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意 孫海濤

[摘? ? 要] 本文通過研究會計政策和盈余管理的基礎理論以及時代背景,發現了利用會計政策選擇來進行盈余管理的必然性。但是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需要對基于會計政策選擇的盈余管理行為進行規范。因此,本文以三元達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為案例,主要介紹該公司運用會計政策選擇實行盈余管理的手段,進而總結歸納出針對公司利用會計政策選擇進行盈余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 會計政策選擇;盈余管理;案例;建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3. 013
[中圖分類號] F234.3?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9)13- 0029- 03
1? ? ? 引? ? 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穩健發展,法律法規對債務重組、關聯方交易等用于盈余管理的方式進行了規范和限制,相比之下,會計政策的選擇可以在法律的允許范圍內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而且適用范圍更廣泛,后續的影響程度小,因此公司逐漸將聚焦點投向利用會計政策選擇進行盈余管理。但是,采用過度或不當的會計政策選擇來進行盈余管理很容易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這樣就會影響到信息利用者對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會嚴重影響公司的長遠穩定的發展。因此對基于會計政策選擇的盈余管理進行研究很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2? ? ? 會計政策選擇與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論
2.1? ?兩者的聯系
會計政策選擇是為了實現會計主體的經營管理目標從而在國家制定的各種會計制度和準則的范圍內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選擇適合本身的會計原則方法等會計政策的過程。而盈余管理則是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各種要求下運用各種會計或者非會計的方法手段來調整或控制對外的財務報告以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和判斷進而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行為。從以上兩者的內涵中可以看出前者是后者眾多方式中的一種,而后者的結果受前者重大的影響,并且兩者的目標都是為了企業本身利益最大化。
2.2? ?兩者的影響
從表面上來看國家在制定會計政策時是規范化的行為,但是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是各個利益集團的一種綜合博弈的結果。不同行業的企業在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時都有一定的選擇空間,這就可能導致每個企業間會計處理存在差異進而使得會計信息的不一致,這樣就會影響信息利用者對于信息的判斷和分析,從而導致在進行資源分配決策時的不當影響整個市場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和結果。
盈余管理的影響是存在雙重性的。一方面,公司可以利用盈余管理來調整利潤的所屬期從而能夠使企業順利地擺脫暫時的財務困境。另一方面,過度或者不恰當的盈余管理方式會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影響信息使用者做相應的投資決策,進而會導致資源配置的不合理,這樣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3? ? ? 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
3.1? ?三元達公司簡介
三元達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是有一家1998年成立并于2010年6月上市的移動通信設備專業廠商,它是曾經榮獲國內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綜合實力50強的榮譽稱號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與軟件企業。該公司在2013、2014年經營不善,導致其在連的兩個會計年度中凈利潤均為負,于是在2015年4月30日開市起即被實行退市風險提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三元達”變更成為“*ST元達”。但是,該公司在2015會計年度凈利潤猛增到2 883萬余元, 于是于2016年3月23日開市起撤銷退市風險預警, 如此迅速的戴帽摘帽行為引起眾多股民嘩然,因此本文對此展開研究分析。
3.2? ?三元達公司盈余管理手段
表1為三元達財務報表的數據,本文結合企業盈余管理經常采用的手段,通過對該公司的財報進行詳細分析,然后識別出該公司盈余管理可能采取的具體手段。
3.2.1? ?政府補助
從表1我們可以得知,三元達在2015年度確認營業外收入高達3 523.75萬元,超過2014年營業外收入的115%。看表中政府補助一行數據,該年度三元達確認政府補助2 907.58萬元也同時達到近四年最大值,不得不引起對政府補助的研究。通過分析三元達的財務報告得知,2015年度如此高額的政府補助是由于2015年新納入合并報表中的子公司江蘇深南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收到了政府一次性落戶獎勵補貼,高達2 000萬元。并且,2015年的利潤扣除該年度的政府補助后竟然是-23.95萬元,通過這一信息,我們就能確認該公司2015年能夠將利潤轉正少不了政府補助的幫助。但是依靠政府補助使公司利潤扭虧為盈并不是長久之計,正如表中所示的2016年的數據,政府補助降為261萬余元,凈利潤也再度淪為負值。
3.2.2? ?處置資產
從表1中可發現三元達在2013-2016年間,投資收益與凈利潤基本上保持同向變動關系。結合數據顯示分析,2015年度凈利潤為正時,投資收益達到近年來最大值。2015年投資收益是2014年投資收益的14倍,更是2016年確認投資收益的1 781倍。2015年度如此高額的投資收益為凈利潤成為正值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通過對該公司2015年年報進行詳細分析發現,為了確保公司實現扭虧為盈,在2015年該公司對暫不盈利或前景不太明朗的子公司行了關、停、并、轉處理等一系列措施。通過如此大規模地對子公司進行處置,確認了高額的投資收益。由此,可以推測,該公司可能采用了通過選擇時機處置資產以達到扭虧為盈的目的。
3.2.3? ?虧損年度提前確認資產減值損失
由表1可知,該公司于2014年資產減值損失達最大,超過相鄰2013年度資產減值損失103%,是2015年資產減值損失的3.17倍。結合表中凈利潤一行的數據,我們也能發現,由于2014年計提了超乎往年的資產減值損失,明顯使2014年的虧損程度進一步加大。結合2013年度到2016年度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化得知,該公司很有可能采用了大清洗的方式來夸大2014年度的虧損來隱藏業績,方便下一年甩掉包袱,從而為2015年度實現盈利做準備,以便順利擺脫連續虧損局面,順利摘帽保住上市資格。
3.2.4? ?規劃合并報表范圍
同上文所述,該公司在2015年度完成了對效益較差甚至虧損的子公司的轉讓,同時,該公司在2015年度又新增4家子公司,分別為江蘇深南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福建三元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前海盛世承澤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福建三元達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經過分析,三元達通過對效益不好的子公司進行轉讓,從而使其從公司資產中進行剝離,再進一步新增收益較高的子公司來給企業注入新鮮血液以增加盈利。該公司通過這種方法對公司合并報表范圍進行了大幅調整,從而為公司2015年利潤轉正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4? ? ? 結論與建議
4.1? ?案例研究結論
經過本文分析,可以發現三元達采用了利用政府補助、處置子公司、虧損年度提前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對合并報表范圍進行規劃等盈余管理行為,使得該公司2015年的利潤由負轉正,成功的達到了2016年度順利得以摘星摘帽的盈余管理目的。
而經過分析我們也可以發現該企業雖然利用盈余管理避免了暫停上市甚至是退市的處罰,但是盈余管理中采用的一些手段例如變賣資產甚至會對企業長遠發展帶來嚴重危害。同時,盈余管理行為使得本公司的會計信息失真進而可能會造成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投資分配,對公司股票持盲目樂觀態度,從而造成投資失敗以至于影響投資者投資信心。并且也會對上市公司聲譽造成不良影響,不利于資源的有效分配,從而影響到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由上可知利用會計政策過度盈余管理有很多的消極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4.2? ?避免利用會計政策過度盈余管理的建議
4.2.1? ?完善會計規范體系
完善的會計規范體系能夠促進會計系統更好地發揮引導和控制作用。所以要建立和經濟環境與時俱進的會計規范,從根本上來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以及規范會計的盈余管理行為;明確盈余管理相關的各種操作的定義,為解決我國企業盈余管理問題提供政策性的建議;不斷地完善會計準則和法律法規,明確具體的會計程序的操作和要求,減少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為相關的會計操作提供準確詳細的標準。
4.2.2? ?健全公司的治理結構
首先,建立和完善獨立董事制度。作為監督管理層的最高內部控制機構的董事會代表公司所有者的權益,會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而及時的對公司中的不規范的盈余管理行為提出意見,可以起到很好的控制與制衡作用。然后,健全長效鼓勵機制。應該對管理者的激勵與企業的利益相結合,例如進行股票分紅等措施可以讓管理者以企業利潤最大化為自己的目標,降低管理者的道德風險從而切實保證企業的發展。最后,保持監事會的獨立性。監事會的重要職能便是監督財務報表、外部審計以及內部控制系統,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出監事會的職能就需要保持其獨立性,進而能夠保證公司的內部監督的有效性。
4.2.3? ?完善財務信息披露體系
目前我國的信息披露大多是采用財務報表的形式來按月、季、年等定期披露,這樣不能及時地反映企業的財務信息以及相關企業內部變化。所以要利用現代高科技來及時傳遞信息,保證信息的可靠性、公允性、相關性等,使信息需求者能夠掌握公開透明、簡單易懂、及時有效的信息,這樣才能夠盡量避免公司利用過度的盈余管理損害企業所有者的利益。
4.2.4? ?加強審計監督
除了公司內部審計監督外,還需要外部審計來保證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外部審計一方面是通過加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律風險以及強化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從而能夠提高審計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證券監管部門采用完善會計信息披露監督指導辦法和加大對于企業的監督執法力度相結合的方式加以監督,充分實現外部審計的監督職能,及時發現公司不恰當的盈余管理行為。
主要參考文獻
[1]翟勝寶.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的倫理思考[J].會計研究. 2009(3).
[2]范書培.會計政策選擇與盈余管理[J].市場研究,2015(2):62-63.
[3]楊娜. 新會計準則變遷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研究——以信息技術行業為例[J]. 會計之友, 2016(19):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