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娟 鄭蓉 吳昊 李大衛 朱明利


[摘要] 目的 通過加強艾滋病手術醫護人員職業防護知識的培訓,使艾滋病手術的醫護人員樹立正確的職業防護信念,從而改善職業防護行為,減少或不發生職業暴露。 方法 將本科室參加艾滋病手術的醫護人員40名采取知信行模式進行四周的艾滋病手術職業防護培訓后,采取調查問卷和現場考核兩種形式進行考核,對比培訓前后職業防護行為的改變。? 結果 通過知信行模式對艾滋病手術醫護人員職業防護培訓后,90%以上的醫護人員牢固掌握了艾滋病手術職業防護的方法、重點以及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方法。培訓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運用知信行模式為艾滋病手術醫護人員職業防護培訓,強化醫護人員的認知態度、掌握了職業防護知識、從而改善了職業防護行為。
[關鍵詞] 知信行模式;艾滋病;手術醫護人員;職業防護;培訓
[中圖分類號] R51?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17-013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knowledge of medical staff of AIDS surgery by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knowledge of AIDS surgery medical staff, so as to improve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behavior and reduce or prevent occupational exposure. Methods After the 40 medical staff participating in AIDS surgery in the department took the four-week AIDS surgery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training by KAP mode, they adopted questionnaires and on-site assessments. The changes in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behavior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training for AIDS surgical staff through the 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 mode, more than 90% of the medical staff firmly grasped the methods and key points of AIDS surgery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and the treatment methods after occupational expos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 mode in the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training for AIDS surgical medical staff strengthens the cognitive attitude of medical staff, and masters the knowledge of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thus improving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behavior.
[Key words] 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 mode;AIDS; Surgery medical staff;Occupational protection;Training
艾滋病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公眾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其病原體為艾滋病病毒(HIV)[1]。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胸腹水、腦脊液和乳汁中,可由以下途徑傳播:性接觸(包括同性、異性和雙性性接觸),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針具靜脈注射毒品、介入性醫療操作、紋身等)和母嬰傳播(包括經胎盤、分娩時和哺乳傳播)[2]。截至2015年底,我國現存活15歲及以上的HIV感染者57.1萬[3]。
隨著艾滋病患者不斷增加,合并外科疾病需手術治療的艾滋病患者也逐年呈上升趨勢[4]。使得參加手術醫護人員在手術過程中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及利器機會增多,從而導致職業暴露的風險也升高,因此職業防護顯得尤為重要[5]。如何做好職業防護是保護參加手術的醫護人員降低或避免發生職業暴露的關鍵[6],從而穩定艾滋病醫護人員隊伍,為更多的艾滋病手術患者診治。為了加強醫護人員職業防護,我院采取一系列知信行教育模式為指導的職業防護培訓方法[7],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6年1~12月在我院手術科室和手術室參加艾滋病手術的醫護人員40名,其中男25例,女15例,見表1。納入標準:培訓時間4周,工齡均在5年以上,護士有豐富的手術室工作經驗、工作責任心強,可以獨立勝任手術巡回和洗手工作;醫生可以獨立勝任二類及以上手術;參加培訓前告知培訓者情況,知情自愿參加[8]。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參見參加艾滋病手術醫護人員職業防護培訓的安排參照陳燕等[9]制定的職業防護強化培訓安排,見表2。
通過上述的培訓方式使參加艾滋病手術的醫護人員提高職業防護意識,增強職業防護基本知識和技能,并建立微信群邀請院內專家加入,擴大科室內及科室間的交流,有利于知識的鞏固。
1.2.2 形成信念? 通過對艾滋病職業防護知識的培訓和學習,參加艾滋病手術的醫護人員對現實采取積極的態度,對知識進行有根據的思考[10],樹立正確的信念。
1.2.3 建立行為模式? 參加艾滋病手術醫護人員經過職業防護知識的學習,樹立信念,對艾滋病手術不恐慌、不回避、不再防護過度,積極認真進行切實有效的職業防護。
1.3評價標準
1.3.1 采取調查問卷的形式? 院內成立專家組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基礎取源于《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防護導則》《醫務人員艾滋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11],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識、醫護人員對艾滋病的認知,標準預防的定義、艾滋病防護知識,艾滋病防護用品的選擇和使用,艾滋病手術操作的規范化,職業暴露的定義、分類,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方法和流程等,試卷采取百分制,采取匿名形式,時間統一為10 min,在知信行集中培訓前后分別統一發放,每次回收40份,有效問卷40份。
1.3.2 艾滋病手術操作規范化和防護用品的選擇和使用? 除了問卷調查外還采取現場考核的方法,具體包括:手術器械的正確使用、利器傳遞(包括醫護之間相互傳遞)、防護用品的正確選擇和使用。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對知信行模式干預前后行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知信行模式培訓干預后,經問卷調查發現,參加艾滋病手術醫護人員對艾滋病知識、認知的得分[(16.73±2.42)分]明顯高于干預前[(12.20±3.1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關標準預防的定義、防護知識的調查得分由干預前的(10.46±1.95)分明顯提升至(14.73±3.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艾滋病手術操作的規范化方面較其他項目得分提高最為明顯,由干預前的(9.26±2.51)分提升至(15.46±3.6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職業暴露的定義、分類知識的得分和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方法和流程方面得分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總分為(77.12±12.92)分,明顯高于干預前的(53.86±11.22)分,具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知信行模式(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KABP)是改變人類健康相關行為的模式之一,是心理學理論在醫學中的應用,是知識、信念、行為的簡稱[12]。它是將人類行為的改變分為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和形成行為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即知識-信念-行為[13]。該理論認為,衛生保健知識和信息是建立健康相關積極信念、態度及行為的基礎,而信念、態度則是改變行為的動力[14]。艾滋病作為乙類傳染病,可長期潛伏破壞CD4+ T細胞,進而抑制免疫[15]。艾滋病并發癥包括,①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病變(HIV)本身所致的病變;②機會性感染;③相關性腫瘤[16,17]。尤其艾滋病的危害級大,因此對醫護人員防護提出了較高要求[18]。
而知信行模式的出現,為加強醫護人員尤其是外科手術人員的防護,具有現實的臨床意義和參考價值。本文通過知信行模式對艾滋病患者手術人員進行干預研究,現分析如下。
3.1 職業防護的認知分析
干預前,本研究對納入的40名醫護人員進行走訪詢問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0%的醫護人員有恐艾心理,60%醫護人員職業防護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對艾滋病手術的職業防護認知不夠理想。與徐鵬等[19]報道的醫務人員,對艾滋病職業暴露相關知識和態度分析的結論相一致。通過知信行模式干預后,顯著提高了醫護人員艾滋病防護的相關知識,并且通過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加強了艾滋病手術過程的職業防護。干預后結果顯示,90%以上的醫護人員牢固掌握了艾滋病手術職業防護的方法和重點。
3.2職業防護的行為分析
知信行模式理論認為行為改變是目標,而行為的改變,必須以知識作為基礎,以信念作為動力。如張秀平等[20]研究發現,采用知信行模式可更好地幫助手術室護士熟知相關知識,強化洗手意識、樹立手衛生的信念,有效提高手術室護士手衛生依從性、有效使用一次性手套及快速手消毒劑。本次干預前,存在約30%的醫護人員,職業防護知識不到位,實際操作不規范。且有部分對艾滋病患者存在防護過度、手術過程精神緊張,這導致職業暴露的情況時有發生。通過本次研究,我科醫護人員進一步掌握艾滋病職業防護的知識,樹立抗艾信念。從而改變恐艾行為,克服緊張心理,進而從容積極主動面對艾滋病手術,降低職業暴露發生率。
綜上所述,知信行模式對艾滋病手術團隊的干預,可以穩定醫護隊伍,增加醫護歸宿感,加強職業防護,減少職業暴露,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麗艷,秦倩倩,葛琳,等. 我國50歲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分析[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37(2):222-226.
[2]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 艾滋病診療指南(第三版)[J]. 中華傳染病雜志, 2015,33(10):577-593.