無論是從數據資源分布特點,還是從數據資源質量來講,政府數據是現階段數量最龐大、價值密度最高、涉足廣度最寬的數據資源,其價值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個行業垂直領域的數據價值。
很多人認為政府數據開放是要開放所有政府的數據,這個想法是錯誤的?!罢諗祿焙汀罢臄祿庇泻艽髤^別,前者主要是指政府辦公形成的數據,而后者范圍相對更廣,涵蓋了自然而然匯聚的各種數據。而通常意義上講的“政務數據”開放,實際上是交通、醫療、教育、科技、金融等重點領域的政務數據。政府數據的種類繁多,關聯性強,統計規格較為統一,便于應用處理。
與土地資源相比,數據資產具有衍生性、共享性、非消耗性三大價值。數據資產的衍生性,即是開發數據資產潛在價值,更多的是其在使用及交易過程中,立足于需求提供相對應的相關數據“新產品”。數據資產的共享性,即是實現數據資產價值最大化,數據資產有可以提供給他人而不使數據資產使用價值減少的特性。數據資產的非消耗性,即是數據資產無限循環利用、價值可持續。數據所能產生的價值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但其并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正常使用而消失,反而會進一步豐富數據,使數據具有新含義或增值,是一種可重復利用的、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的資源。
政府數據價值的釋放,將助力我國傳統行業創新轉型——精準營銷、智能推薦、金融征信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涌現出了個性化定制、智慧醫療、智能交通等大數據應用示范,對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具有重要價值。同時,也催生了一大批大數據企業在中國崛起。
實現“數據財政”至關重要
政府數據就像是“地表水”“地下水”,其價值亟待挖掘,而如何把政府大數據的價值發揮到極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具體而言,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地表水”和“地下水”匯聚、利用起來變成有價值的東西,實現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因此,在做政府數據資產運營的時候,可分五步走。第一步:“打井”。實施數據挖掘,初步激活政府數據價值;第二步:“鋪管道”。目前,許多城市在推進大數據戰略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在具體操作層面出現了偏差。一些地方政府數據融合各自為政,依然停留在以部門為單位進行系統內數據融合??缧袠I、跨城市甚至跨省的數據融合很少,國家級數據平臺更是缺乏。對于這些數據孤島,我們就要鋪設“數據管道”,讓它能夠流動起來,促進數據互聯互通;第三步:“建水庫”,把城市的數據聚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數據水庫”。但這僅僅只是解決數據資產運營的初級階段,僅僅實現了數據資源化。
目前,絕大部分地方政府對于數字經濟的認識就停留在前三步。很多地方一說大數據,仍是以硬件采購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體,忽視了政府數據與城市數據的融合與應用產生出的價值。所以,數據資產運營必須跨出第四步:生產“自來水”,實現數據資產化。在經過脫敏、清洗、建模、分析等流程后,海量數據就由可開發的“地下水”變成商業上可用、公眾可感知的“自來水”,這些“自來水”數據將會被應用于各個領域。但是,一個城市數據要充分發揮價值,最關鍵的是第五步:生產“可樂”。通過下游企業的加工,把“自來水”變成各種價格更高的“可樂”,進一步發揮政府數據的衍生價值和附加價值,實現數據資本化?!?/p>
(作者是九次方大數據信息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執行總裁)
環球時報201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